跳至主要内容

报告工具:

EmailDownloadPrint
 

署长序言

Director of Drainage Services - Edwin TONG Ka-hung

渠务署署长 卢国华

渠务署今年踏入30周年,与香港人风雨同路,继续以提供世界级的污水处理和雨水排放服务为己任。我们本着「勿畏难、勿轻略」的精神,上下一心,迎难而上,以诚恳的态度工作。我深信,过去30年,市民已见证到我们如何努力引入创新科技,以提升渠务基建。

善用可再生能源 转废为能

政府深切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早于2007年便成立跨部门气候变化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由环境局主持,成员是16个部门(包括渠务署)的代表。为应对气候变化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我们积极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并寻找转废为能的契机。

我们现时使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水力能、太阳能和生物气产能。以昂船洲污水处理厂为例,我们于2018年10月首次在厂内装设水力涡轮发电系统,利用污水的流动转化为电力,每年预计可生产高达12万度电。此外,我们在多个污水处理设施的户外空间安装了太阳能板,当中以小蚝湾污水处理厂的太阳能发电场为目前政府设施内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每年发电量可达110万度电。我们亦正积极使用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生物气发电和产热,在各个大型二级污水处理厂设置生物气发电机、锅炉等,把生物气转化为电能及热能。本年度,生物气所产生的能量约为2,700万度电。因此我们的可再生能源设施合共生产超过2,800万度电,约占渠务署用电量的9%。我们未来将继续加强使用再生能源,与香港一同迈向低碳智慧宜居城市。

另一方面,我们在大埔污水处理厂正试验厨余与污泥共消化技术,把在共消化过程中产生的生物气转化为电力。我们正积极推行转废为能措施,研发适用于渠务署设施的技术,以期减少依赖传统化石燃料和舒缓堆填区的压力,长远达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共享空间

香港土地资源匮乏,渠务设施难免成为市民的近邻。我们本着「与民共生、与民共享」的精神,让渠务设施与小区连结,并与市民建立紧密的关系。我们正把石湖墟污水处理厂扩建成为三级处理水平的净水设施。我们会于净水设施中加入「小区共融」元素,例如将开放予公众享用的公共休憩空间、园景设施等。

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近年越趋明显,正影响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香港难以独善其身。超强台风「山竹」于2018年9月袭港,本港多区录得破纪录的风暴潮,海平面亦普遍升高超过两米,导致低洼地区严重水浸。

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我们根据过往记录,识别了七个容易受风暴潮影响而出现海水淹浸情况的风暴潮点,以及三个容易因海浪超越海堤而出现水浸情况的越堤浪点。诚然,渠务署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因此,政府与社会各方(包括企业)必须群策群力,制定可行的行动计划,为突如其来的情况作好准备,尽力减低相关地点的水浸风险。

未来,我们的团队将继续为市民提供高效优质的污水处理及防洪服务,并持开放务实的态度研究可否引进新技术以利推展工程和营运设施,务求与时并进。我在此勉励部门上下,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继续一心一意、兢兢业业改善污水处理和雨水排放服务。


渠务署署长 卢国华

卢国华
渠务署署长
201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