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渠務署

可持續發展報告 2014-15 報告摘要

署長序言

香港的渠務建設始於19世紀中後葉,並於20世紀初改用「雨污分流」系統,以配合現代化城市的發展。隨着工商業日益蓬勃、人口急速增長,市民對污水處理和雨水排放的需求更殷、要求更高。渠務署自1989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為香港提供世界級的污水處理和雨水排放服務,並履行「以心為心,盡力盡心」的服務宗旨;近年,我們更積極研究採用高效技術,同時著力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渠道設計。

2015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在大型排水改善工程及新發展區的排水規劃中,加入活化水體的意念,為市民營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要活化水體,便需要藍綠建設。「藍」象徵水體,「綠」代表綠化景觀,藍綠建設就是集自然環境、社區特色和現代化元素於一身的明渠及河道。過去數年,我們已完成多項先導計劃(包括西貢蠔涌河工程及大埔林村河上游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既提升排洪能力,又促進生物多樣化,成效顯著。我們亦於2015年年底展開顧問研究,因應香港的獨特環境建議具體可行的活化水體方案。

2014-15年度,我們繼續檢討各區雨水排放整體計劃,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同時定期檢查全港雨水排放設施,以保持渠道暢通,並在惡劣天氣下紓緩水浸風險。渠務署自1989年成立至2015年3月,共完成84項防洪工程,剔除了121個水浸黑點,令黑點數目減至10個。我們現正監察已啟用改善工程的成效,並將於適當時候剔除相關黑點,同時為其餘黑點設計及進行改善工程。為緩解跑馬地及灣仔鄰近地區的水浸風險,我們於2012年9月展開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第一期工程已於2015年3月落成,隨之運作的第一期蓄洪池容量達30 000立方米(相等於12個標準泳池的水量)。

在污水處理方面,淨化海港計劃第二期甲的所有深層污水隧道已於2014年9月全面貫通,主要工程亦於2015年年初竣工;相關檢測及試行運作順利完成後,整項工程於2015年年底全面投入運作,進一步改善維多利亞港的水質。至於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計劃,我們於2014年10月批出主要工程的顧問合約,為建造工程展開設計工作,並進行影響評估、工地勘測、公眾參與活動等。

節能減排是眾所關注的議題,亦是我們的工作目標。2014-15年度,我們為多所污水處理設施引進國際能源管理系統;元朗污水處理廠的系統更通過ISO 50001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創本署先河;屯門河傍街及紅磡灣兩所污水泵房,亦取得ISO 55001資產管理體系認證,令渠務署成為本港首批獲得此項認證的政府部門之一。

渠務署的服務與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我們不遺餘力聯繫社區,加強與持份者溝通。2014-15年度適逢渠務署成立25周年,為誌其盛,我們特別舉行「渠務署25周年最佳銀禧活動建議比賽」以集思廣益,並安排「銀禧單車定向同樂日」、「渠務.初體驗 — 各區工作多面睇」等一連串慶祝活動,與眾同樂,更首次主辦國際會議,邀得本地和海外學術及專業機構與會交流知識經驗。

轉眼間,渠務署已服務市民逾四分之一世紀,至今成果豐碩,實有賴員工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員工是最珍貴的資產,因此,渠務署的使命之一,就是「致力關懷員工,營造安全、和諧及身心健康的工作環境,培育員工的發展和創新思維」。年內,我們繼續利用「職業健康及安全管理系統」改善工作環境、通過「親善探訪計劃」和「員工協商委員會」與員工加強交流,了解他們所關注的事項;另為員工提供各式培訓,以助開拓視野,亦鼓勵他們參與義工活動,以期達致工作生活平衡,同時回饋社會。

展望未來,渠務署上下必定與時並進,貫徹「以心為心,盡力盡心」的宗旨,提供優質服務,推進香港的可持續發展。


渠務署署長
唐嘉鴻
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