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報告工具:

EmailDownloadPrint
 

活化河道 上善若水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滋養萬物,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水,不與萬物相爭,能包容萬物,適應各種各樣的環境。渠務署近年致力發展新意念,期望如「上善若水」般,優化排洪除污工作,提升市民生活質素,並嘗試不同創新技術,順應環境,將渠務設施融入社區。在設計河道時,我們引入活化水體概念,善用水的特質。

活化河道 創新理念

我們以具經濟效益及合乎生態的方式,提升排洪服務並引進具綠化和生態保育元素的可持續排水系統,包括種植多樣植物及營造天然溪澗環境,以保育河道生態系統及促進生物繁衍,增加河道生物多樣性。總括而言, 除有效排水外,我們致力活化河道,並加入綠化元素、美化景觀、促進生物多樣性及親水和近水活動等目標,務求建設可持續排水設施,以營造更美好的居住環境。

活化河道的元素

我們周詳規劃每段河道的特色,令排水設施與其他用地充分融合,並加強社區聯繫,實行一地多用,營造美好居住環境。以下例子概述本署活化河道的理念、設計及成效。

蠔涌河和林村河上游河道改善工程

改善工程前的蠔涌河

改善工程前的蠔涌河

改善工程後的蠔涌河

改善工程後的蠔涌河

改善工程前的林村河

改善工程前的林村河

改善工程後的林村河

改善工程後的林村河

本署工程師更引入多個生態保育元素,為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營造天然溪澗環境,使河溪生態更多元化。以林村河為例,石籠河岸及天然河床的植物蓬勃茂盛,維持該河道原來水質及生物多樣性。林村河上游工程完成後,本署委聘生態學專家進行長達4年的生態監察。2017年的結果顯示,鳥類、魚類及蜻蜓的品種數量均恢復至工程前水平,而林村河稀有品種-香港瘰螈的數量更勝從前,由工程前基線監測所得的200多條,至最近錄得超過600條。可見工程團隊的保育工作卓有成效,成績令人鼓舞。

棲息於林村河的生物

啟德河改善工程

啟德河舊稱啟德明渠,總長約2.4公里,是東九龍其中一條主要排洪渠道。由於城市發展及極端天氣影響,彩虹道在暴雨期間曾出現嚴重水浸,影響附近居民生活。由於該渠未達現行防洪標準,本署分階段改善黃大仙區內長1.1公里的渠段。工程開展前,本署聯同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規劃署進行兩階段的「共建啟德河」公眾參與活動,確立改善工程的設計原則:以排洪為先、盡量不覆蓋河道,以及將啟德明渠活化成本港首條市區綠化河道走廊-啟德河。

工程於2011年10月分階段展開,預計2018年完成,整項工程的核准工程預算費用約為28億元。

啟德河(黃大仙段)工程前後風貌

改善工程前的啟德河

改善工程前的啟德河

改善工程後的啟德河

改善工程後的啟德河

渠務署亦把握機遇,一併優化該處的城市景觀,為市民提供休憩景點,以改善居住環境。啟德河改善工程因此加入不同綠化及生態元素,將啟德河活化成市區綠化河道走廊,展現河道與鄰近地區的緊密連繫。啟德河經活化後,我們更經常見到雀鳥及游魚於該河道棲息。

於啟德河棲息的鳥類包括小白鷺

於啟德河棲息的鳥類包括小白鷺

工程於2011年10月分階段展開,預計2018年完成,整項工程的核准工程預算費用約為28億元。

展望未來

除了在現有排水工程引入活化河道概念,本署在新發展區的排水規劃中亦加入活化水體意念,為市民提供更美好的居住環境。經活化的市區河道及明渠可提供更多公共空間,讓市民走近河道,在河邊漫步、緩跑、以及踏單車等,進行各種近水活動。

翠屏河現貌

翠屏河現貌

活化翠屏河構想圖

活化翠屏河構想圖

屯門河中游現貌

屯門河中游現貌

活化屯門河中游構想圖

活化屯門河中游構想圖

佐敦谷明渠現貌

佐敦谷明渠現貌

活化佐敦谷明渠構想圖

活化佐敦谷明渠構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