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署榮獲八個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獎項
2025年4月22日
渠務署於今年總共有八個項目參與「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並獲取佳績,囊括八個獎項,包括一項評審團嘉許金獎、一項金獎、四項銀獎及兩項銅獎,成績令人鼓舞。
「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創新展覽之一,吸引了來自35個國家或地區參與,國際專業評審團從超過1,000件參展作品中選出優秀的創新發明。
渠務署一直重視科研工作,不斷引入各種新技術以及應用科研成果於防洪和污水處理等工作中,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和可持續發展表現。
渠務署獲頒獎項及項目如下:
一項評審團嘉許金獎
- 淼立識:融合水力模型預演、情境比對、模型鑲嵌技術的實時水浸風險可視化系統
淼立識是一套渠務署自行研發的水浸風險評估系統,以幫助我們及早部署以應對水浸事故,減輕災害損失和影響。它利用實時水文測量數據和降雨及潮汐預報,透過水力模型預演、情境比對、鑲嵌整合技術,以呈現全港預計的水浸風險情況。這高效生成的實時水浸風險評估主要是用作監控洪水風險趨勢,讓渠務署可以提前規劃緊急應變準備,並協助及時調配資源以迅速應對可能發生的水浸情況。
一項金獎
- 智能結構完整性監測系統
渠務署聯同樹聯綠碳科技有限公司及香港理工大學共同研發的智能結構完整性監測系統(LiFY-S),旨在提升深層挖掘工程的工地安全水平。該系統的核心組件專為即時精準測量支撐結構微位移動而設計,透過整合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感測技術、大數據分析、結構模擬及數位孿生技術,成功將傳統測量方式革新為具備高度靈敏性的AIoT即時連續監測系統。相較於傳統測量方法,此尖端技術不僅顯著提升監測敏感度,更實現資源運用的最優化配置。LiFY-S系統於結構完整性管理領域,就安全性、效能性及創新性等層面樹立嶄新標準。
四項銀獎
- 「機智快測」: 智能手機微生物快速基因檢測分析系統
融合CRISPR技術與智能手機的新世代污水檢測平台。系統能即時分析污水中的大腸桿菌及硝化細菌,提供準確數據,有效優化處理流程。便攜高效的設計,搭配持續擴充的檢測項目,為污水監測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由渠務署和香港城市大學共同研發)
- 「浸知鳥」: 智能水浸預警與應急通報系統
「浸知鳥」是由渠務署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轄下的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珠科院)合作研發,系統融合了渠務署研發的「水文資訊系統」,珠科院的新型先進水浸監測設備「內澇監測器」和國內的「涉水線計劃」,以加強相關部門在低窪路段的水浸監測,而渠務署收到警示訊息後會實施「及時清渠」,緊急事故控制中心會派遣緊急應變隊伍即時巡查及採取清理淤塞渠道,也讓道路使用者及早知道前方水浸了及提醒駕駛者注意路面情況,減低車輛「死火」的風險。這系統將會在5個地點試行。
- 「明思達」: 機械分析與智能預警系統
以META演算法為核心的設備智能預警平台。系統透過多模態分析與機器學習,對機械進行全方位監測,實現故障預測與預防性維護。
- 雨水排放系統自動化詳細設計軟件
此設計軟件在建築信息模擬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或簡稱BIM)的平台上,讓工程師只需輸入基本的資料數據便可以在BIM平台上生成出擬建的渠務管道及沙井的三維建築信息模型,以及二維的施工圖則。此設計軟件能協助工程師簡化繁複的設計過程、省卻冗長的繪圖時間及減少人為出錯的可能,從而節省成本及提高生產效率。(由渠務署、賓尼斯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和香港雲建有限公司共同研發)
兩項銅獎
- 「一道開」智能河道清理機械人
「一道開」是一部由人工智能驅動的無線機械人,能自主監測水質和清理河道,不受潮汐或天氣的影響。該機械人擁有超過100項中國發明專利,具備150公斤的承載能力。其數據實時傳輸至在線平台,使我們能夠智能化和可持續地管理河道。「一道開」配備人工智能鏡頭、毫米波雷達、視覺感知模塊、自動駕駛系統及水質傳感器,能有效識別和收集預定路線或指定區域內的漂浮植物和垃圾。當機械人電量低或滿載時,其可以自主返航至充電樁進行充電,從而實現全天候無人操作。(由渠務署和歐卡智舶共同研發)
- 智汛監測系統
是一套基於人工智能的水浸監測系統,能夠即時偵測、追蹤和預測水浸事件。系統持續監測水位變化,提供及早預警,協助保護社區和基礎設施免受水浸災害。(由渠務署和香港科技大學共同研發)
第50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的獎項與證書
淼立識:融合水力模型預演、情境比對、模型鑲嵌技術的實時水浸風險可視化系統
智能結構完整性監測系統
「機智快測」: 智能手機微生物快速基因檢測分析系統
「浸知鳥」: 智能水浸預警與應急通報系統
「明思達」: 機械分析與智能預警系統
雨水排放系統自動化詳細設計軟件
「一道開」智能河道清理機械人
智汛監測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