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署

渠務署於「香港工程師學會大獎2023」榮獲三獎

2023年3月9日


渠務署代表於頒獎典禮合照

渠務署於2023年3月9日舉行的「香港工程師學會大獎」頒獎典禮獲頒三個獎項,以肯定部門對香港發展的成就和貢獻。獎項簡介如下:

大獎—創意(分組I─發明(所有小組))

得獎者:徐浩光博士、工程師,徐仕基工程師及張彤教授、工程師

獲獎作品:用於污水監測的緊湊型沙井內採樣裝置

緊湊型沙井內採樣裝置


於污水井內安裝採樣裝置

本署聯同環境保護署及香港大學新研發的緊湊型沙井內採樣裝置(下稱「裝置」)可安裝於污水沙井內,避免佔用路面影響道路使用者受影響。安裝完成後,裝置能自動收集污水樣本,工作人員可透過窄頻物聯網(NB-IoT)遠程監察裝置的運作情況,並透過手機應用程式靈活編排裝置的採樣程序,藉以提高採樣成功率。這項發明不僅有助大幅提升本署的污水採樣能力,更被廣泛應用於全香港範圍内的新冠病毒污水監測以輔助抗疫,在應對新冠疫情方面作出了顯著的貢獻。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女士(左三)和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卜國明先生(右三)頒發大獎予渠務署署長彭雅妮女士(右二)、渠務署副署長徐仕基先生(右一)、環境保護署署長(時任副署長)徐浩光博士(左二)及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張彤教授(左一)
 

優異獎—創意(分組II─創新應用(所有會員組))

得獎者: 白諫鳴工程師,陳志剛工程師,李成添工程師及張彤教授、工程師

獲獎作品:應用工程及資訊科技進行全港污水監測


地理信息系統顯示香港的污水檢測點 (上圖於2022年截取)

為了阻止新冠病毒在社區傳播,本署聯同環境保護署及香港大學跨學科團隊推行全港性的污水監測計劃,團隊運用新穎的採樣和檢測技術,結合香港的污水系統和資訊科技系統,建立了一個覆蓋本港八成以上人口的監測網絡。計劃收集並檢測超過31 000個污水樣本,從中找出社區內的隱形患者,繼而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IS)及污水管理和警報系統(SMART)協助實時分析疫情趨勢,並依照數據將資源分配到高風險的社區。


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卜國明先生(右三)頒發優異獎予渠務署工程項目主管白諫鳴先生(左一)、環境保護署前助理署長陳志剛先生(左二)、環境保護署基建發展經理李成添先生(右二)和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張彤教授(右一)

優異獎—創意(分組II─創新應用(青年會員組))
得獎者: 何嘉杰工程師
獲獎作品:天眼追兇



利用地底無人機所拍攝的渠道狀況

                         
聲納探測船                                                  遙控潛水艇 

與香港物流機械人研究中心共同研發的不倒翁機器人

過往本署前線人員以傳統方式檢查渠道時面對不少限制,例如檢查距離短、水位不能太高、截流工序繁複等,本署近年研發並採用多款新式機器人(包括地底無人機、聲納探測船、遙控潛水艇、不倒翁機器人等)用以檢查渠道,大大提升前線人員的工作效率及工地安全水平之餘,亦省卻截流工序及減低工程成本。


何嘉杰先生獲頒優異獎—創意(分組II─創新應用(青年會員組))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