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3CD-港島北部雨水排放改善計劃─皇后大道中截水管道敷設工程 

工程背景

上環是香港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大部分的基礎設施,包括區內的現有排水渠道,均於幾十年前設計和建造,以當時的排水量要求和標準,無法配合現代的城市發展。

上環低窪地區分別在20017月、20056月及20067月發生了3次嚴重水浸,最大水浸深度達700毫米,嚴重影響到以售賣海味和燕窩出名的海味店舖以及當區居民。因此,渠務署承諾緩解當區的水浸問題,整項工程項目分為兩大部份,名為「皇后大道中截流管道敷設工程」及「上環雨水泵房」。

皇后大道中截流管道敷設工程的設計建造

工務計劃編號4143CD的皇后大道中截水管道敷設工程,項目範圍包括於樂古道和皇后大道中興建長約530米、直徑為900毫米至1500毫米的雨水管道, 以及於機利文新街興建長約130米、闊2.25米及高約1.25米的箱型暗渠。是項工程的目標是於暴雨期間,利用截水管道截取近30%由上環半山流向上環低窪地區的地面徑流,減輕上環一帶排水系統的負荷,從而減低該區的水浸風險。工程於20063月動工並已於20086月完成,工程項目費用約為46百萬港元。

在原本設計中,只有總長度約42%的管道需採用無坑技術敷設,然而考慮到中西區區議會、鄰近居民及商戶擔憂施工期間的影響,工程隊重新審視設計成本效益,最後將用無技術敷設的截水管道510米,佔總長度約77%

為減在施工期間水浸對市民的影響,渠務署在上環部署了一隊緊急應變小組,於紅色及黑色暴雨警告訊號發出後兩小時,帶備所需工具(包括水泵、塑膠軟管、清理管道工具等),在永樂街與禧利街交界站崗戒備,並監察排水管道情況,有需要時緊急清理渠道,以紓解永樂街及鄰近低窪地區的水浸問題。於200867日,緊急應變小組面對了一次重大挑戰,當天由凌晨至下午6時共錄得歷史雨量達302毫米,天文臺亦發出黑色暴雨警告訊號,降雨量超出了當時排水系統的排放負荷,令永樂街與鄰近地方發生嚴重水浸,當中以禧利街與文咸東街交界最為嚴重,水浸深度達1.5米。然而經過緊急應變小組努力懈的工作,上述水浸地方於暴雨過後迅速回復正常,深得當區居民和商戶嘉許。

公共關係

渠務署十分重視與地區人士之溝通和聯繫。在施工期間,工程隊伍設立了一條24小時工程熱線,作為與居民及商戶之間的溝通橋樑;該熱線亦會在接到查詢兩小時內發出初步回覆。此外,工程隊伍向樂古道、皇后大道中及機利文新街之居民與商戶定期派發工程通訊,為他們提供最新的工程進度報告與預告下一階段的施工計劃以作準備。工程隊伍也會定期探訪鄰近商戶與居民,收集他們對工程的意見及建議,並積極作出回應及跟進以改善工程質素。

渠務署亦於20064月提供「上環水浸短訊訊息服務」,邀上環地區有關商戶及居民登記,以便他們發放最新的水浸訊息。例如當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訊號、天文潮或颱風預警發出時,系統便會向已登記用戶發出短訊或錄音訊息。另外,渠務署也設立了水浸訊息電話專線,讓市民查詢最新的水浸訊息。上述系統於上環雨水泵房及皇后大道中截管道敷設工程竣工後兩年內仍然保持運作。

奬項與認同

施工期間,渠務署收到不少由地區持份者向工程隊伍發出的感謝函,這些來函無疑對本署最大的支持和鼓舞。整項工程最終較原定時間早兩個月完成,並榮獲「2009年公務員優質服務奬勵計劃的一般公共服務」冠軍奬。

 Flooding on 7 June 2008
  

Workers Clearing Drainage Blockages At Wing Lok Street Hillier Street Junction During Flooding on 7 June 2008
  

 Illustration of The System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