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务署荣获八个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奖项
2025年4月22日
渠务署于今年总共有八个项目参与「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并获取佳绩,囊括八个奖项,包括一项评审团嘉许金奖、一项金奖、四项银奖及两项铜奖,成绩令人鼓舞。
「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创新展览之一,吸引了来自35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专业评审团从超过1,000件参展作品中选出优秀的创新发明。
渠务署一直重视科研工作,不断引入各种新技术以及应用科研成果于防洪和污水处理等工作中,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表现。
渠务署获颁奖项及项目如下:
一项评审团嘉许金奖
- 淼立识:融合水力模型预演、情境比对、模型镶嵌技术的实时水浸风险可视化系统
淼立识是一套渠务署自行研发的水浸风险评估系统,以帮助我们及早部署以应对水浸事故,减轻灾害损失和影响。它利用实时水文测量数据和降雨及潮汐预报,透过水力模型预演、情境比对、镶嵌整合技术,以呈现全港预计的水浸风险情况。这高效生成的实时水浸风险评估主要是用作监控洪水风险趋势,让渠务署可以提前规划紧急应变准备,并协助及时调配资源以迅速应对可能发生的水浸情况。
一项金奖
- 智能结构完整性监测系统
渠务署联同树联绿碳科技有限公司及香港理工大学共同研发的智能结构完整性监测系统(LiFY-S),旨在提升深层挖掘工程的工地安全水平。该系统的核心组件专为即时精准测量支撑结构微位移动而设计,透过整合人工智慧物联网(AIoT)感测技术、大数据分析、结构模拟及数位孪生技术,成功将传统测量方式革新为具备高度灵敏性的AIoT即时连续监测系统。相较于传统测量方法,此尖端技术不仅显着提升监测敏感度,更实现资源运用的最优化配置。LiFY-S系统于结构完整性管理领域,就安全性、效能性及创新性等层面树立崭新标准。
四项银奖
- 「机智快测」: 智能手机微生物快速基因检测分析系统
融合CRISPR技术与智能手机的新世代污水检测平台。系统能即时分析污水中的大肠杆菌及硝化细菌,提供准确数据,有效优化处理流程。便携高效的设计,搭配持续扩充的检测项目,为污水监测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由渠务署和香港城市大学共同研发)
- 「浸知鸟」: 智能水浸预警与应急通报系统
「浸知鸟」是由渠务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辖下的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珠科院)合作研发,系统融合了渠务署研发的「水文资讯系统」,珠科院的新型先进水浸监测设备「内涝监测器」和国内的「涉水线计划」,以加强相关部门在低洼路段的水浸监测,而渠务署收到警示讯息后会实施「及时清渠」,紧急事故控制中心会派遣紧急应变队伍即时巡查及采取清理淤塞渠道,也让道路使用者及早知道前方水浸了及提醒驾驶者注意路面情况,减低车辆「死火」的风险。这系统将会在5个地点试行。
- 「明思达」: 机械分析与智能预警系统
以META演算法为核心的设备智能预警平台。系统透过多模态分析与机器学习,对机械进行全方位监测,实现故障预测与预防性维护。
- 雨水排放系统自动化详细设计软件
此设计软件在建筑信息模拟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或简称BIM)的平台上,让工程师只需输入基本的资料数据便可以在BIM平台上生成出拟建的渠务管道及沙井的三维建筑信息模型,以及二维的施工图则。此设计软件能协助工程师简化繁复的设计过程、省却冗长的绘图时间及减少人为出错的可能,从而节省成本及提高生产效率。(由渠务署、宾尼斯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和香港云建有限公司共同研发)
两项铜奖
- 「一道开」智能河道清理机械人
「一道开」是一部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无线机械人,能自主监测水质和清理河道,不受潮汐或天气的影响。该机械人拥有超过100项中国发明专利,具备150公斤的承载能力。其数据实时传输至在线平台,使我们能够智能化和可持续地管理河道。「一道开」配备人工智能镜头、毫米波雷达、视觉感知模块、自动驾驶系统及水质传感器,能有效识别和收集预定路线或指定区域内的漂浮植物和垃圾。当机械人电量低或满载时,其可以自主返航至充电桩进行充电,从而实现全天候无人操作。(由渠务署和欧卡智舶共同研发)
- 智汛监测系统
是一套基于人工智能的水浸监测系统,能够即时侦测、追踪和预测水浸事件。系统持续监测水位变化,提供及早预警,协助保护社区和基础设施免受水浸灾害。(由渠务署和香港科技大学共同研发)
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的奖项与证书
淼立识:融合水力模型预演、情境比对、模型镶嵌技术的实时水浸风险可视化系统
智能结构完整性监测系统
「机智快测」: 智能手机微生物快速基因检测分析系统
「浸知鸟」: 智能水浸预警与应急通报系统
「明思达」: 机械分析与智能预警系统
雨水排放系统自动化详细设计软件
「一道开」智能河道清理机械人
智汛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