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香港大部分地区已有相当的防洪保护,只是新界北部的天然洪泛平原和低洼地方仍会发生水浸。而且,一些如西九龙的旧区,由于现有系统排水能力不足,亦经常发生水浸。

为解决水浸问题,渠务署现正在新界进行一系列的工程,总造价达100亿元的河道治理工程和乡村防洪计划,并在西九龙实施造价40亿元的市区雨水排放系统改善工程,以便大幅提高这些地方的排洪能力。到目前为止,我们在新界北部地区完成了约52公里的河道工程,并有23个乡村防洪抽水计划在运作当中,大大纾缓了新界北及新界西北的水浸情况。自1995年,我们已消除了72个水浸黑点。

此外,我们现正策划雨水排放系统改善工程的整体计划,目的是为全港提供高标准的防洪水平。


2003/04 年内发生的水浸事件
在2003年全年总雨量只有1 942毫米,而红色暴雨警告信号亦曾在5月5日当新界北部下起倾盘大雨时悬挂过一次。当天早上,新界北区的老鼠岭和元朗区的马田_曾发生严重水浸。老鼠岭是新界北部最后的一个严重水浸黑点,在该次水浸事件的拯救行动中,一名高级警察督察不幸丧生。



老鼠岭的严重水浸问题可望在2006年年中,当该处附近的治理深圳河计划第3阶段工程及平原河修复计划完成后消除,有关工程已分别于2001年12月及2003年5月展开。而马田_的水浸问题亦可在2006年年初,而当元朗排水绕道完成后获得改善,而工程已于2003年1月开始施工的。


2003/04年度的进展
在2003/04年度,我们大致完成约12亿元的防洪工程。这些工程包括元朗马田村和水边围两个乡村防洪计划、元朗和锦田9公里的新排水道,以及西九龙约10公里的雨水渠。

政府现正积极进行一系列的大型雨水排放改善工程,以解决水浸问题。在建造中的包括在新界北部和西北部造价24亿元,以及在西九龙造价约25亿元的工程。此外,在新界、西九龙和其他易受水浸地区(例如东九龙、荃湾、港岛北部),另有造价73亿元的雨水排放系统改善工程,正于策划或设计阶段。这些主要雨水排放系统改善工程计划详载于附录A,而工程计划的施工地点则载于附录B 。



新界的防洪工作
新界的防洪工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计有兴建排水道汇集和输送洪水入大海,以及建造乡村防洪抽水计划,以保护低洼地区的村落。

随着近年若干排水道完成,新界的水浸情况,特别是新界北部的罗湖、河上乡、燕岗和天平山,以及新界西北的天水围、元朗和锦田的水浸情况已有显着改善。以往狭窄多弯的天然水道一旦出现泛滥,新界的洪泛平原便不时会出现水深1至1.5米的水浸。现时在这些易受水浸地区成千上万的居民已得以免受水浸的威胁。

至于在洪泛平原内的低洼村落,我们已完成了23个乡村防洪抽水计划,使30条村落免受水浸威胁。现时居于超过220公顷低洼地区村落的3万居民已受到保护。


在新界北部,治理深圳河计划第3阶段工程及平原河修复计划进展顺利。这两项雨水排放改善工程完成后,新界北部最后的一个严重性水浸黑点老鼠岭的水浸情况将可大为改善。

在新界西北,牛潭尾主排水道、元朗排水绕道和新田东主排水道,以及横洲和米埔老围/米埔新村的两个乡村防洪抽水计划的建造工程均进展顺利。



市区的防洪工作
市区的防洪工程主要包括改善雨水排放网络的流量,以便有效率地汇集和输送雨水。在特别情况下,我们会利用创新的方法例如蓄洪池、抽水站或把洪水分流的方式,以缩减那些可能对交通造成滋扰或与地下公用设施相阻的工程范围。



在九龙市区,「西九龙雨水排放改善工程计划」第1阶段的工程已于2003年6月竣工,为油麻地、旺角、九龙塘、深水和荔枝角建造约10公里的雨水渠。第2及第3阶段工程正进展顺利。工程最关键部分包括建造大坑东地下蓄洪池,以及九龙塘至启德明渠的雨水分流隧道,均会于2004年完成。在尖沙咀、油麻地、旺角、深水、长沙湾、荔枝角及九龙塘建造约35公里雨水渠的工程亦将于2007年陆续完成。我们现时亦正手策划在荔枝角建造雨水转运计划,原因是该区一带受到毗邻地方的地面径流,以及九龙区水塘潜在溢流造成的水浸风险影响。

我们亦就港岛北部、荃湾、葵涌和东九龙易受水浸地区策划造价26亿元的雨水排放改善工程。为减少挖掘壕坑对这些地方的居民及道路交通的滋扰,我们计划建造雨水排放隧道,把雨水引到别的地方,以纾缓现时排水量已告不足的排水系统的压力。


减少水浸黑点
本署自1994年已鉴定超过一百个水浸黑点。这些黑点全部在我们严密的监察之下,而我们亦已采取改善措施以消除水浸的风险。去年,我们已成功消除了9个水浸黑点。


元朗排水绕道
过去十数年间,元朗市及周围一带发生过严重水浸事件。研究结果确定,现有的元朗明渠排水量不足以应付现今的防洪标准,即于二百年一遇的暴雨时,水位不高于堤岸。导至这情况的主因是过去二十年来元朗市中心急速发展,使洪泛平原的储洪能力下降及径流流量上升。此外,元朗市建于低洼地区,而现有的排水系统的设计未能符合现今的严格要求,亦是水浸的成因之一。



建造元朗排水绕道是改善元朗市雨水排放系统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元朗排水绕道的设计,是将元朗主明渠百份之十五的流量及所有于排水绕道南面集水区的径流,转引流入锦田河。竣工后的元朗排水绕道将有效降低元朗市的水浸风险,并为现有明渠提供所需之额外流量,以满足元朗市的发展需要。


纾缓打鼓岭一带的水浸问题


由于周田村、李屋、凤凰湖地势低洼,而紧接下游的平原河和深圳河部分排洪能力亦不足够,致使打鼓岭一带地方多年以来在暴雨期间经常出现水浸。

为解决水浸问题,我们在2003年5月展开了平原河的河道工程。有关工程将与深圳河第III阶段的其他改善工程一并于2006年完成,届时将可纾缓该区一带的水浸问题。



在工程期间,我们会采取两项重要的临时纾缓措施。第一项是于2004年雨季前,除了两个与现有道路交的地点外,我们把新河道全面挖掘至设计的深度和阔度,这些部分完成的河段在一旦发生暴雨时可用作蓄洪池。此外,在近莲麻坑路平原河河口现有的边境保安栏栅已进行修建,以便在暴雨期间,可以打开栏栅,使洪水更畅流无阻。

虽然这些措施并不能全面保护这些地区免受水浸之苦,但我们发现在2004年4、5和6月六次黄色/黑色暴雨警告信号发出期间,洪水均可蓄在建造中的河道内,并没有溢出,引致附近地方水浸。




大坑东蓄洪池计划


大坑东蓄洪池计划是西九龙雨水排放改善计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建造的目的是要在2004年解决旺角的水浸问题。这个计划是本港首个大型的地下蓄洪池,容量有10万立方米。

建造大坑东蓄洪池计划涉及在大坑东游乐场狭窄的空间中进行超过10米深的深层挖掘,因此我们分两个阶段进行建造工程,以解决工作空间的限制和减少对公园使用者的滋扰。为增加工作空间,蓄洪池顶板需提早完成,并使用作通道和贮物之用。我们广泛使用灌浆和回灌井,以便把因深层挖掘所造成的沉降控制至可接受的限度。自2004年3月底开始,每当大雨时,我们会局部使用大坑东蓄洪池已完成部分以贮存地面径流。虽然建造工程因雨水的流入曾受影响,但我们亦乐见该蓄洪池能局部运作,使旺角地区在2004年雨季不致出现水浸。



大坑东蓄洪池计划在2004年夏季完成,标志政府致力解决旺角水浸问题的重要里程。


启德雨水转运计划

启德雨水转运计划是本港首个雨水排放隧道系统,属专为解决旺角水浸问题的西九龙雨水排放改善工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项工程完成后,启德雨水转运计划将可把在九龙塘窝打老道与禧福道交界现有有盖明渠上游约60%的雨水量堵截,再经一条长1.42公里内直径为4.4米的排水隧道,转运至新蒲岗的启德明渠。该排水道的目标流量是在五十年一遇的暴雨时每秒40立方米。工程亦包括建造一个长40米的截流结构, 500米长的暗渠以及六个进出竖井以便建造隧道和其后的运作及保养之用。


隧道钻挖工程于2002年9月展开,直径5.17米的钻挖机由禧福道竖井B首次启动,向东头村道竖井D2方向开始钻挖隧道。第二次钻挖工程在东正道竖井D2和竖井E之间进行。2004年2月在竖井B再次启动钻挖机向相反方向钻挖80米后,钻挖机成功将隧道贯通至窝打老道与禧福道交界对开竖井A,标志隧道最后挖掘工程完工的重要里程。钻挖机在4米与30米地面下之间深入极为不同的岩土,包括全风化花岗岩层、微风化花岗岩层,冲积土及混有孤石的全风化花岗岩层。工程小组在钻挖工程中曾遇到的重大挑战,计有颇浅的路面距离、与及邻近易受影响的建筑物和公用设施、在竖井D2作90度角转动钻挖机,以及在竖井B 再次启动钻挖机等。

启德雨水转运计划采用了雨水排放隧道转运的概念,使我们在旺角这个高密度的市区减少开坑式挖掘工程。这个计划以注重安全和环保并减少对公众造成阻碍和滋扰的方式建成。这个计划于2004年夏季竣工,标志政府致力解决旺角水浸问题的重要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