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現時荃灣和葵涌市區的雨水排放系統已建成逾三十多年﹐由於城市不斷發展﹐徑流增加﹐超出其設計的排洪能力﹐以致該區在暴雨期間﹐經常出現水浸。例如在1997年﹐連場暴雨引致荃灣和葵涌市區多處發生水浸。

有鑑於此﹐渠務署在1999年7月對荃灣、葵涌及青衣的雨水排放系統完成了整體計劃研究。結果顯示荃灣及葵涌的雨水排放系統未能符合現時的防洪標準。研究報告建議興建荃灣雨水排放隧道﹐作為改善荃灣及葵涌地區雨水排放整體策略的主要部份。

選用雨水排放隧道的原因

荃灣及葵涌這兩個地區,不但交通繁忙,而且地下藏有大量的公用設施。如果使用傳統的開坑挖掘方法來更新雨水排放系統,會導致嚴重的交通阻塞;另一方面,如果以頂管法去敷設新的管道,又會對地下公用設施構成嚴重問題。有見及此,渠務署為了減少對市民的不便,最終決定於遠離荃灣及葵涌市區的半山上,興建雨水排放隧道。

荃灣雨水排放隧道的工程範圍

荃灣雨水排放隧道包括下列的工程:
(1) 一條全長約5.1公里,內直徑為6.5米的主隧道;
(2) 三個分別位於和宜合、老圍及曹公潭的進水口;
(3) 一個位於油柑頭的排水口;及
(4) 相關的綠化及土木工程。

施工程序

荃灣雨水排放隧道會由一部雙盾式隧道鑽挖機來建造。這種隧道鑽挖機的優點,是可以把預制的混凝土組件,立即安放在剛鑽挖出來的隧道表面,從而避免地下水流失及因而引至的沉降問題。隧道鑽挖是由油柑頭為起點,經過曹公潭及老圍,至和宜合為終點。在鑽挖的同時,我們會建造位於老圍及曹公潭的進水口,以及連接主隧道和這兩個進水口之間的連接隧道。當鑽挖工程完成後,我們便會建造位於和宜合的進水口及位於油柑頭的排水口,並於三個進水口和排水口進行全面的綠化工程,例如種植約一千七百棵樹及九千棵灌木。

效益

荃灣雨水排放隧道建成後,能提升荃灣及葵涌的防洪水平,至能夠抵禦五十年一遇的暴雨。同時興建這項工程亦為本港提供了超過二百個的就業機會。

費用和施工時間表

荃灣雨水排放隧道的合約價值達十一億二千三百萬元。建造工程於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展開,預計於二零一二年完成。

 

荃灣雨水排放隧道建成前

荃灣雨水排放隧道建成後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