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导赏


6. 鱼塘

元朗有很多鱼塘。山贝河河口、南生围一带的河流冲积平原,地势广阔平坦,黏土土质很适合开辟鱼塘。所以,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一带已经有基围和鱼塘运作。及至五、六十年代,后海湾的鱼塘养殖业开始蓬勃,有大量稻田和基围转为鱼塘,使元朗成为香港最大的鱼塘区。不过,现在不少鱼塘已用作城市发展,例如锦田河新河道,也是藉开凿多个鱼塘而成。河道旁一些三角形的小水池,就是原来鱼塘的部分。 

八十年代是香港鱼塘养殖业的全盛期。在1986年,香港鱼塘的面积约达二千一百三十公顷,养殖淡水鱼的产量亦达每年近六千公吨的高峰。可是,内地淡水鱼供应造成竞争、加上城市发展和水质污染的影响,香港鱼塘养殖业在九十年代开始萎缩。到2012年,香港鱼塘的面积只有约一千一百五十公顷,淡水鱼产量有二千多公吨。 

以往本港鱼塘饲养的鱼种主要包括:鲤(Cyprinus carpio)、鲢(Hyp 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鲮(Cirrhinus molitorella)、鲩(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鳙 (Aristichythys nobilis)。乌头(Mugil cephalus)是元朗鱼塘的名产。以前,后海湾是乌头的育苗场,渔民可在冬春期间于山贝河河口捕捞乌头鱼苗,然后放到鱼塘饲养。可是,后海湾受污染影响,鱼苗数目现已大不如前。现在,鱼苗主要由内地或台湾入口。近年本地鱼塘亦成功饲养黄鱲鲳(Trachinotus blochii)、盲鰽(Lates calcarifer)、龙趸(Epnephelus lanceolatus)等鱼种。

鱼塘除可养殖鱼类,还甚具生态价值。相邻的鱼塘可形成大片湿地,供水鸟和其他野生生物栖息。鱼塘的水在捕鱼及清理后排走,塘底的小鱼及无脊椎动物就成为鸟群的盛宴,所以鱼塘是人类活动和大自然并存的好例子。这大片鱼塘还有助稳定微气候,并在暴雨时发挥蓄水缓洪的功能。 


乌头 (Mugil cephalus)

鲮 (Cirrhinus molitorella)

鲩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鳙 (Aristichythys nobilis)

锦田河新河道是藉开凿鱼塘而成

大群鹭鸟到鱼塘觅食

大群鹭鸟到鱼塘觅食

养鱼户撒网捕鱼

多个相邻的鱼塘

Green Power

© Copyright by Green Power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