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目的:改善排洪能力

現有啟德河總長度約2.4公里,由蒲崗村道起,沿彩虹道經東頭邨和太子道東至啟德發展區,最後連接維多利亞港,是東九龍其中一條主要排洪渠道。現時啟德河的排洪能力未能符合現行防洪標準,在過往暴雨期間,啟德河旁的彩虹道曾出現嚴重水浸情況,影響黃大仙及新蒲崗地區。有見及此,本署於啟德河進行改善工程,以提升啟德河的排洪能力,減低相關地區的水浸風險。

概述目標流域

黃大仙區水浸回顧

下列圖片攝於2008,2010,2014及2015年,顯示黃大仙區一帶的水浸情況。

7/6/2008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每小時145.5毫米雨量

7/6/2008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每小時145.5毫米雨量

22/7/2010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每小時93.1毫米雨量

22/7/2010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每小時93.1毫米雨量

30/3/2014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每小時104毫米雨量

30/3/2014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每小時104毫米雨量

8/5/2014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每小時85毫米雨量

8/5/2014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每小時85毫米雨量

26/9/2015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每小時103毫米雨量

26/9/2015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每小時103毫米雨量

公衆諮詢

渠務署負責黃大仙區內共1.1公里的啟德河改善工程,並採用兩個改善排洪策略。

  • 以排洪為先
  • 活化成市區綠化河道走廊
  • 盡量不覆蓋河道

兩個策略

渠務署負責黃大仙區內共1.1公里的啟德河改善工程,並採用兩個改善排洪策略。

彩虹道旁的啟德河和箱形暗渠切面圖

彩虹道旁的啟德河和箱形暗渠切面圖

排洪策略圖

排洪策略圖

三大挑戰

進行工程期間,渠務署亦面對三大工程挑戰:

重置河道內大量公共設施

重置河道內大量公共設施

維持啟德河排水功能

維持啟德河排水功能

實施大型臨時交通措施

實施大型臨時交通措施

四種活化元素

啟德河的排洪能力現達致現行之防洪設計標準,以緩解附近地區的的水浸風險。同時,渠務署把握機遇將不同的綠化及生態元素加入啟德河,將其活化成「市區綠化河道走廊」。

河邊花槽

河邊花槽

沿河於兩旁花槽種植懸垂植物簕杜鵑,它的花期一年兩次,簕杜鵑色彩鮮豔的花朵能活化河堤。

仿石種植盆

仿石種植盆

爲了模擬自然河床的效果,我們採用了仿石,並於仿石中設置一些種植空間,模擬出植物從石縫裏生長出來的情景。

河床種植槽

河床種植槽

於河道較寬闊的位置種植水生植物

魚洞穴及導流石

魚洞穴及導流石

於河道加設魚洞穴及導流石,以改變水流方向及減低流水速度,供魚類休息。

 

工程計劃

概覽圖

  上游段工程 中游段工程
工程合約 重建、改善及修復一段由黃大仙警署至東頭二邨的啟德河 重建和修復一段由東光道至太子道東的啟德河
合約編號 DC/2011/04 DC/2013/03
工程範圍
  • 重建和修復長約 600 米的啟德河上游段;
  • 沿黃大仙警署至東泰里的一段啟德河建造一條長約 400 米的 箱形暗渠;以及
  • 進行河道美化工程。
  • 重建和修復長約 500 米的啟德河中游段;
  • 改善摩士公園(一號公園);以及
  • 進行河道美化工程。
動工日期 2011 年 10 月 2013 年 12 月
完工日期 2018 年 6 月 2017 年 11 月
顧問公司 艾奕康顧問有限公司 阿特金斯顧問有限公司
承建商 利達 - 實力聯營 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工程預算開支 約16億港元 約12億港元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