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

 

持續上升的溫室氣體排放加劇了全球暖化及氣候變化。為此渠務署投放了額外的資源,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科技的發展,使其更廣泛地應用於現有和全新的設施上,以減少碳排放,保護環境及達至可持續發展。可再生能源系統所產生的電力,會供應給渠務署廠房內的設施使用。另外,渠務署會致力廣泛應用不同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水力發電、轉廢為能等。


太陽能
多年來渠務署一直致力於各污水處理廠及污水泵房的戶外空間安裝太陽能光伏系統。全港最大型的太陽能光伏系統座落於小蠔灣污水處理廠,該發電場於2016年12月9日投入運作。該發電場由超過4,200塊多晶硅太陽能光伏板組成,裝置總發電量達1,100千瓦,大約相等於小蠔灣污水處理廠總用電量的百分之二十。連同另外三十多個太陽能光伏系統,渠務署所有裝置的總發電量大約為1,400千瓦。


水力發電
水力發電是利用水壓推動渦輪機而產生電力。隨着淨化海港計劃第二期甲的正式啟用,渠務署在昂船洲污水處理廠進行了嶄新的小型水力發電渦輪系統先導計劃,以試驗將污水流動時的水壓轉化為電力,該系統的發電量為38千瓦。渠務署會繼續研究於其他設施安裝水力發電設施的可行性。


轉廢為能
生物氣是污泥於四間大型二級污水處理廠進行厭氧消化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它是一種混合氣體,內含甲烷、二氧化碳及其他氣體,是可再生能源。渠務署一直有效利用這些生物氣生產電能和熱能超過三十年,當中位於沙田污水處理廠的雙燃料(生物氣和柴油)發電系統已運作多年,該系統所產生的冷卻水及廢氣內的餘熱,會被回收以提供熱能來維持污泥消化缸的運作。隨着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渠務署於各大型的二級污水處理廠安裝了各種以生物氣作為燃料的發電系統,當中包括熱電聯供發電系統及渦輪發電系統,以廣泛應用再生能源。自2006年3月起,渠務署的五座電熱聯供發電系統及渦輪發電系統的總發電量達3,900千瓦。

 

展望 - 廚餘及污泥共消化
除了使用生物氣發電供應給四間大型二級污水處理廠日常運作外,渠務署亦已於大埔污水處理廠展開了廚餘及污泥共消化的先導計劃。


 

小蠔灣污水處理廠的太陽能發電場 Dual-fuel generating system at Shatin Sewage Treatment Works
小蠔灣污水處理廠的太陽能發電場  沙田污水處理廠的雙燃料(生物氣和柴油)
發電系統 
元朗污水處理廠的渦輪發電系統 石湖墟污水處理廠的電熱聯供發電系統
元朗污水處理廠的渦輪發電系統  石湖墟污水處理廠的電熱聯供發電系統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