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署已經或現正考慮推行的長遠改善措施,包括各類大型基本工程,主要分為以下類別︰

  1. 擴建和改善現有排水系統,以增加排水量和更有效收集地面徑流;
  2. 進行河道治理工程,以有效排放雨水;
  3. 進行隧道鑽挖工程,以便從上游集水區截取雨水,把雨水改道以直接排放入海,避免使下游的排水渠超出負荷;
  4. 建造蓄洪設施暫時貯存上游集水區的雨水,以暫緩高地徑流對下游排水系統的影響;
  5. 實施雨水泵房計劃,把易發生水浸地方的雨水收集,直接排出大海;以及
  6. 實施鄉村防洪計劃,包括修建河堤,阻截雨水湧入低窪村落,並加建雨水泵房,以泵走村落內的雨水。

隨著這些大型長遠結構性措施陸續完成,香港發生嚴重水浸的風險已大幅減低。

郊區

郊區的長遠改善措施,主要涉及河道治理工程特別是流經新界北部容易發生水浸的盆地的河道,並實施 鄉村防洪計劃 ,為低窪村落提供保障。在本署成立時,位處新界北部和西北部、河水排入后海灣的深圳河網絡和元朗及錦田河網絡,是最需要進行改善工程的兩個河道網絡。及至現在,這些大型河道網絡的治理工程已經完成多年,區內的水浸風險已大大減低。這些主要排水道的工程竣工後,位處低窪地帶的35條村落,礙於天然地貌和現有發展所限,仍有可能發生水浸。為此,本署也完成27個鄉村防洪計劃,以便為這些村落提供保障。

治河工程

一般而言,天然河流的容量,約只能應付兩年一次的河流泛濫。為了增加河流的容量,以應付預計的極端情況,我們需要把河流拉直、擴闊、挖深及設置襯層。深圳河、梧桐河、雙魚河、山貝河、錦田河和平原河的治河工程完成後,大部分易受水浸地方的水浸風險便大大減低。

料壆一段的深圳河已經擴闊
料壆一段的深圳河已經擴闊

落馬洲一段的深圳河已經擴闊
落馬洲一段的深圳河已經擴闊

接近上水天平山的梧桐河的河道治理工程已經完成
上水梧桐河河道治理工程已完成

元朗山背河已經擴闊
元朗山背河已經擴闊

 元朗錦田河已經擴闊
元朗錦田河已經擴闊

元朗排水繞道
元朗排水繞道

上水雙魚河的修復工程已經完成
上水雙魚河的修復工程已經完成

鄉村防洪計劃

如鄉郊村落的地勢低窪,雨水不能有效藉地心吸力排入主要排水網絡,便需實施鄉村防洪計劃。這些計劃包括在現有村落興建堤堰,並在下雨時把雨水從堤堰保護區泵至外圍的排水渠。迄今,已完成的防洪計劃共27個,運作良好。

鄉村防洪計劃簡圖
鄉村防洪計劃簡圖

元朗馬田村的鄉村防洪計劃在2004年完成
元朗馬田村的鄉村防洪計劃在2004年完成

元朗竹園村的鄉村防洪計劃在2003年完成
元朗竹園村的鄉村防洪計劃在2003年完成

元朗壆圍的鄉村防洪計劃在2002年完成
元朗壆圍的鄉村防洪計劃在2002年完成

元朗新田的鄉村防洪計劃在1999年完成
元朗新田的鄉村防洪計劃在1999年完成

 

市區

 

一般而言,市區是在進行都市化過程時鋪設雨水排放系統。在一些舊區和老化市區(例如旺角和上環),現有的雨水排放系統是過去百多年間隨城市發展逐步建設起來。過去多年,雖然我們已對這些排水系統進行各項修建、改善和擴展工程,但市區部分排水系統仍未能符合現時的防洪標準。

在市區進行排水系統改善工程,需面對另一類建造問題。香港大部分道路下面是密密麻麻的公用設施,例如電纜、電話線、電視電纜、煤氣喉管、水管等。傳統的排水工程,施工技術需經開挖,難免需要在現有地下公用設施底下施工,因此會對交通造成影響,為市民帶來不便。

由於在舊市區以開坑法進行排水工程會造成嚴重影響,又有不少限制,例如空間不足、交通及設施改道問題,所以,我們設法減少進行這類工程。除更廣泛利用無坑挖掘技術敷設排水管外,我們採納了更多創新的改善方案,包括採用雨水排放隧道以截取和輸送雨水,以及建造地下 蓄洪池暫時貯存雨水。

 

雨水排放隧道

下暴雨時,大量雨水會瞬間沿山上已鋪築地區和斜坡流到市區,可能造成水浸。要解決這些問題,雨水排放隧道是一個有效方案把從高地收集得的雨水改道,直接排放出海或河流。採用這個方法,可減少雨水流入下游市區的現有排水系統,從而降低這些地區的水浸風險,又無需進行大規模的傳統排水工程,可避免對交通的影響及公眾的滋擾。


採用雨水排放隧道把雨水改道示意圖


目前,我們正運作4條雨水排放隧道,即啟德雨水轉運計劃、港島西雨水排放隧道、荃灣雨水排放隧道和荔枝角雨水排放隧道。

雨水排放隧道位置圖

三項雨水排放隧道工程位置圖

 

港島西雨水排放隧道 荃灣雨水排放隧道 荔枝角雨水排放隧道

 港島西雨水排放隧道的隧道鑽挖機

荃灣雨水排放隧道的隧道鑽挖機

荔枝角雨水排放隧道的隧道鑽挖機

 

蓄洪池

蓄洪池是控制雨水徑流流量的常用雨水管理方法。運作原理是把部分來自上游的地面徑流臨時貯存,並容許少量水流流向集水區下游。這樣,可把雨水流量控制在下游排水系統的容量內,從而紓緩下游排水系統的壓力。

當下游排水系統的容量不足以應付上游發展而增加的洪峰流量時,便會採用蓄洪池的方法。都市發展通常是由下游開始。當上游地區進行開發而下游地區經已完全都市化,採用傳統的方法在下游的繁忙道路施工改善現有排水系統會嚴重滋擾交通和公眾,加上大量地下公用服務設施,亦大大限制渠務設施的建造工程。大坑東蓄洪計劃和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分別是西九龍雨水排放系統改善計劃和跑馬地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的一個主要部分,建造的目的是解除旺角、跑馬地及灣仔低窪地區一帶的水浸威脅。

大坑東蓄洪池示意圖 大坑東蓄洪池內
大坑東蓄洪池示意圖 大坑東蓄洪池內

 

永樂街位於受海水倒灌影響的低窪地帶,過去曾是中西區的水浸黑點。為了長遠解決該處的水浸問題,我們已建造水閘防止海水倒灌,並在上環中港道興建一個地下蓄洪池和泵房,為永樂街的雨水提供一條新排水途徑。

上環地下蓄洪池示意圖 上環地下蓄洪池
上環蓄洪計劃示意圖 上環蓄洪計劃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