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务之声

2022年3月 一百零八期号外
尽显专业 为建造社区隔离设施提供渠务支援
第五波疫情爆发后,确诊个案海啸式上升。为应付大量确诊人士的隔离需要,香港特区政府在得到中央全力支援下,迅速觅得 8 幅土地展开兴建隔离及治疗设施的工程。兴建有关设施刻不容缓,渠务署亦作出了全面协助,除提供有关雨水及污水排放系统的专业意见,亦因应设施需要即时铺设公共渠管将雨水和污水分别接驳至公共系统。
青衣社区隔离设施
在青衣的隔离设施,渠务署仅用 5 天时间在青衣航运路敷设额外的污水渠管,以应付隔离设施所产生的大量污水。期间,渠务署联同承建商在极短时间动员多人,日以继夜分更施工,完成了一般需接近 3 星期才能完成的工程。
九龙及新界南渠务部 工程督察 曾国荣
青衣社区隔离设施
为了令隔离设施能尽快投入服务支援抗疫,团队接到任务的第一天便立刻联络各工程人员到工地视察。因应现场环境,好不容易才物色到适合兴建及接驳污水渠的位置。工程进行期间,团队亦遇到不少困难。例如我们发现一条雨水渠非常接近施工位置,因此只能利用传统挖坑方法铺设新的污水渠。传统挖坑方法需要封闭道路,严重影响路面交通。然而,全赖各部门紧密沟通合作及全力提供协助,道路挖掘工程才能迅速开展,在不影响其他地下设施的情况下施工。及后,我们又发现一条未有纪录的食水管铺设在新建污水渠与现有公共污水渠的接驳位置。紧急关头,幸得各方出手协助,工程团队才能丝毫不差地完成接驳工程。
虽然这次工程充满挑战,但我们整个团队都十分荣幸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为抗疫工作出力。看到隔离设施最终在各团队同心协力下如期顺利完成,我们都感到十分自豪。
新田社区隔离设施
在新田的隔离设施,渠务署动员 3 个承建商,超过 200 人 24 小时马不停蹄赶工。一般情况而言,类似的工程需要以月计才能完成。这次,有赖不同政府部门包括承建商的积极配合,以及隔离设施附近居民的体谅和支持,渠务署最终仅用了一星期时间便完成建造一个污水泵房及敷设了 1.8 公里长、直径 200 毫米的双管加压污水喉管。此外,渠务署亦感谢中华电力有限公司的鼎力协助,于两天内迅速为污水泵房提供永久电力供应,使泵房得以稳定运作。3 月 11 日晚上 11 时 48 分,新建的污水系统顺利将隔离设施的污水接驳至落马洲管制站内的污水处理设施。
香港及离岛渠务部 工程师 吴霆康
兴建加压污水管以配合新田社区隔离设施运作的首要挑战,就是需在短时间内采购建造物料,有赖团队同心协力,我们在极短时间内顺利准备好物料。另外,由于加压污水管的走线长达 1.8 公里,无可避免经过繁忙的马路、新田东河以及落马洲管制区范围,需要与管辖相关设施的多个部门紧密沟通,为建造工程带来一定挑战。工程期间,我们曾担心需要暂时封闭交通繁忙的新深路,幸好最终及时找到替代路线,成功避免影响路面交通。
虽然时间紧迫,但施工品质仍是大家不忘关注的一环。由不同分部的同事合作测试新建泵房及管道,确认整条渠管运作正常,没有渗漏问题并能顺利将隔离设施污水泵到污水厂后,工程终于宣告完成!
能够参与这项紧急工程,为香港抗疫工作出一分力,见证社区隔离设施如期启用,除了感到荣幸,更为身为「渠记」一份子而自豪。只要我们继续坚持,紧守岗位,定能很快跨过疫情!
新界北渠务部 工程师 封雪
机电工程部 工程师 罗梓伟
工程的其中一项挑战,就是需在极短时间内搜寻及订购泵房的机电设备及采购建造物料,包括污水泵、水位感应器、流量计、控制阀、配电箱、控制箱、避雷装置等。此外,承建商亦要即时调配大量人手配合兴建工程。有赖团队同心协力,最终顺利在极短时间内准备好物料及人力资源进行施工。
传统污水泵房湿井位于地面以下,考虑到深层挖掘工程需时较长,工程团队最终决定将湿井设置于地面以上。而考虑到污水的腐蚀性及湿井日常维修的便捷性,湿井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空间狭小、施工工序繁多及工程时间紧迫皆为兴建湿井时所遇到的挑战。
兴建湿井的工序不但需要顾及土木结构工程,还需同时协调机电工程承建商以安装所需的喉管、水泵及其他机电设备。基于工程安全,当混凝土结构达致相应的强度,才可进行下一步工程,因此渠务署工程人员便长驻地盘以紧密协调土木及机电工程承建商,确保每一个工序都如期完成。
作为渠务署的一份子,我们有幸与一班前线迎难而上,不辞辛苦,与承建商紧密协调,争分夺秒,共同解决问题。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在大家共同努力、团结一致、群策群力下,最终顺利完成。能参与这次紧急任务,运用专业知识及过往工作经验,为抗疫出一分力,我们的团队深感荣幸。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发辉狮子山精神,坚守岗位,一定会打赢这一场抗疫保衞战。
洪水桥社区隔离设施污水泵房
为了让洪水桥社区隔离设施能顺利落成启用,渠务署与土木工程拓展署紧密合作,协助兴建污水泵房和敷设长约一公里的加压污水管,将洪水桥社区隔离设施的污水输送至新围污水处理厂处理。
机电工程部 工程师 林泊达
2 月 25 日我们接到任务便立刻开展洪水桥社区隔离设污水泵房的设计工作,计算出污水泵房的预期流量、所需的污水泵数量和泵房的电力需求等,并在周末马不停蹄联络不同供应商物色合适的污水泵和喉管。2 月 28 日,我们与土木工程拓展署透过网上会议决定整项工程的细节。为确保污水泵房内的污水泵、喉管及机电设施接驳工作能顺利进行,我们在短时间内准备了明确仔细的土木及结构施工要求,让土木工程拓展署承建商进行相关工程。
土木工程拓展署承建商于 3 月 13 日完成污水泵房的土木工程后,我们便需要在 48 小时内完成污水泵房所有的机电安装。在分秒必争的情况下,我们已及早将污水泵房的喉管、阀门和电子感应器等物料送到工地现场准备安装。此外,我们更于工地场外把电力控制版面预先组装在一个电力货柜房内,再运送到工地现场直接安装,大大缩短在现场组装的时间。
除了机电工程部,新界北渠务部和净化海港计划部亦就整体上的配合工作和污水喉接驳到新围污水处理厂一段提供协助。全赖各工程团队的紧密合作和配合,洪水桥社区隔离设施污水泵房在 3 月 15 日顺利完成测试,并正式投入运作。很荣幸能够在抗疫前线为香港市民出力,希望隔离设施投入运作后可以帮助多人,抗疫早日成功。
积极配合 协助前线抗疫支援工作
为配合多项抗疫措施,渠务署亦有派出多名同事,联同其他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参与强制检测行动,协助身处「受限区域」内的人士进行检测。
特别职务部 工程师 黎康豪
启德德朗邨德莹楼强制检测行动
我是今次行动中渠务署的第二指挥官,于 3 月 2 日下午收到行动通知后,便立即着手与各部门负责的同事联络,确认行动的详细资料及分工,并于最短的时间内将有关细节传达予有份参与是次行动的渠务署同事。出发前我亦与同事进行了一次简报,除了让各人清楚明白是次行动的工作,更要确保他们了解工作时的防护措施及如何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强制检测行动的第一日,渠务署主要负责上门为各住户登记资料及邀请他们到指定地方进行检测。同事分成 2 人一组,共 10 个小队,分批到访合共约 440 个单位。行动开始后我则需要与其他部门及渠务署各小队紧密沟通,好好控制排队检测的人流,以防人群聚集。第二日我们则主要协助运送确诊人士到隔离中心。
感谢同事在处理日常工作的同时,亦连续两天到前线参与围封强检的工作。连同各政府部门及检测承办商的努力,是次强制检测行动顺利完成。只要大家团结一心,竭尽所能,必能抗疫成功!
排水工程部 见习工程师 李宗键
启德德朗邨德莹楼强制检测行动
3 月 3 日上午,我接到通知需要到德朗邨德莹楼执行围封强检的工作,并于下午 3 时左右到达现场报到。第一天的行动于 5 时正式开始,我与另一位渠务署同事及一位检测承办商工作人员为一组,穿好防护装备便到德莹楼 15 楼及 16 楼执行任务。我们详细记录每个到访单位现时在家的人数、有没有已确诊人士及会否有行动不便人士不能到指定地方检测而需特别协助等,然后根据指挥官的指示邀请他们到指定地方进行检测。直到零晨约十二时,待所有住户都进行检测后,我们便完成第一天的工作。第二天,我们则主要负责致电予每一位于检测中确诊的住户,了解他们的家庭及身体状况,并安排运送确诊人士到隔离中心。
是次检测行动的各住户均十分配合和体谅,让整个行动得以顺利完成。其他同事如有机会执行强制检测行动,可注意因防护衣比较厚,并且较难脱下以便饮食或上厕所,建议大家穿着较薄及轻便的衣服,并于行动前先进食一些东西及饮少量水。而有时需接受检测的住户会不明白检测安排及其重要性,这时大家便要细心聆听他们的需要。多关心多关怀,大家守望相助,相信第五波疫情很快便会过去。
污水处理部 1 二级工程化验室技术员 罗鸿基
衞生防护中心的热线中心
2 月 21 日至 25 日期间,我被委派到衞生防护中心的热线中心协助抗疫支援工作。我主要负责致电确诊者,提醒他们将个人资料输入至已收取的短讯内,以便安排相关人士入住隔离设施。在每天不断拨打电话的过程中,我亦遇到一些深刻经历。有一位八十多岁的婆婆,接听电话时以为自己遇到电话骗案,表现抗拒。于是,我保持平和的语气向她详细解释致电的原因及资料输入的步骤,并协助她完成相关的登记。完成这个个案,让我非常有满足感。
经历这次「特别」的工作体验,我体会到与人沟通一定要有耐性及有一颗帮助别人的心,这样才能筑起一座「桥梁」,把事情办好,战胜疫境,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共同抗疫 不分彼此 互相扶持
抗疫路不分彼此,曾任职渠务署而现时已调任发展局、机电工程署、土木工程拓展署、路政署及水务署的同事,于第五波疫情下借调回到渠务署协助抗疫工作。
发展局 助理秘书长 李铭强
为配合全港污水定点监测系统的优化和扩展,我在 1 月底第五波疫情爆发期间,由发展局借调至渠务署,运用我多年来负责管理地区渠务系统的经验,以及与分区同事的合作默契,优化当时的指定污水监测点,亦于 2 月初与环保署成功落实将指定污水监测点由 112 个增至 154 个,并每两天循环采样一次,以便更有效地监测污水内含新冠状病毒的病毒量,协助追踪隐形确诊者。
紧随的任务,是要更深入分析各区污水网络,拣选合适的额外污水井以扩展定点监测系统,覆盖更广泛的人口。随着疫情急速恶化,我和团队以争分夺秒的抗战心情,全神贯注反覆查阅渠务图则,实地视察渠井的可达性、水流、评估受影响交通、行人或屋苑情况等,寻找最有效运用资源的方法,达成艰巨的任务。在团队日以继夜的耕耘下,污水监测点覆盖的人口将有望增至 600 万!
2 月底,转眼间回到熟悉的部门已一个月,竟想不到,我才刚有一点咳嗽,核酸检测随即证实确诊。在家隔离期间,收到署长及不少同事的慰问,令我深感温暖。于同事和家人的支持下,我得以保持心境开朗,继续与同事以电子形式沟通和工作。庆幸我病情轻微,一星期后已经康复。经过这次染疫经历,我除了感谢署长及同事的关怀,特别想鼓励大家,不要害怕疫症,只有继续做好个人衞生,乐观积极面对疫情,紧守岗位守护香港,我们定能一起走出「疫」境,明天更美好!
机电工程署 电气督察 谭德基
机电工程署 电子督察 陈俊杰
我们于 2 月中旬接获通知,需要协助渠务署进行污水监测的工作,寻找合适的污水井以抽取污水样本。污水收集系统的图则有时与实际情况有差异,当工程师分析图则找出相应污水井位置后,我们便要出发到该地点视察。有时污水井位于停车场出入口或马路上,有时井内没有足够污水流量,这些情况都需要透过实地视察才知晓。我们将收集到的资料交由工程师作研究采样地点之用。整个工作团队分工合作,上下一心,以能迅速地寻找隐形患者为目标。
每当我们穿起全套个人防护装备掀开井盖时,都会有市民围观。我们明白到市民关心所住社区的情况,因此会尽力向市民解释工作的需要和逼切性,希望释除他们的疑虑。
记得其中一次的紧急行动,当收到通知后,随即到达屋邨作准备工作,而工程师亦需同时查看渠务图则选定合适的污水井位置。团队争分夺秒,最后我们于短短数小时内顺利完成任务。这次的经验令我们深深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土木工程拓展署 工程师 朱智勇
我在调往土木工程拓展署前曾在渠务署的新界北渠务部工作超过四年,负责元朗区渠务设施的维修保养工作,并曾经协助进行污水检测。2 月 5 日晚上,我收到土木工程拓展署东拓展处处长梁中立先生的电话,得悉渠务署正在召集有相关经验的的同事参与污水检测的工作。接到这项具挑战性的任务,我感到战战兢兢,同时十分感谢渠务署对我的信任及梁处长的支持。
污水检测工作的范围需根据疫情在社区的发展即时调整,由决定检测范围到分析污水渠系统,以及沙井勘察的工作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整个团队都在跟时间竞赛,渠务署和环保署的躯干成员更需要经常工作至凌晨时分。这项工作已无间断地进行了一年多,我十分敬佩他们的毅力以及无私的奉献。
最后,我很庆幸有机会参与这项极具意义的任务,能够为香港巿民的福祉出一分力,亦寄望污水检测继续成功协助压制疫情,使大家的生活尽快回复正常。将来子女长大后,知道爸爸有份参与这场香港历来最长的抗疫战争,定必感到十分骄傲。感谢太太及一对子女给予我的鼓励和支持!
路政署 工程师 沈铭虔
为应对严峻的第五波新冠疫情,环境保护署与渠务署连同香港大学跨学科团队加强在各区采集污水样本进行冠状病毒检测,以务求尽早找出隐性患者和截断病毒传播链。随着检测范围扩大,工作人手需求增加,我亦于 2 月初由路政署借调至渠务署污水检测团队提供协助。
我很荣幸能利用过往在渠务署负责地区渠务设施维修保养的工作经验,协助进行污水检测工作,在抗疫中为香港人出一分力。我想借此机会感谢污水检测团队的合作,特别是每一位协助实地视察污水井及采集污水样本的前线同事,他们竭诚尽责,不畏艰险,时刻坚守岗位完成任务,值得尊敬。同时我亦感谢路政署的同事在我借调至渠务署期间分担我本来的工作,令我可以专注污水检测的工作。
水务署 高级工程师 刘卓峰
2 月 7 日我与水务署共七位同事获安排借调至渠务署协助执行污水检测的工作。根据每天的疫情趋势,我们也会收到通知为不同的屋邨进行渠网分析和确认适宜用作取样检测的污水井,以便利相关部门监测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含量,从而尽快找出社区内的隐性患者。
为尽快切断社区内的病毒传播链,每次我们都竭尽所能与时间竞赛。收到通知后,上午我们必须完成污水系统网络分析,根据图则了解沙井的位置,会收集甚么地方的污水,下午便进行实地视察,确定沙井的位置,并打开沙井检查是否如图则纪录收集上游指定范围的污水,如发现沙井没有水流或不能打开,我们便要尽快找出另一个合适的备选沙井。有时我们或会于同一时间接到多个任务,我便要按缓急轻重分好先后次序,然后调配人手,务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分析报告。
上星期我亦不幸确诊新型冠状病毒,为了不影响工作进度,隔离期间我与团队继续并肩作战,透过电话和即时通讯软件与同事保持紧密合作,并于限时内将已完成的分析报告上传至渠务署云端伺服器。纵然工作充满挑战,并经常需要工作至晚上甚至零晨,但每当从新闻得悉有关部门根据我们的分析,识别出需要采取强制检测行动的目标大厦,并透过围封强检行动成功找出多名社区隐性患者,有效截断病毒传播链,便觉一切付出都是值得。能为香港抗疫出一分力,亦是我们坚持下去的最大源动力。
感谢每一位负责污水检测的工作人员时刻谨守岗位,各司其职,互相协作,发挥团队精神,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
抗疫送暖 义助同行
2022 年 3 月初,我们四位来自操作维修科辖下不同部别的同事组成了 O&M Infected Staff Caring Team,主动联络及支援于第五波疫情期间确诊 2019 冠状病毒的同事及其家属,并提供适切的关怀及协助。
策划及复修部 工程师 吴天赐
香港及离岛渠务部 工程督察 徐伟耀
九龙及新界南渠务部 打字员 张慧芬
新界北渠务部 文书主任 伍彩明
很多人知道自己确诊时其实最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担心家人或同事受到波及,或是害怕无法继续坚守工作岗位而对同事造成困扰。明白到确诊同事的忧虑,我们于工余时间逐一致电确诊同事慰问及表达关怀,并细心解答同事有关 2019 冠状病毒的最新安排及资讯。我们更为有需要的同事亲手送上抗疫物资如快速抗原测试包到其住所,让确诊同事安心在家隔离。为了表达对确诊同事的支持和关怀,我们亲笔写下鼓励字句在小小慰问卡,然后放在确诊同事的办公桌上,并特别设计了两款电子心意卡,为同事打气加油,祝愿他们早日康复。
我们十分感恩能够在抗疫路上,为渠务署同事出一分绵力。我们会继续于疫境下发挥守望相助的精神。
尽心尽力 维持正常污水处理运作
本署有些同事在确诊并康复后,便立即返回工作岗位,务求确保本署污水处理运作正常。
污水处理部 1 高级机械督察 简志贤
确诊第一天时,我感到少许喉咙不适及肌肉酸痛。往后数日,我保持良好且规律的生活习惯,多喝水,补充维他命 C 及 D,并因应身体状况,做适量运动。到了第四天,我已没有任何病征。于第 7 天再进行快速检测时,检测结果已呈阴性,我已完全康复。
除了留意身体状况,做好个人防护和保持家居卫生,精神健康同样重要。确诊期间,我不但得到家人的关爱,更获上司及同事支持和体谅。疫情期间,污水处理厂工作人手较紧张,为确保污水处理厂 24 小时运作正常,一班同事也紧守岗位。所以当我完全康复后,便第一时间返回前线工作,希望分担同事的工作压力,也让自己重回正常生活,精神有所寄托。愿在大家同心协力下,早日抗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