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务之声

2022年3月 一百零八期
新型冠状病毒污水监测系统的改善措施
本署自 2020 年 10 月起一直联同环境保护署(环保署)和香港大学跨学科团队在社区进行渠网分析工作以及策划取样检测工作,藉以监测污水中的新型冠状病毒。
团队从经验中不断学习,并在 2021 年 2 月开始推行了一连串加强措施。直至 2022 年 3 月中,本港的固定监测点已由最初的 26 个增加至超过 150 个,而覆盖人口亦由 100 万人大增至超过 500 万人,相当于本港约七成人口。此外,每日污水采样量同样大幅增加,现在我们只需大概两天便能完成所有固定监测点的污水病毒监测工作。我们一旦发现有固定监测点的污水样本对病毒监测结果呈阳性反应,便会迅速追踪监测点上游的污水井以进一步采取污水检测行动。为了提高病毒追踪效率,我们过去一年在固定监测点的上游选取了超过 1 000 个污水井作为临时备用监测点,并到场实地考察部署日后的采样工作。
实行资讯数码化亦是我们的主要改善措施。团队利用数码平台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全面记录污水采样地点、污水管道、污水收集区、监测结果等资料,并与环保署分享数据。这个平台让团队能在疫情急速变化的情况下有效地监测病毒在区内传播的状况,从而灵活快速地部署采样策略。
在日常污水采样工作方面,我们除了使用设置在污水井外、需要工作人员看守的自动采样机外,还引入了能安装在污水井内的自动采样机(In-manhole auto-samplers)。这种井内自动采样机毋须看守,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预设采样时段,令采样安排变得更灵活。此外,井内自动采样机能在无需工作人员看守的情况下用于狭窄的行人路和马路,既能减省人手,又能减低采样工作对市民和道路使用者的影响。
第五波新冠疫情严峻,抗疫工作刻不容缓。本署会继续在各区加强采集污水样本进行冠状病毒检测,务求找出更多新冠肺炎隐形患者,协助政府截断病毒在社区的传播链。
机电工程部
机电工程师
吴嘉荣
工作感受分享:
「自第五波疫症爆发以来,本港一直处于抗疫持久战的状态中,公营医疗系统亦因而面临严峻考验。在疫症肆虐的情况下,抗疫前线人员忙得不可开交,疲惫不堪。我们身为抗疫人员的一分子,深深体会到公务员团队和社会各界人士在抗疫方面努力不懈的精神。
事实上,采集污水样本并非如大众想像般简单。由于本港人烟稠密,我们要在尽量不影响市民日常生活(如避免在繁忙的马路采样)的前提下选取合适的污水沙井作为监察点并不容易。此外,我们在工作时须争分夺秒,既要仔细研究地区污水系统网络的覆盖范围,也要实地视察现场环境,从而了解错综复杂的社区污水系统网络,务求及早准确无误地找出具代表性的污水沙井,以便采集合适的污水样本。
鉴于第五波疫情急速变化,我们在农历新年期间亦继续进行污水监测工作。我们每天除了要在极短时间内安排污水监察团队到特定的户外污水井连续数小时采集污水样本以配合当日的研究和分析工作外,还要日以继夜地执行相关的协调工作。记得在 2022 年 2 月,我们团队连续三个早上在气温低至摄氏 8 度的情况下于清晨时分准时到达指定监察点,并冒着风雨采集污水样本。然而,同事及承建商不但从未因工作辛苦而抱有怨言,反而团结一心为香港市民服务,希望能共克时艰,早日战胜疫症。」
香港及离岛渠务部
工程师
杨伟诚
香港及离岛渠务部
工程督察
陈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