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

No. 108, March 2022
新型冠狀病毒污水監測系統的改善措施
本署自 2020 年 10 月起一直聯同環境保護署(環保署)和香港大學跨學科團隊在社區進行渠網分析工作以及策劃取樣檢測工作,藉以監測污水中的新型冠狀病毒。
團隊從經驗中不斷學習,並在 2021 年 2 月開始推行了一連串加強措施。直至 2022 年 3 月中,本港的固定監測點已由最初的 26 個增加至超過 150 個,而覆蓋人口亦由 100 萬人大增至超過 500 萬人,相當於本港約七成人口。此外,每日污水採樣量同樣大幅增加,現在我們只需大概兩天便能完成所有固定監測點的污水病毒監測工作。我們一旦發現有固定監測點的污水樣本對病毒監測結果呈陽性反應,便會迅速追蹤監測點上游的污水井以進一步採取污水檢測行動。為了提高病毒追蹤效率,我們過去一年在固定監測點的上游選取了超過 1 000 個污水井作為臨時備用監測點,並到場實地考察部署日後的採樣工作。
實行資訊數碼化亦是我們的主要改善措施。團隊利用數碼平台和地理信息系統(ArcGIS)全面記錄污水採樣地點、污水管道、污水收集區、監測結果等資料,並與環保署分享數據。這個平台讓團隊能在疫情急速變化的情況下有效地監測病毒在區內傳播的狀況,從而靈活快速地部署採樣策略。
在日常污水採樣工作方面,我們除了使用設置在污水井外、需要工作人員看守的自動採樣機外,還引入了能安裝在污水井內的自動採樣機(In-manhole auto-samplers)。這種井內自動採樣機毋須看守,工作人員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預設採樣時段,令採樣安排變得更靈活。此外,井內自動採樣機能在無需工作人員看守的情況下用於狹窄的行人路和馬路,既能減省人手,又能減低採樣工作對市民和道路使用者的影響。
第五波新冠疫情嚴峻,抗疫工作刻不容緩。本署會繼續在各區加強採集污水樣本進行冠狀病毒檢測,務求找出更多新冠肺炎隱形患者,協助政府截斷病毒在社區的傳播鏈。
機電工程部
機電工程師
吳嘉榮
工作感受分享:
「自第五波疫症爆發以來,本港一直處於抗疫持久戰的狀態中,公營醫療系統亦因而面臨嚴峻考驗。在疫症肆虐的情況下,抗疫前線人員忙得不可開交,疲憊不堪。我們身為抗疫人員的一分子,深深體會到公務員團隊和社會各界人士在抗疫方面努力不懈的精神。
事實上,採集污水樣本並非如大眾想像般簡單。由於本港人煙稠密,我們要在盡量不影響市民日常生活(如避免在繁忙的馬路採樣)的前提下選取合適的污水沙井作為監察點並不容易。此外,我們在工作時須爭分奪秒,既要仔細研究地區污水系統網絡的覆蓋範圍,也要實地視察現場環境,從而了解錯綜複雜的社區污水系統網絡,務求及早準確無誤地找出具代表性的污水沙井,以便採集合適的污水樣本。
鑑於第五波疫情急速變化,我們在農曆新年期間亦繼續進行污水監測工作。我們每天除了要在極短時間內安排污水監察團隊到特定的戶外污水井連續數小時採集污水樣本以配合當日的研究和分析工作外,還要日以繼夜地執行相關的協調工作。記得在 2022 年 2 月,我們團隊連續三個早上在氣溫低至攝氏 8 度的情況下於清晨時分準時到達指定監察點,並冒著風雨採集污水樣本。然而,同事及承建商不但從未因工作辛苦而抱有怨言,反而團結一心為香港市民服務,希望能共克時艱,早日戰勝疫症。」
香港及離島渠務部
工程師
楊偉誠
香港及離島渠務部
工程督察
陳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