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ll top button 回到頂部

署長序言

渠務署署長 彭雅妮女士

2020-21年度無疑是充滿挑戰的一年。抗疫期間,政府先後推出一系列社交距離抗疫措施,包括安排同事在家工作、停止所有面對面會議等,對整個政府的日常工作以至同事的生活難免有所影響。然而,多項政府服務對於整個城市的正常運作不可或缺;我們渠務署所負責的雨水排放和污水處理工作便是其中的好例子。

渠務署一直認為科研工作十分重要。面對新冠疫情,我們堅信過去在科研工作投放的資源和努力沒有白費,引入各種新技術以及運用科研成果,有效協助應對疫情之餘,亦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可持續發展表現。

Image_next_to_Chairlady
與時俱進

近年,渠務署積極在工程項目中廣泛應用數位技術。我們已在規劃設計中採用建築信息模擬(BIM)技術,以三維形式呈現建築結構並同時模擬安裝程序及使用情況,從而令設計和施工過程更加精準。現時,我們在新圍、沙頭角等地多個污水處理設施的改善工程中使用BIM技術,讓不同範疇的專業人員能在同一虛擬空間中探討工程問題,藉以提升工程質素與效率。此外,我們引入了配備先進聲納系統的探測船和新式遙控清淤機械人,在受淹浸的箱形暗渠分別進行檢查和清淤工作,免卻工作人員進入箱形暗渠,大大提升維修工作的安全性,亦同時消除相關工程只可於旱季進行的限制,有效增加工作效率。

積極研發

渠務署一向提倡進行研發工作,以提高在施工及日常運作方面的效率,以及提升環保表現。負責「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工程的團隊開發了名為「岩洞探哥」的機械人監察系統,可有效讓工程人員無須在爆破工程剛完成後進入岩洞檢查洞內情況。該系統配備包括鐳射掃描器在內的多種感測器,能將岩洞狀況的資料收集並以5G網絡傳送至岩洞外的工程人員,以便評估和監察岩洞內的安全風險。另外,為方便規劃防洪措施,渠務署開發了「防洪健康碼」,並在本港多個主要排水道安裝了新型傳感器,實時監察各排水道的水位及水文資訊作適時分析水浸風險用途。此外,本署正嘗試安裝並採用更多可再生能源設備以推動可持續發展工作。舉例來說,昂船洲污水處理廠的污水沉澱池蓋上方正在安裝薄膜太陽能光伏系統;該系統安裝完成後會成為香港規模最大的同類型裝置。

放眼未來

展望未來,渠務署會保持創新思維不斷求進,致力確保服務質素優良。我們在多個工程項目中靈活運用各種科技,例如嘗試使用人工智能建築訊息模擬系統來評估污水處理設施的內部結構狀況。此系統結合了人工智能科技和建築訊息模擬科技的優勢,能揭示污水處理設施運作狀況的詳情,有助我們安排維修工作。另外,我們亦利用先進科技,把環保元素加入工程項目之中,以促進可持續發展工作。舉例來說,我們與學者攜手進行研究項目,在位處白鷺飛行路線的沙田污水處理廠設立人工智能鷺鳥林監察系統,以便追蹤和識別不同的鳥類;我們可透過該系統所集得的數據了解雀鳥的生活習性,以便檢視並改善施工安排,從而減低生態環境所受的影響。

同心抗疫

鑑於新冠病毒疫情肆虐,渠務署積極與社會各界並肩抗疫。我們聯同環保署及香港大學的跨學科團隊合作研究以污水分析法監測新冠病毒傳播情況。污水監測技術在抗疫期間發揮顯著功用,有助於找出新冠病患者。我們的同事除了提供技術支援外,亦身體力行義務參與社區抗疫活動。同事於2021年1月參與跨部門的緊急抗疫行動,在受限區域提供義工服務。此外,長者及基層家庭在抗疫期間承受巨大心理壓力,因此渠務署義工隊籌辦了「渠心關顧 - 暖暖心意」活動,透過製作和贈送節日禮盒的方式關顧不同社羣在抗疫期間的心理健康狀況並滿足他們的日常需要。

團結一心

我十分感謝同事在面對種種挑戰的情況下仍熱誠工作。我們會繼續與社會各界連繫,並肩前行,不但盡心盡力為市民提供優質渠務服務,而且會堅持創新求變,以積極進取的態度為香港的可持續發展事務作出貢獻。

Signature

彭雅妮

渠務署署長
2021年11月

關於本報告

about_the_report_div_1

建於岩洞內的赤柱污水處理廠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渠務署(「本署」)欣然發表題為「新•科技• 展渠務」的可持續發展報告2020-21(「本報告」),展示本署於過去一年在經濟、環境及社會三方面的工作進展及成果。本署期望透過本報告加強與持份者的溝通,並提升可持續發展工作的透明度,讓持份者更深入了解本署的工作和對可持續發展的願景及期望。


報告簡介

本報告闡述渠務署1於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財政年度期間(「報告期」)2在經濟、環境及社會方面的表現,報告範圍及邊界根據實質性評估結果而定,具體範圍及邊界詳見下節。本署致力在本報告提供準確數據和資訊,惟部分數據和資料由相關機構提供,非我們直接控制。

本報告依照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出版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標準》(GRI標準)的核心選項編製而成,並由獨立核證機構核實本報告的準確度、可靠性和公信力,以確保報告內容符合有關準則規定。獨立核實聲明已載列於第186-187頁。 本報告亦已通過GRI標準的「實質性議題審核」,確認本報告按要求標示一般披露102-40至102-49的位置,以便參閱。為確保報告內容清晰分明,渠務署堅守報告原則,包括利益相關者包容性、可持續發展背景、實質性及完整性,同時確保報告的準確性、平衡性、清晰度、可比性、可靠性和時效性,以維持報告質素。

本報告以三款文字編製(英文、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並以網頁版本、PDF版本及純文字版本形式發布。此外,本報告備有線上及印刷版本的報告摘要。

我們歡迎閣下就本報告的內容、報告方式及本署的可持續發展表現提供寶貴意見。您的意見不僅有助我們提升報告質素和加強資料披露的相關性,同時亦是本署持續進步的基石。請填妥本報告末端的回應表格,並以電郵、傳真或郵遞方式將之交回本署。

1102-45

2102-50

關於本報告


報告範圍及邊界

為確定報告範圍及邊界,本署每年均會進行全面的實質性評估。我們委託了獨立顧問協助本署根據GRI標準進行評估,以識別對本署及持份者影響較大的經濟、環境和社會議題,並將之融入報告內容當中,以提升渠務署可持續發展報告的針對性。本報告的實質性評估由以下三個主要元素組成3

邀請持份者參與意見調查

我們相信聆聽並適當採納持份者的意見有助我們了解對本署而言重大的可持續發展議題。為收集他們的意見並識別其關注議題,我們邀請多個對本署日常運作有重大影響,或可能受本署日常運作高度影響的持份者參與焦點小組會議及問卷調查。所邀請的持份者組別包括:

Inviting Stakeholders to Take Part in Opinion Survey

3102-43

4102-40, 102-42

焦點小組會議及問卷調查

本署透過獨立顧問於2021年5月至6月舉行焦點小組會議及問卷調查,邀請了482位持份者(包括379位外部及103位內部持份者),就與本署工作性質相關的可持續發展議題進行意見調查。相關議題涵蓋社會責任及人權保障、員工福利及發展、環保及營運四大範疇。我們從中了解持份者對相關議題的關注度,以及收集其對本署可持續發展工作的意見及建議。此外,除了為預備本報告所舉行的持份者參與活動,本署於日常營運中亦恆常與持份者溝通和交流,有關詳情請參閱第七章-持份者參與。

實質性分析

我們根據焦點小組會議及問卷調查的結果分析各可持續發展議題對持份者及對本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從而繪製實質性矩陣,並將相關議題進行優先排序,以確立報告範圍和邊界。

Materiality Analysis

實質性矩陣

我們以矩陣圖的方式展示相關議題對持份者及對本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較重要的議題列於矩陣圖的右上方。

Materiality Matrix Materiality Matrix

基於實質性評估的結果,以及渠務署高級管理層和可持續發展報告工作小組的建議,我們確立共23個優先處理及報告的實質性議題。與去年度報告相比,持份者關注議題與去年相約,並無重大改變5。當中污水及廢物處理以及水資源管理兩項議題根據GRI準則調整為廢物處理以及水資源及污水管理。綜合所收集的意見,各持份者組別同樣高度關注本署的環保表現,當中以廢物處理、遵守環境法規、生態保育、氣味管理、水資源及污水管理和減緩及適應氣候變化為最備受關注的環保議題。本署除了於本報告披露相關資訊,同時在日常營運中與持份者保持緊密溝通,以積極回應其關切及意見6

Ng Tung River

梧桐河

5102-49

6102-44

本報告涵蓋的實質性議題及邊界如下:

實質性議題7 議題邊界8,9
渠務署內部 渠務署外部
防止貪污 Checkmark icon Checkmark icon
遵守社會、經濟方面法規 Checkmark icon Checkmark icon
匯報可持續發展進程 Checkmark icon Checkmark icon
投訴機制 Checkmark icon Checkmark icon
員工培訓及發展 Checkmark icon Checkmark icon
職業安全及健康 Checkmark icon Checkmark icon
內部溝通渠道 Checkmark icon Checkmark icon
員工政策及員工比例 Checkmark icon
遵守環境法規 Checkmark icon Checkmark icon
生態保育 Checkmark icon Checkmark icon
能源管理 Checkmark icon Checkmark icon
廢物處理 Checkmark icon Checkmark icon
氣味管理 Checkmark icon Checkmark icon
水資源及污水管理 Checkmark icon Checkmark icon
氣體排放 Checkmark icon Checkmark icon
物料使用 Checkmark icon Checkmark icon
評估供應商的環境表現 Checkmark icon Checkmark icon
減緩與適應氣候變化 Checkmark icon Checkmark icon
財務表現 Checkmark icon
採購政策 Checkmark icon Checkmark icon
間接經濟影響 Checkmark icon
服務質量標準 Checkmark icon Checkmark icon
保持公共資金和資產管理的透明度 Checkmark icon Checkmark icon

7102-44, 102-47

8102-46

9議題邊界指本報告實質性議題涵蓋的範圍,包括渠務署辦事處及轄下設施,以及渠務署主要工程顧問和承辦商的運作。

力求創新 與時並進

innovation

渠務署向來大力提倡研發及創新,推動科技發展,故此我們一直投放充足的資源,並設有研究及發展團隊,研究並應用在工程設計、日常運作及維修、污水處理及河道活化等方面的最先進技術。同時,渠務署於規劃工程時引入創新概念,如強調活化水體的「藍綠建設」概念,以緊貼國際的最新技術和趨勢,不斷完善我們的服務,回應持份者以至廣大社區的需要。


污水檢測抗新冠

為檢測新型冠狀病毒而進行的污水監測工作

為有效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減低病毒在社區蔓延導致大型群組爆發的風險,渠務署與環境保護署(「環保署」)聯同香港大學(「港大」)的跨學科團隊,就污水中存在的新型冠狀病毒進行研究分析,監測病毒在社區和大廈的傳播狀況。

自2020年6月開始,本署與港大的張彤教授合作,研究以污水分析法監測新型冠狀病毒傳播。其後,港大獲得食物及衞生局醫療衞生研究基金的資助,於2020年10月起在26個固定地點,包括沙井、污水泵房和污水處理廠,進行污水監測工作。而本署以專業知識進行渠網分析和審視沙井取樣工作是否可行,在抽取污水樣本方面提供技術及行動支援。

由於本港在2020年11月出現第四波疫情,研究團隊靈活調整監測計劃,集中資源在出現感染群組的大廈和屋苑以至社區採樣分析,藉以提供醫學測試結果以外的補充資料,協助相關政府部門評估和應對當區疫情。其中,由於計劃於2020年12月底在彩雲(二)邨發現污水對病毒呈陽性,故政府在該區實施強制檢測措施,並找到十個沒有出現病徵的患者(「隱形患者」)。這是全球首個按污水監測結果採取強制性檢測行動以追蹤2019冠狀病毒病感染個案的成功例子。

photo-2

設於彩雲(二)邨的臨時污水採樣點

政府根據渠務署在各地進行污水監測工作的結果,在2020-21年度向多座樓宇和多個街區發出強檢令,包括就「受限區域」發出的強制檢測令,總共找出51宗確診個案。

1 sewage sampling for RnD study
working

抽取污水樣本作監測用途

渠務署已在全港18區設立由多個固定污水監測地點組成的網絡,藉以監察污水中的病毒含量,宏觀地分析本港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情況。此舉有助先行識別出有潛在病例的社區,繼而盡早找出「隱形患者」並截斷病毒傳播鏈。

P.17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右二)在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左一)及本署署長彭雅妮(右一)陪同下聽取污水採樣流程的簡介

請用手機掃描二維碼觀看有關污水監測的專題短片:

sewage sampling video-zh

污水中的新冠病毒研究

新冠肺炎在2020年初開始大流行,有研究團隊在社區的污水樣本中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甚至可以追溯至出現確診個案前。因此,本署與港大跨學科團隊合作進行本港污水病毒檢測的研究項目,以減低病毒在社區蔓延的風險。

本研究項目旨在對本港污水樣本進行新冠病毒檢測。張彤教授帶領其跨學科團隊,通過改良污水樣本預處理步驟及逆轉錄聚合酶鏈鎖反應(RT-qPCR)核酸測試,研發出檢測及監測新冠病毒的方法。

該項目檢驗的樣本包括三個主要污水處理廠的入廠污水、有確診者的特定建築物所排放的社區污水、醫院隔離病房的污水、污水處理廠的排放水和三條河流中採集的樣本。我們從醫院的污水、社區污水和污水處理廠的入水樣本中檢測到新冠病毒核糖核酸(RNA),成功證實香港大學團隊的污水監測工具可應用於本港污水樣本檢測。本研究項目為環保署、渠務署和港大團隊日後進行社區污水病毒檢測的合作計劃打下堅實基礎,有助盡快找出隱形患者,達成「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的目標,為防疫出一分力。

學術組織代表的話
image6

張彤
香港大學
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
講座教授

作為渠務署超過十年的合作夥伴,我們一直攜手進行各項創新研發項目,持續提升香港的渠務水平。憑藉長期合作所建立的良好關係、積極的溝通和對彼此的信任,我們香港大學(下稱「港大」)的跨學科團隊與渠務署得以迅速、及時地展開這次針對污水中新冠病毒的研究,應對病毒大流行。

渠務署於2020年中已率先聯同由我帶領的團隊,合作研究可否利用正在研發階段的污水分析法監測新型冠狀病毒在污水泵房和污水處理廠的狀況,確保員工的工作安全;其後,有賴渠務署提供抽取污水樣本的技術及行動支援,我們開發的污水檢測新冠病毒新方法得以在本港大規模實踐應用,並成功協助政府追蹤在社區潛在的感染者。

除了抗疫方面,渠務署跟我的團隊也有合作進行其他的創新研發項目,例如在污水處理廠進行「廚餘、污泥共厭氧消化」試驗計劃。這個研發項目會把廚餘和污水處理過程所產生的污泥混合,然後在污水處理廠進行共厭氧消化。過程中產生的生物氣體,經回收後會用以產生電力供污水處理廠使用,達至轉廢為能,從而減少碳排放和幫助實現碳中和。展望未來,我期望渠務署可以繼續研發各種創新技術,為香港社會帶來長遠貢獻。

力求創新 與時並進


防洪措施新研發

研發和擴展防洪健康碼 — 水文資訊系統

為盡早識別水浸風險,以便制定合適的防洪措施,渠務署應用不同的監測設備,並透過手機和電腦系統實時監察雨量、潮汐和水位數據。我們根據實時水文數據,設立了防洪健康碼,從而及時分析水浸情況,並在有需要時與相關部門協調,為採取救援行動和疏散居民做好準備。

本署除了收集各區雨量和潮汐數據外,還在超過140個地點安裝了傳感器以便24小時實時監測各排水道的水位等水文數據。同時,我們與機電工程署合作,應用物聯網技術及研發新型傳感器,解決以往在設置新監測設備時所遇到的數據傳輸及供電問題。新研發的傳感器所需安裝的時間和成本大大縮減了。我們憑著多項新技術,可計劃設立更多數據收集點,從而更廣泛地應用水文資訊系統。

solar-energy

部分新型傳感器可由太陽能供電

water-level

新型水位傳感器(左)的體積較傳統款式(右)小

為配合「及時清渠」巡查工作,我們已進一步在容易因所處地勢而受阻塞的渠道設施安裝傳感器,偵測渠道內的相關數據,以便在水位異常時盡早派遣應變隊伍採取緩解措施。

及時清渠

自2020年起,渠務署一直實施「及時清渠」安排。在暴雨來臨前夕,我們會派員巡查全港約200個容易遭垃圾和枯葉等阻塞的渠道,並在發現淤塞渠道時立即採取清理行動,避免因渠道淤塞而造成水浸。此外,在暴雨和颱風過後,本署亦會派員巡視和清理主要雨水排放系統的進水口和河道,為下場暴雨來臨做好準備。

A sensor is installed for-just-in-time- clearance

安裝傳感器以便「及時清渠」

力求創新 與時並進


工程建造新方案

政府近年大力提倡「建造業2.0」,推動業界實踐「創新」、「專業化」及「年青化」的方針。於工程中採用創新技術及科技可提高生產力,同時改善工地安全及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為此,渠務署於旗下的工程項目實踐「建造業2.0」,將各項創新技術和設備融入工程設計和建造階段,務求改善工程效率和質素,以及減低工程的環境和安全風險。

智能鑿岩台車

在建造隧道期間,本署會利用鑿岩台車(俗稱「珍寶」)為隧道爆破面鑽挖炸藥孔,以便安裝炸藥,然後進行爆破工作。渠務署採用了創新的實時監測系統輔助珍寶進行鑽孔工序,能夠進一步提高鑽孔準確度及加強對工序的掌握,從而提高施工質素。

smart-drilling-jumbo

智能鑿岩台車

上述的監測系統內置於智能化鑿岩台車內,有助實時識別每一個鑽孔的實際位置、方向及深度,讓在操控室內的操作員能即時參照原有的爆破設計,在有需要時及時作出修正。監測系統不但可提高鑽挖工程的精準度,而且能方便工程團隊掌握工作進度。

jumbo-operator-control-room
Using the drilling jumbo for blast hole drilling

珍寶操作員於操控室內監察鑽挖工程

使用鑿岩台車鑽挖炸藥孔

在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的工程中,工程人員利用兩部珍寶同時於爆破面鑽孔。整個工序約需3至4小時,當中包括在每個爆破面鑽挖出約200個炸藥孔。工程團隊利用先進的實時監測系統,在珍寶進行鑽孔工序期間,透過鑽臂上的感應器收集岩石數據,藉以探測鑽挖中岩石的強度和其他系數,從而協助工程師改善爆破工程的設計。

blast-hotel-layout

鑿岩台車的實時監測系統

rock data collection with the MWD system

請掃描二維碼以便了解利用實時監測系統收集岩石數據的過程

機械人監察系統

負責「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的工程團隊研發了一套名為「岩洞探哥」的機械人監察系統,代替工程人員率先進入隧道,初步評估和監察爆破後的隧道環境,以識別隧道內部的潛在安全風險並加以應對。

Robotic monitoring system

機械人監察系統

工程人員可透過系統實時監測隧道內各類氣體,包括氧氣、爆炸性氣體、一氧化碳和硫化氫的含量,並檢查空氣質素,以判斷隧道是否適合進入。系統亦配備激光掃描儀,掃描隧道內岩石爆破面的狀況,並將掃描得到的高清點雲影像和所收集的數據透過專用5G網絡傳送至隧道外的工程人員,讓土力工程師評估爆破後隧道的落石風險並作出相應措施,將工程人員進入隧道時的安全風險減到最低。

Point cloud image of rock face in cavern

岩洞內岩石面的點雲影像

real-time-system

透過系統實時監測隧道內的各類氣體

應用建築信息模擬技術

渠務署進行工程項目規劃、設計和施工時積極應用建築信息模擬技術(BIM)。與傳統平面圖則相比,BIM不但能進行立體繪圖,更能夠讓工程團隊在數碼環境中進行詳細設計及更精確地掌握工程項目細節,例如複雜的建築結構、施工方式和流程等。

bim
BIM and IoT for site safety supervision

利用 BIM 技術查看工地資訊

以物聯網輔助監察工地安全狀況

新圍污水處理廠改善工程是其中一個採用BIM技術的渠務署工程項目。項目的整個生命週期,包括設計、建造、營運以至維修保養階段都廣泛採用了BIM技術,讓工程團隊能於同一數碼平台上溝通協調及解決問題。團隊亦引入了設施及維修管理、物聯網監察、點雲掃描等系統以作配合,務求發揮BIM的潛力,同時加強工作安全、改善設施管理及提高生產力。該項目已於2020年9月順利進入營運階段,成為本署把BIM技術用於大型工程項目的成功例子,並為日後同類項目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價值。

bim image

新圍污水處理廠的BIM圖像

四維沉浸式電腦虛擬環境系統
IMG_4304

應用「四維沉浸式電腦虛擬環境」系統

渠務署在進行近期的工程項目時利用「四維沉浸式電腦虛擬環境」(CAVE)系統,透過高解像度投影屏幕塑造虛擬實境,以四維影像方式呈現工地環境於工程團隊眼前,讓他們在無須戴上輔助器材的情況下身處同一虛擬實境空間,全面了解工程的最新進度。

透過嶄新的影像技術,CAVE系統有助管理層了解工程資訊、盡早發現潛在危機,以及準確地規劃未來的工程。此外,CAVE系統亦有助我們了解不同的工地特點和查看不同位置如沉降點及環境監測點等的監測數據。

綠色人工智能鷺鳥林監察系統

本署進行工程時積極考慮措施減少工程對生態造成的影響,並致力實施有效的保育方案及引入綠色人工智能技術,保護周邊生態環境。我們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設立人工智能鷺鳥林監察系統,於位處白鷺飛行路線的沙田污水處理廠安裝360度人工智能攝像機。攝像機配備先進的「邊緣人工智能」技術,能解讀圖像傳感器上的入射光子內容,藉此追蹤及識別正在飛行的鳥類。我們透過監察鷺鳥種類、數量和習性,檢視並更好規劃「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工程的施工安排,藉以減低工程對環境的影響。

AI Camera in Sha Tin Sewage Treatment Works
ai-cameras

安裝於沙田污水處理廠的360度人工智能攝像機

人工智能攝像機能識別白鷺的種類

力求創新 與時並進


維修保養新技術

渠務署管理的地下雨水渠及污水渠總長度超過4,700公里,我們需要投放大量資源及時間進行維修保養,確保渠道網絡運作暢順。為提高維修保養工作的效率,並同時保障前線員工的安全,本署積極尋求並實施合適的創新技術,如聲納探測船和人工智能技術等,完善維修保養工作的程序。

渠道「聲探」聲納探測船

在進行維修保養工作時,我們會運用小型機械車,深入渠道並利用配置的鏡頭記錄及檢查渠道狀況。然而,如渠道內的水位比較深,攝影鏡頭會被水淹蓋,無法清楚拍下渠道的情況。因此,我們開始採用聲納探測船,確保在水位高的情況下仍能清晰地檢查渠道,以便安排合適的清理或維修工作。

Observing the conditions of drains through the Robotic Inspection Boat
A worker on the ground receives information from Robotic Inspection Boat

透過聲納探測船觀察渠道的狀況

工作人員在地面接收聲納探測船發放的資訊

探測船除設有鏡頭,亦安裝了先進的聲納系統,可以掃描渠道內水底的情況,包括渠道的沉積物。相關數據會傳送到地面,令渠道檢查工作更安全及更有效率。

robotic-inspection-boat

渠道「聲探」聲納探測船

遙控清淤機械人

雨水經地下箱形暗渠排出大海時,水中的泥塵和沙石在暗渠內堆積成淤泥,因而影響渠道的排水功能。為確保渠道正常運作以及減少水浸風險,渠務署會定期檢查這些暗渠,並在有需要時安排清理渠道內的淤泥。

工作人員如使用傳統清淤方法,便須親自進入密閉的箱形暗渠裝設和操控清淤裝置,因而令自己承受一定的安全風險。另外,傳統方法亦需截斷暗渠內的水流,讓工作人員在沒有水流的情況下進入暗渠執行清淤工作, 所以清淤工作大多局限在旱季進行。

為確保工人安全,同時提升工作效率,本署採用新式遙控清淤機械人,可免卻工作人員進入箱形暗渠。而且,機械人在暗渠淹浸的狀況下亦能運作,故不論在雨季或旱季均能進行清淤工作,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同時省卻了截流工序,減低成本。

1-Lifting down of robot
worker-remotely-control

遙控清淤機械人

工作人員遙距操控清淤機械人

人工智能建築訊息模型系統

本署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進行研究,透過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和BIM技術的優勢,評估污水處理設施的結構狀況,讓兩者相輔相成,發揮最大效用。本署人員可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分析可移動的360度相機所拍得的圖像,並且將分析的結果整合到BIM模型中,藉以更全面地了解污水處理設施內的結構狀況,繼而制定合適的維修保養計劃。

IMAGE
CAMERA

利用360度相機拍攝


無開坑式渠管修復技術

地下雨水渠管和污水渠管網絡覆蓋全港各區,不少位於舊區的渠管已使用超過30年,部分更出現老化及損耗的情況。有鑑於此,本署一直為風險偏高的地下渠管進行預防性的修復工程。我們以無須鑿開喉坑和路面的先進修渠技術,包括原位固化內襯修復技術、內套喉管法和螺旋纏繞修復技術,取代傳統的明坑回填方式,作為修復受損渠管的方式,減低工程對交通及市民的影響。

原位固化內襯修復技術

DSC08922

透過壓縮空氣將聚酯纖維軟管套入原有渠管,再以熱水、蒸汽或於使用紫外光儀器的情況下以壓縮空氣令軟管膨脹並固化成新渠管。

內套喉管法

slip-lining-technology

內套喉管法透過把玻璃纖維膠管推入破舊或受損的渠管內,再以水泥漿填滿新、舊渠管間的縫隙,從而形成新渠管。此修復方法並不涉及截流工序,適用於修復高流量的現有渠管。

螺旋纏繞修復技術

Spiral wound rehabilitation technology

螺旋纏繞修復技術是利用繞線機以螺旋方式把以鋼加固的聚乙烯帶狀物料纏繞成原有管道內的新渠管。

力求創新 與時並進


河道活化新意念

本署近年致力展開河道活化工程,改善河道的排洪能力,同時積極研究創新意念並融入工程設計當中,提升河道的生態和觀賞價值,並將河道活化成可供市民參觀及休憩的公共空間。詳情可參閱本報告第四章-主要職責第五章-環境管理。

本署在進行活化工程前會進行詳細研究和實驗,分析各種方案的可行性以改善河道生態環境。近年,本署與阿特金斯顧問有限公司和香港理工大學合作,研究不同植物品種去除污染物的能力,以及測試不同水生植物品種在翠屏河的生長情況。這項研究共分為兩個部分,包括在實驗室測試指定植物品種,以及在翠屏河進行試驗項目,栽種河中及漂浮植物品種。部門在進行過研究工作後汲取了寶貴經驗,有助於選取適合作活化河道、 用途的植物品種和栽種方法。

P.31
Planting Trial at Tsui Ping River

小蠔灣研究與開發苗圃

在翠屏河進行植物栽種試驗項目

年度大事

highlights-year

年內,本署持續推行和完善除污及防洪工作,並積極於各項工程引入各項創新科技,包括沙頭角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同時,我們與學術界及業界保持緊密交流,致力研究藍綠建設、節能減排及採用可再生能源等技術的可行性,務求提升工作效率,讓本港的污水處理及防洪工作與國際接軌。


年度重點

渠務署吉祥物「下水水」面世

為加強本署工作的公眾宣傳,渠務署在2021年推出部門吉祥物「下水水」。吉祥物的名字代表下水道的「污水」和「清水」。頭頂渠蓋的「下水水」來自地下渠道世界,並以下水道世界為家。「下水水」能在地面上和在下水道內自由穿梭,專長是解決與渠務有關的疑難雜症。為了與人類建立友誼,高大健碩的「下水水」穿上制服,化身成為可愛的吉祥物。

「下水水」會於各類活動中亮相,向市民推廣「除污淨流 未雨綢繆」的信息,呼籲市民守護渠道。隨著「下水水」正式登場,相關Facebook和Instagram專頁已經推出。我們會在這些社交媒體平台發表有關「下水水」的影片和貼文,向公眾講解渠務小知識和最新資訊等。

有關貼文及最新動態可以透過手機掃描以下二維碼或在社交媒體平台搜尋「下水水」瀏覽。

search
FB QR
IG Q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rainy.hk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rainy_hk

DSD-Mascot-Drainy
渠務署推出「渠務設施網上遊」

鑑於政府在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採取社交距離措施,本署於2020年9月推出「渠務設施網上遊」專頁,讓市民安坐家中亦可以透過網頁內的360度全景相片和高清相集以至虛擬實境導覽,全面了解渠務署的主要工作,包括防洪和污水處理設施。

「渠務設施網上遊」圖文並茂,有助市民認識本署多個主要設施。主題專頁中的360度全景相片將設施的實景立體地呈現在市民眼前,讓市民從多角度了解設施的運作狀況,如臨實景。

03Happy Valley Underground Stormwater Storage Tank
01Aerial Photo of Siu Ho Wan Sewage Treatment Works

跑馬地地下蓄洪池

小蠔灣污水處理廠

目前,本署可供網上遊覽的設施包括香港首間進行三級污水處理的昂坪污水處理廠、赤柱污水處理廠、沙田污水處理廠、小蠔灣污水處理廠、昂船洲污水處理廠、跑馬地地下蓄洪池、大坑東蓄洪池、荔枝角雨水排放隧道、新田雨水泵房及元朗排水繞道。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率先為赤柱污水處理廠-全東南亞首間建於岩洞內的污水處理廠推出虛擬實境導覽。導覽設有真人聲音導航,讓觀賞者可以更清楚了解該廠的運作狀況和特色。本署將繼續為更多設施增設虛擬實境導覽,讓公眾更深入地了解本署的服務。

請用手機掃描二維碼以參加渠務設施網上遊:

P.36
04Yuen Long Bypass Floodway Engineered Wetland
04Ngong Ping Sewage Treatment Works

元朗排水繞道人工濕地

昂坪污水處理廠

TOUR

赤柱污水處理廠虛擬實境導覽

推出全新電視宣傳短片和電台聲帶

本署在2020年4月推出全新電視宣傳短片和電台聲帶,藉以呼籲市民保持私人排水渠暢通,合力減低水浸風險。這些宣傳短片及電台聲帶於多個電視台和電台頻道播放。

為使宣傳短片增添趣味,吸引觀眾視線,我們在拍攝期間利用微縮模型營造生動場景。短片不但旨在提醒公眾避免阻塞或改動排水渠道以及避免填土活動,而且旨在呼籲私人土地業權人定期保養和檢查私人排水設施,攜手將水浸風險降至最低。有關電視宣傳短片已上截至渠務署網頁。

Computer_Monitor
DSD New API_01
請用手機掃描二維碼觀看宣傳短片:
api chi
「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專題展覽

為了讓公眾更深入認識「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工程,渠務署在2020年12月2日至12月30日期間假展城館舉辦專題展覽,透過影片、展板、電腦遊戲和工程模型交代工程的最新進度和工程所應用的創新科技。此外,本署在2020年12月12日和13日舉辦網上研討會,不但向公眾交代工程的最新進度和創新技術應用,而且向公眾介紹現有全港最大二級污水處理廠-沙田污水處理廠和首個建於岩洞內的污水處理廠-赤柱污水處理廠的日常運作情況,讓公眾更深入了解把污水處理廠設於岩洞內的效益和香港的污水處理工作。

dsd_cavern_relocation_seminar
talk

「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網上研討會

介紹「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和赤柱污水處理廠的網上講座

IMG_9199

「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專題展覽

年度大事


獎項及殊榮

本署2018-19年度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榮獲本地及國際多項獎項及殊榮,其中包括:

ch2graph_paper2-ai
0503338_DSD_CoverDesign_Final

2020年6月17日

渠務署的「建造櫻桃街箱形雨水渠旱流截取設施 」工程項目和「沙頭角污水處理廠第一期擴建工程及塘肚鄉村污水收集系統」工程項目,獲英國新工程合約用戶組織分別頒發新工程合約「年度水利工程項目」大獎和優良獎。後者同時獲組織頒發「年度創新合約項目」優良獎,以表揚其工程團隊竭力推行工程監督系統數碼化等多項試驗措施。

chapter2
photo3

2020年4月8日、2020年5月14日、2020年8月13日

「石湖墟淨水設施」工程在2020年4月榮獲香港綠色建築議會頒發綠建環評新建建築「暫定鉑金級」認證。其後,上述工程和「元朗淨水設施」工程分別在同年5月及8月獲得綠建環評社區「鉑金級」認證。

platinum
provisional platinum

2020年10月11日

渠務署「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工程獲建造業議會頒發2020建築信息模擬項目獎。

cic-bim-achievement2020

2020年11月13日

渠務署兩支分別負責「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工程和「沙頭角污水處理廠第一期擴建工程及塘肚鄉村污水收集系統」工程的團隊,分別獲頒建造業議會可持續建築大獎2020項目業主(公營)金獎和優異獎。

platinum
provisional platinum

2020年11月27日

渠務署的「新圍污水處理廠改善工程」榮獲「Autodesk香港建築信息模擬設計大獎2020」大獎,另「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工程以及「建造櫻桃街箱形雨水渠旱流截取設施」工程獲頒榮譽獎。

autodesk
「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工程以及「建造櫻桃街箱形雨水渠旱流截取設施」工程獲頒榮譽獎

2020年12月4日

渠務署工程師鄭俊偉先生(左)及時任總工程監督辛順才先生榮獲「2020年申訴專員嘉許獎」公職人員獎項。

untitledcollage3

2021年2月23日

渠務署在應對熱帶氣旋和極端天氣以防治水患方面貢獻卓越,榮獲聯合國亞洲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 / 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頒發2019年度Dr. Roman L. Kintanar獎以示表揚。

drromanl

2021年3月4日

渠務署致力保護個人資料私隱,獲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頒發「私隱之友嘉許獎2021」金獎狀。

img1548

其他獎項

本署的員工、研究項目和工程項目在年內獲頒的獎項亦包括:

主辦機構 獎項
環境運動委員會 香港綠色機構
2019香港環境卓越大獎
  • 優異獎(建造業)
  • 傑出綠色菁英
2019香港綠色創新大獎
  • 優異獎
香港工程師學會 香港工程師學會創意獎2020
  • 優異獎(組別 II)
發展局及建造業議會 第26屆公德地盤嘉許計劃
  • 金、銀及優異獎(工務工程 - 新建工程)
創新改善吊運安全獎
  • 銀獎
吊運團隊獎
  • 銅獎
創意工程安全獎
  • 金獎(安全管理制度,培訓與宣傳組別)
  • 銀獎(健康與福利組別)
  • 優異獎(安全運作設施組別)
建造業議會 建造業義工獎勵計劃2020
  • 非凡建造業義工項目(金獎)
  • 卓越建造業義工(銀獎)
  • 個人服務時數120+, 50+
安全健康師學會 安全健康師學會傑出安全健康大獎2020
  • 傑出安全獎(白金獎)
  • 傑出健康獎(金獎)
香港建造商會 香港建造商會建造安全大獎2020
  • 安全監工獎
  • 安全主管獎
職業安全健康局 第21屆建造業安全大獎
  • 最佳施工方案(銀獎)

管治方針

Victoria-Harbour

自1989年成立至今,渠務署一直以公眾利益為先,並透過全面披露本署的管治原則和實務,以保持良好的公信力和聲譽。我們建立了完善而穩建的管治架構,藉此實踐本署的抱負、使命和信念。在高級管理層的帶領下,本署的多個事務委員會和工作小組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此外,本署亦通過汲取過往的經驗、參考國際發展趨勢及聆聽持份者的意見,持續改善我們的可持續發展管治方針及政策。


抱負、使命和信念

成立於1989年的渠務署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轄下部門之一。我們致力為香港提供專業而高質素的污水和雨水處理排放服務。為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及城市發展帶來的挑戰,我們決意推動香港的可持續發展,並於本署的「抱負、使命和信念」加入可持續發展理念。

vision-mission-values vision-mission-values vision-mission-values
  • 提供世界級的污水和雨水處理排放服務,以促進香港的可持續發展
  • 以具經濟效益和合乎環保的方式改善服務
  • 致力關懷員工,營造安全、和諧及身心健康的工作環境,培育員工的發展和創新思維
  • 強化與社區、業界和各地相關機構的關係
  • 以客為本
  • 優質服務
  • 勇於承擔
  • 群策群力

管治方針


管治架構

dsd_manager

渠務署署長

彭雅妮女士

高級管理層

由渠務署署長、副署長及四位助理署長組成的高級管理層負責作出重大決策和監督部門日常運作,確保服務具有成本效益且對環境負責,並制定和檢討本署的可持續發展策略及目標。高級管理層成員包括:

dsd-human-1

時任渠務署副署長

彭偉成先生

dsd-human-2

時任助理署長 / 操作維修

何耀光先生

dsd-human-3

助理署長 / 設計拓展

黃緒勤先生

dsd-human-4

助理署長 / 污水處理服務

梁泳源先生

dsd-human-5

時任助理署長 / 機電工程

白諫鳴先生

dsd-human-6

主任秘書

李志江先生

組織架構

本署設有四個分科,包括污水處理服務科、操作維修科、設計拓展科及機電工程科。分科下設17個不同功能的分部,當中岩洞工程部和策劃及復修部為新增的分部。此外,總部另設部門行政部、財務及物料供應部,以及技術支援組,分別負責行政、會計及技術支援工作。截至2021年3月,編制共有2,050個常額職位。

dsd-graph

四位助理署長各領導一個分科,以提供所屬範疇的技術及專業支援服務。各分科的職責如下:

設計拓展科

負責執行基本工程項目,包括設計及建造雨水渠、防洪及排洪工程、污水收集系統及污水處理設施。

機電工程科

負責污水處理及防洪設施的運作及保養,以及為部門的污水處理及防洪項目提供機電設計和安裝工程。

操作維修科

負責操作和維修全港的雨水排放及污水收集系統、防洪、規劃雨水排放及污水收集系統、執行《土地排水條例》,以及管理和保養人工排水道。

污水處理服務科

負責推展鄉村公共污水收集系統、雨水排放改善工程、污水處理及收集系統和工程,如淨化海港計劃,以及徵收污水處理服務費。

123rf_155063122_2

管治方針


可持續發展管理

渠務署擁有完善及全面的可持續發展管理架構,當中涵蓋多個可持續發展範疇。我們積極探討相關議題,並在高級管理層的領導下監督相關工作及提出合適建議。為持續改善管理模式和提升可持續發展表現,本署除採用合適的國際標準和管理系統外,亦設立多個溝通渠道以加強與持份者交流,聽取並回應他們對本署可持續發展的意見。

Sha Tin Sewage Treatement Works

沙田污水處理廠

管理架構

我們設立了三個由副署長領導的專責委員會及兩個分別由助理署長和總工程師領導的工作小組,包括:

環保管理委員會

負責檢討環境管理政策、制定環保工作的方針和目標,以及監察環保計劃和措施的成效。

報告期內,委員會共召開兩次會議,以深入討論節能、減排、減廢及綠化等議題,並檢視環保工作的進度。

安全督導委員會

負責監察和提升本署作業的職業安全與健康。為預防與工作相關的意外,委員會訂立安全標準及指引、制定改善程序及措施,並檢視其執行情況和成效。

本年度,委員會共召開三次會議,檢討本署轄下建築工地及員工的安全表現,以及制訂新的職業安全措施和推廣計劃。

研究及發展督導委員會

專責進行研究以支持部門的發展計劃。委員會設有兩個小組,分別統籌土木工程和機電工程的研究工作。

委員會在本年度共召開六次會議。年內,本署共完成15個多元化的研究項目,議題涵蓋人工智能建築訊息模型系統、翠屏河植物栽種試驗、應用生態景觀設計於渠務署設施、岩洞污水處理系統對區域地下水流的影響、吸附式製冷系統、岩洞內的需求管控通風系統、光催化劑消毒、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以及為污水進行新冠病毒檢測。

能源及排放管理小組

節能減排是本署的重點關注環保議題。由助理署長 / 機電工程領導,小組成員透過識別排放源頭、訂立基準評估表現、實施改善措施及分享專業知識等方法,改善本署在能源及排放方面的表現。

可持續發展報告工作小組

工作小組在總工程師的領導下,就編製該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的事宜給予意見及制定決策,包括決定報告所採用的國際準則、訂定持份者參與活動計劃及確認實質性議題等。

綜合管理體系

渠務署自2002年起建立和執行符合國際標準的管理體系。至今,我們已實施一個由多套管理系統組成的綜合管理體系,當中涵蓋品質、環境、職業健康及安全。

本署貫徹「策劃-執行-檢查-行動」的 管 理 原 則, 持 續 改 善 我 們 的 管 理 體系。在2018年,本署順利將ISO 9001品質管理體系及ISO 14001環境管理體系升級至新版本ISO 9001:2015及ISO 14001:2015。本署並於2020年從舊有的OHSAS 18001職業健康及安全管理標準轉換至ISO 45001:2018的新標準,涵蓋渠務署總部及轄下所有設施,為員工的健康及安全帶來更全面的保障。

面對氣候變化及城市發展帶來的挑戰,本署致力提升資產管理以降低營運成本。在2019年7月,本署轄下的污水處理廠、污水泵房和雨水泵房已通過ISO 55001資產管理體系認證審核。渠務署是首批獲得該認證的政府部門之一。截至2021年3月,除八所在「設計、建造及營運」合約下營運或正進行提升工程的污水處理廠和污水泵房外,所有本署轄下的污水和雨水設施已納入ISO 55001資產管理系統內。

ch3-pic

主要職責

DSD_SR_Div_3

渠務署不遺餘力地為香港提供優質的污水和雨水處理排放服務,竭誠為市民創造可持續的居住環境,減低市民遭受水影響的風險。此外,我們竭力保障本港水體的質素,並支持本港的可持續發展工作。


2020-21年度防洪概要

為應對颱風和暴雨等極端天氣情況所帶來的嚴峻挑戰,渠務署致力提升香港的雨水排放能力。香港於2020錄得總降雨量約2,395毫米,與1981至2010年約2,400毫米的平均降雨量相若。然而,年內共出現了兩場黑色暴雨及七場紅色暴雨。2020年暴雨頻生,為香港帶來水浸風險,令防洪工作更具挑戰。

2020年天氣概況

c4

參考過往應對超強颱風的經驗,渠務署提早於颱風襲港前行動,加強巡查和清理主要排水道及進水口,尤其是水浸黑點,以確保沒有障礙物阻塞渠道及造成水浸風險。本署和其他政府部門攜手合作,於一些易受海水倒灌影響的沿岸低窪地區(包括大澳及鯉魚門等)開展防洪工作,包括安裝組合式擋水板及止回閥、建造防洪牆等。政府亦已於沿岸低窪地區設立風暴潮預警系統,並由天文台適時發出預警。當發出風暴潮預警,本署會即時採取緊急水浸緩解工作,將水浸帶來的影響降至最低。

為進一步減低水浸風險,本署已設立全天候運作的「緊急事故及暴風雨應變組織」,以安排人手處理緊急事故和水浸,包括發布相關信息、與其他政府部門的緊急應變單位溝通和調配資源。我們亦已設立「緊急事故控制中心」,並且識別受水浸影響較大的黑點,在暴雨期間或 8 號烈風或暴風信號生效前安排應變小隊前往現場進行渠道檢查及疏通工作,減低暴雨和颱風所造成的影響。

本署致力提升本港防洪工作的水平,依照國際標準設計及建設全港的雨水排放系統,確保其防洪能力。我們會對雨水排放系統進行定期檢查及維護,亦會檢視及調整各區的雨水排放計劃,以應對各區的極端天氣事件,防患於未然。

Flood Barriers
Emergency Control Center

於大澳裝設組合式擋水板

緊急事故控制中心

香港整體防洪策略

城市化發展、地面徑流增加、洪泛平原減少,以及極端天氣事件越趨頻繁等因素都會導致低窪或沿海地區的水浸風險上升。考慮到不同區域的地勢特點,渠務署制訂「防洪三招」,以解決不同地方的水浸問題,當中包括截流、蓄洪、疏浚,有效減低因暴雨引致的水浸風險。

防洪三招

three-pronged-flood-prevention-strategy_1

截流

  • 在半山建造雨水排放隧道,從而在上游截取雨水,改變雨水流向,將之直接排出大海或河道
  • 避免在下游地區進行大規模排水改善工程,減低對交通及公眾的影響
  • 四條分別位於啟德、港島西、荔枝角及荃灣的雨水排放隧道,總長約21公里

蓄洪

  • 暴雨或會對下游地區的排水系統造成壓力導致水浸風險,因此本署在中游地區建設蓄洪池,收集及暫存暴雨期間的雨水,減輕對排水系統的負擔
  • 現正運作位於大坑東、上環、跑馬地及安秀道四個地方的蓄洪計劃,並計劃擴建大坑東蓄洪計劃和展開五個新蓄洪計劃,以緩減九龍區的排水壓力

疏浚

  • 進行排水系統改善工程以拉直、擴闊和挖深河道,以及擴大或建造新的地下排水渠
  • 至今已改善逾100公里河道,另提升超過90公里排水渠
graph-1
持續消除水浸黑點

本署正逐步剔除港九新界的水浸黑點,減低水浸對各區域造成的重大影響。2021年3月,我們成功剔除了位於大埔汀角路的水浸黑點,並就其餘四個黑點進行了第一階段的改善工程。我們於2020年8月就南區薄扶林村進行排水改善工程,並正規劃及設計其餘三個黑點的進一步改善工程,預期未來逐步消除所有黑點,減低水浸對市民的影響。

graph-2

水浸黑點總數

graph-3

風暴潮點和越堤浪點

根據過往紀錄,颱風吹襲期間部分地區會受到較大影響,該等地區或會因風暴造成的海水上升而發生水浸或海水倒灌問題。此外,海水上升亦可能會導致海浪湧過海堤,造成水浸。我們已識別七個地點作為風暴潮點,並識別三個地點作為越堤浪點。我們為這些地點設立風暴潮預警系統,一旦出現預警,我們會安排人手前往該等地點實施應對措施,如放置水泵、設置組合式擋水板、放置沙包等,以免大量海水湧進地面,影響附近居民。

graph-4

排水設施的運作及維修保養

本署負責管理全港的雨水排放系統,包括超過2,400公里的地下雨水渠、360公里的人工道、21公里的雨水排放隧道,以及四個地下蓄洪池。我們致力檢查和維護每個系統和設施,確保渠道暢通。年內,我們檢查逾2,350公里的雨水渠及河道。另外,我們亦會定期檢測設施的功能和結構,以及在雨季前後清理淤塞物。

主動巡查和「及時清渠」

  • 為減低大雨期間的水浸風險,在雨季(每年4月至10月)平日日間實施「及時清渠」安排
  • 識別全港約200個易受垃圾或枯葉等阻塞的渠道位置,在大雨來臨時調配人手巡查
  • 即時安排清理淤塞的渠道入水口
drainage_clearance

清理渠道

鄉村防洪計劃

香港部分村落因位處低窪地區,於暴雨時或會出現水浸。為減低水浸對村落的影響,渠務署實施鄉村防洪計劃,興建防洪基堤、建造雨水泵房及蓄洪池,以便在暴雨期間將雨水暫存及抽走。現正運作的鄉村防洪計劃共有27個,為38條低窪鄉村提供防洪保護。

Kiu Tau Wai village Flood Pimping Scheme

橋頭圍鄉村防洪計劃

雨水排放整體計劃2.0研究

渠務署從1994至2010年間推行雨水排放整體計劃研究及排水系統研究,逐步檢視港九新界的排水系統,識別系統應對水浸的問題並提出短期及長期改善措施,確保系統符合防洪標準。我們從2008年起,陸續開始檢討各區的雨水排放整體計劃,分別為12個集水區進行雨水排放整體計劃2.0研究,以應對持續的土地發展、各地區土地用途改變及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相關進度如下:

graph-5
研究地區 研究進展
1元朗及北區 已於2011年完成
2跑馬地
3西九龍 已於2015年完成
4東九龍
5大埔 已於2017年完成
6沙田及西貢
7香港島北 已於2019年完成
8淺水灣及大潭 已於2020年完成
9大嶼山及離島 進行中,預計於2021年完成
10屯門、荃灣及葵青
11香港島南 進行中,預計於2024年完成
12將軍澳 規劃中

主要職責


規劃、設計和建造新排水設施

活化翠屏河

本署不但致力維持轄下排水設施正常運作,而且正積極透過改善工程將轄下設施活化成具生態保育價值的休憩空間,為公眾帶來嶄新體驗。舉例來說,我們正為擁有逾50年歷史、長約一公里的觀塘敬業街明渠進行改善工程,務求在提升其排洪能力之餘,亦將其活化成充滿活力的翠屏河。此項活化工程計劃旨在提升敬業街明渠的生態價值並推廣沿河近水活動,從而為公眾提供綠化休憩空間。

根據翠屏河與區內鄰近地方互相連繫以及河道與周邊休憩設施一體化的設計概念,本署不僅會建造河畔行人通道、跨河行人通道和跨河園景平台,連繫河道與區內其他地方,包括多個休憩及康樂設施,以便行人往來,而且會在河畔兩旁提供公共休憩空間,使翠屏河成為市民欣賞河景和進行休閒活動的新地標。

為了加強翠屏河的實用功能,我們正計劃在下游位置裝設可隨着潮汐漲退而升降的智能水閘。水閘會連接天文台的天氣預報系統,在天氣惡劣時自動降下以加強河道的排洪能力。此外,智能水閘亦能因應潮汐漲退的天然規律調節水位,營造富吸引力的瀑布效果,從而減少依賴泵水設備,以及盡量減低能源消耗量。

Photomontage of the revitalised Tsui Ping River

活化後翠屏河的構想圖

  • 加入水景設計及河景設施
  • 挖深河道以改善現有明渠結構
  • 在河上增建園境平台以提供休閒用地
  • 建造河道兩旁及跨河的行人通道以便行人來往
  • 翻新鯉魚門道行人天橋
  • 裝設智能水閘以營造富吸引力的瀑布效果

目前進度

工程已在2020年7月展開,預計於2024年完成。

西九龍雨水排放系統改善計劃-水塘間轉運隧道計劃

本署推行西九龍雨水排放系統改善計劃,旨在減低西九龍的水浸風險和增加本地集水量。為此,我們正興建一條全長約2.8公里的輸水隧道,連接九龍副水塘與下城門水塘,把整個九龍水塘群接收的地面徑流轉運至下城門水塘,此舉可減少流入深水埗、長沙灣和荔枝角雨水排放系統的地面徑流。執行此計劃後,不僅達到提升防洪能力及保護水資源的雙重目標,更可每年額外提供約340萬立方米的食水。

Inter-reservoirs-Transfer-Scheme

目前進度

工程於2019年2月展開並於2020年年中開始隧道建造工程。整項工程預計於2022年第四季完成。工程預算費用約12.2億元。

west

輸水隧道以隧道鑽挖機建造

元朗防洪壩計劃及元朗市明渠改善工程(市區中心段)

渠務署早前完成「元朗和北區雨水排放整體計劃檢討研究」,發現元朗區的排洪系統並未達到現今的防洪標準。加上近年越趨嚴峻的氣候變化問題,極端天氣事件更顯頻繁。由於元朗區地勢較為平坦,如出現風暴潮和暴雨,水浸的風險亦隨之增加。為此,渠務署參考了其他沿海國家的經驗,並因應本地的地理環境及天氣特性,研究嶄新的防洪策略 - 防洪屏障。

因應上述問題,渠務署全面檢視區內明渠,並計劃實施整體改善及活化工程。其中在「元朗市明渠改善工程 - 市區中心段」工程中,我們會在該段明渠興建旱季截流器,截取受污染的旱季流,改善明渠的氣味及環境問題。除此之外,我們亦推行「元朗防洪壩計劃」,於明渠下游興建防洪設施,改善元朗明渠整體的排洪能力。以上兩項工程完成後能提供足夠條件活化現有的傳統排洪渠道。

Yuen Long Nullah

活化後元朗明渠的構想圖

目前進度

以上項目正在設計階段,並預計於2022年度向立法會申請撥款以便展開相關工程。我們預計工程於2022年年底展開並於2029年前分階段完成。

主要職責


2020-21年度污水處理概要

為香港提供世界級的污水處理服務是渠務署抱負中的重要一環。因此,我們的專業團隊致力維持高效率的污水收集、處理和排放服務,以及定期進行維修保養工作,保證整個污水處理過程運作暢順。同時,我們善用先進科技和現代化設施以減少污染物排放,竭力確保本署轄下設施符合既定的環保目標。為保障本港水質及促進香港可持續發展,我們日後會繼續擴展污水收集系統的覆蓋範圍,並持續改善污水處理設施。

flood-storage-r9
flood-storage-r9
flood-storage-r9
flood-storage-r9
flood-storage-r9
flood-storage-r9

1以有繳付排污費的住宅水務帳戶計算

2020-21年度污水處理廠位置圖

2020-21年度污水處理廠位置圖 2020-21年度污水處理廠位置圖

主要職責


規劃、設計和建造新污水處理設施

「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工程

為應付本港龐大土地需求作長遠發展用途,政府正積極開發岩洞以開拓土地。為支持政府發展計劃,渠務署正進行搬遷工程,把沙田污水處理廠遷移至城門河對岸女婆山內開挖的岩洞。未來的沙田污水處理廠將利用岩洞作為天然屏障,藉此加強氣味管理以減低氣味對周邊居民的影響。另外,沙田污水處理廠現址約28公頃的土地將騰出並重新規劃作其他有利民生的用途,以滿足公眾需求及改善區內的生活環境。

新沙田岩洞污水處理廠落成後,預計會成為本港規模最大的同類設施,每日可處理約34萬立方米污水。搬遷計劃涉及工地開拓和連接隧道建造工程、主體岩洞建造及上游污水收集系統工程、污水處理設施裝置工程,以及現有沙田污水處理廠停止運作和拆卸工程,將分階段進行。整項工程預計需時約13年完成。

07-CH4_AW_18

目前進度

工程設計工作已由2017年起分階段完成。第一階段的工程,包括工地開拓、建造連接隧道及護土構築物和相關的道路工程等,已由2019年2月起展開,預計可如期在2022年完工。而第二階段的工程,包括建造主體岩洞及上游污水收集系統,已在2021年1月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撥款,並已於2021年7月開始工程。本署正為餘下工程進行詳細設計工作,繼續全力推展工程項目。

Stage 1 works of the relocation of Sha Tin Sewage Treatment Works to Caverns

「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第一階段建造工程

淨化海港計劃

為收集和處理維港兩岸污水以改善維港水質,淨化海港計劃由1994年起分兩期進行。作為香港歷來最龐大、總費用達258億元的環保基建項目,整個建造工程歷時逾20載。第一期及第二期甲設施分別於2001年12月及2015年12月全面啟用。我們將進行研究,審視淨化海港計劃系統的表現效能及評估該系統不同組件的運作狀況,並提出建議來改善計劃系統和設施。

Stonecutters Island Sewage Treatment Works

昂船洲污水處理廠

目前進度

有關淨化海港計劃系統管理的可行性研究於2020年5月展開,現時已大致完成。接下來會進行詳細研究並分三個階段推行。第一階段會為海港旁的六間基本污水處理廠的系統和設施優化進行詳細研究,預計於2022年中旬展開。

石湖墟淨水設施

因應地區發展和市民對持續改善環境的期望,我們計劃將已運作超過30年的石湖墟污水處理廠改建為石湖墟淨水設施。改建工程包括逐步提升污水處理級別至三級水平及分階段將該設施的污水處理量由每日93,000立方米增加至190,000立方米,以確保廠房的排放水符合更嚴格的環境要求,保護后海灣的生態環境。未來,我們亦會加入適當的園境設施及河畔步道以改善廠房的外觀,並加強其作為水資源保育教學地點的功能,使該淨水設施成為多用途的社區設施。

Shek Wu Hui STW Improvement Works

石湖墟污水處理廠改善工程

目前進度

石湖墟淨水設施的前期工程在2015年年中展開,一組20,000立方米容量的傳統二級污水處理設施被改建為40,000立方米容量的薄膜生物反應器,並已於2019年12月起投入運作。設施正進行主體工程,工程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已於2019年第三季展開,最終階段則預計於2034年完成。前期工程、勘察及設計預算費用約五億元,而主體工程預算費用為約132億元。

元朗淨水設施

現時,元朗污水處理廠的設計處理量為每日70,000立方米,為元朗市中心、元朗工業邨及錦田地區提供二級處理服務。我們將分階段增加該設施的污水處理量至150,000立方米,以配合人口增長及地區發展的需要,污水處理級別亦將提升至三級處理,進一步提升淨化水的排放標準,以加強保護后海灣水質,減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廠房亦會採用再生能源,進一步提升環保表現。此外,我們會加入大量綠化元素以美化廠房外貌,並設共享設施供公眾使用,惠及當地社區。

Photomontage of the Yuen Long Effluent Polishing Plant

元朗淨水設施構想圖

目前進度

元朗淨水設施工程會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建造工程已於2020年11月展開,工程預算費用約69億元,預計於2027年完工。而勘察及設計預算費用約8,900萬元。

沙頭角污水處理廠第一期擴建工程

我們預計沙頭角各區域,包括沙頭角墟、鹽寮下、菜園角和沙頭角邨短期內的污水量將會增加。為此,渠務署計劃址重建區內的沙頭角污水處理廠,令該廠的污水處理量由每日約1,660立方米,增加至約5,000立方米,以應付增加的污水量。工程包括建造一條長約1.7公里、直徑450毫米的海底排放管道,及興建新的污水管以取代現有污水泵房及加壓污水管。

作為渠務署首個「建造業2.0」先導項目,我們採用多項創新技術,包括場外建造、智能基建及建築信息模擬技術,以提升工程效率、提高項目質素和加強安全管理,切合「創新、專業化、年青化」的方向。

Photomontage of Phase 1 Sha Tau Kok Sewage Treatment Works

沙頭角污水處理廠第一期擴建工程完工構想圖

目前進度

工程已於2018年11月展開,預計於2025年完成。整項工程預算費用約20.4億元。為維持服務範圍在工程期間的污水處理工作,承建商需建造臨時污水處理設施。

新圍污水處理廠改善工程第一期

元朗、天水圍及洪水橋等地的人口正不斷增長。為應對隨之增加的污水排放量,本署於新圍污水處理廠進行了改善工程,將其污水處理量由每日約164,000立方米增至約200,000立方米。其污水處理水平亦由基本處理提升至化學強化一級處理,並加設紫外光消毒,以改善本港西北水域的水質。

Aerial view of San Wai STW

新圍污水處理廠鳥瞰圖

目前進度

根據「設計、建造及營運」的合約條款,工程於2016年5月展開,並已於2020年9月開始進行污水處理。承建商現正負責營運及維修新圍污水處理廠,為期10至15年。整項工程預算費用約31.4億元。

長洲污水處理及排放改善工程

我們未來會在長洲進行污水收集系統擴建計劃,將污水渠接駁至長洲更多地區。為此,渠務署現正進行長洲污水處理廠改善工程,增設污水處理設施,把廠房的污水處理能力由每日4,000立方米增至9,800立方米,並將污水處理水平由一級提升至二級。

Photomontage of the completed Improvement Works at Cheung Chau STW

長洲污水處理廠改善工程完工構想圖

目前進度

建造工程於2020年11月展開,預計於2026年完成。整項工程預算費用約26.1億元。

專業化驗分析服務

為確保污水處理服務符合相關法定要求,本署定期抽取污水樣本送往轄下化驗室檢驗。本署化驗室採用化驗室信息管理系統和商業智能軟件進行化驗工作,確保排放水的水質符合環保署訂明的排放標準。

舉例來說,沙田中央化驗室採用了全自動化的化驗室儀器,藉以快速而準確地全面檢測污水中的營養物質、微量金屬元素含量和生化需氧量水平。該化驗室在1999年獲頒發「香港實驗所認可計劃」(HOKLAS)證書,確認測試環境樣本(即水和廢水的樣本)的資格,並在2017年成為香港首間獲得利用自動化生化需氧量分析儀測試認可資格的化驗室。為緊貼時代步伐,沙田中央化驗室已在2020年9月成功過渡品質系統,符合最新的ISO/IEC 17025:2017檢測和校準實驗室的香港認可處通用要求。

目前,沙田中央化驗室獲認可進行多達32項測試項目。年內,為應對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渠務署相應調整轄下僱員的工作安排,以致該實驗室的測試數量減少約15%。儘管如此,我們仍完成了超過205,000項分析工作。主要污水處理廠排放水的水質分析結果載於本署網頁和政府資料一線通網站,以供公眾參閱。

Professional Laboratory Services

建造旱季截流器

當受污染旱流進入雨水排放系統,不僅會影響周邊水域的水質,亦會導致氣味問題。為免異味對周邊環境及居民造成負面影響,我們正在新油麻地避風塘海濱設置地底旱季截流器,以堵截大角咀櫻桃街箱形雨水渠內受污染的旱流,並將之輸送至昂船洲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然後才排放,減少異味問題。另外,我們亦於九龍西和荃灣海岸各建設四個旱季截流器,並改建位於九龍西的39個現有旱季截流器,以減低氣味問題及避免對水質引起重大影響。

Cherry Street box culvert

櫻桃街箱形雨水渠旱季截流器構想圖

目前進度

渠務署現正進行的旱季截流器建造及改善工程分別位於大角咀、九龍西以及荃灣。其中,大角咀櫻桃街箱形雨水渠旱季截流器建造工程於2017年12月展開,並預計於2022年完工。整項工程預算費用約6.6億元。而九龍西部及荃灣污水系統改善工程第1期工程則於2017年9月動工,當中四個位於荃灣及兩個位於九龍西部的旱季截流器分別已於2019年9月及2021年1月完成建造,位於九龍西的旱季截流器改建工程也部份完成。餘下工程預計於2022年年中完成。整項工程預算費用約2.8億元。

觀塘污水泵房優化工程

本署致力改善污水泵房的設施及環境,當中包括進行觀塘污水泵房優化工程,以配合東九龍區內發展。工程項目包括新建一個容量為16,000立方米的地底污水調節設施並安裝通風及氣味控制設施。泵房天台將建成公眾園景平台,以改善泵房外觀和提供約11,000平方米的休憩用地。

Photomontage of the Landscaped deck above the Kwun Tong Sewage Pumping Sta

觀塘污水泵房上蓋園景平台構想圖

目前進度

除沿用傳統現場建造方式,工程亦同時採用了供製造和裝配的設計方式,採用部分預製組件。此舉可以大大提升工程效率,縮短工期。工程於2017年12月動工,並預計於2022年年底完竣。整項工程預算費用約10.5億元。

在東涌及小蠔灣之間增建一條加壓污水管及修復現有加壓水管工程

位於東涌及小蠔灣之間的加壓污水管是有關地區目前唯一的污水輸送渠管。鑑於政府計劃擴展香港國際機場和東涌新市鎮,污水排放量預計會隨之增加,或會對渠管造成巨大壓力。有見及此,我們計劃分階段增建一條加壓污水管作出應對。同時,因應現有渠管已接近其25年的設計壽命,我們作出檢查和維修,務求應付推算至2038年的污水流量。

目前進度

工程分為兩個階段,已於2016年8月開展,總預算費用約13.6億元工程。第一階段工程包括興建一條長約6.5公里、直徑1,200毫米的加壓污水管,以及進行相關的接合和附屬工程,預計於2022年完成。第二階段工程則包括修復現有加壓污水管,預計於2025年竣工。

The new sewage rising main

新建的加壓污水管

完善鄉村公共污水收集系統

我們意識到香港鄉村地區現正面對水質污染的風險。香港現時有多條鄉村仍利用化糞池處理污水,並未有公共污水渠妥善處理村內排放的污水。若化糞池缺乏妥善維護,或會令當中的污水錯誤流入雨水系統,令周邊水體遭到污染,危害生態環境。為此,本署積極拓展公共污水收集系統網絡,於西貢、北區、觀塘、元朗、沙田、大埔、將軍澳、屯門及離島的鄉村鋪設公共污水收集系統,收集及處理該等地區的污水,大大減低污水因處理不當而造成污染問題。

Sewer laying at a village

於鄉村敷設污水渠

目前進度

截至2021年3月,有超過250條鄉村已增設公共污水渠。另外亦有約55條鄉村正進行相關工程,以及約230條鄉村的工程正在進行規劃和設計,當中包括離島區的污水渠建設工程。渠務署在2021年第四季開展兩項工程,分別為南丫島、大嶼山部分地區鋪設污水收集系統,藉以改善該等地區的衞生情況,以及進一步減少排放到附近河溪及水域的污染物。這兩項工程預計於2026年完成,總預算費用約6億元。

管理排水及污水收集網絡

渠務署管理的渠道約有4,700公里。其中,地下渠管平均已使用了30年,有逾2,200公里的渠管更使用了30年或以上,不少已出現老化及損耗跡象。如渠管出現嚴重損耗,可能會導致結構問題,或會引致土壤流失甚至路陷。這不但妨礙渠管正常運作,亦會影響交通、環境及公眾安全。

為免渠管損耗而對環境及公眾安全造成風險,渠務署致力對渠管進行維修保養,推行全港性復修老化雨水渠及污水渠工程計劃。我們以風險為本,分階段勘查和修復高風險的渠管。同時,我們亦會研究和採用先進技術,以便有效地保養地下管道網絡,以及提高工程的成本效益。

Ch4_icon

九龍、沙田及西貢污水幹渠修復工程

除了上述工程外,本署亦就四段分別位於牛池灣、土瓜灣、沙田及西貢,合共長約1.7公里的污水幹渠進行修復工程,以及在沙田及西貢增建約0.6公里的污水幹渠,並進行相關的污水改道和沙井修復工程。工程旨在加強污水系統的可靠性,減低污水渠塌陷及污水滲漏的風險,以保障公眾安全和環境衞生。

Rehabilitation works_1
Sewer manhole rehabilitation works

渠道修復工程

污水沙井修復工程

目前進度

我們已完成以無坑挖掘技術和使用小型隧道鑽挖機增建污水幹渠。在不影響原污水系統的運作下,我們已修復了約90%的污水渠管。工程於2018年1月展開,預計於2022年第一季完成,預算費用約6.8億元。

屯門污水幹渠修復工程

我們在勘查過程中發現一段位於屯門天后路及龍門路、約4.2公里的污水幹渠出現老化及破損情況。該段幹渠已運作逾40年。本署現正修復該段幹渠及位於天后路及屯義街附近的兩組過河污水渠,以及建造約0.6公里的污水幹渠,旨在減低污水滲漏及污水幹渠塌陷的風險,加強安全及環境衞生的保障,並增強污水收集系統的可靠性。

Deploying robotic machine

應用遙控機械人於運作中的污水幹渠內鋪設喉管

Rehabilitation works
using micro tunnel boring machines to lay sewage pipes

渠道修復工程

採用無坑挖掘技術和使用小型隧道鑽挖機鋪設污水幹渠

目前進度

本署以無坑挖掘技術和使用小型隧道鑽挖機增建污水幹渠,並創新地利用遙控機械人於運作中的污水幹渠內安裝喉管。此舉可提升工作效率並同時減低工人於密閉空間作業的安全風險。工程於2018年12月展開,現已如期修復了約32%的污水渠管及90%的擬建污水渠管。整項工程預計於2023年第一季完成,預算費用約8.06億元。

主要職責


污水處理服務收費概要

每年,政府持續投放資源以妥善處理本港的污水。根據污染者自付原則,本署繼續推行污水處理服務收費計劃。在該計劃下,污水處理服務費設有兩部分,分別為排污費和工商業污水附加費。凡接駁至公共污水渠的處所,其用戶均須繳付排污費。而工商業污水附加費方面,現時共有27類特定行業需要繳付附加費。

帳單及用水量統計數字

本年度,在全港約312萬個自來水用戶中,約289萬個用戶須繳付排污費。而在所有非住宅用戶中,約有31,000個用戶須繳付工商業污水附加費。下圖所示為工商業污水附加費繳納戶所屬行業的分布情況。

2020-21年度工商業污水附加費繳納戶所屬行業

C4-5-icon_1

重新評估工商業污水附加費收費率及污水排放比率

非住宅用戶若認為其排放的污水濃度或排放比率低於法例列明的數值,可申請重新評估工商業污水附加費的收費率或污水排放比率。重新評估後釐定的新附加費收費率有效期為三年。

2020-21年度申請重新評估化學需氧量的所屬行業

C4-5-icon_2

客戶查詢

秉承「以客為本」的信念,渠務署致力為香港市民提供優質服務。為及時回應市民的查詢,我們除設有24小時熱線外,亦已就各個範疇訂立服務承諾。年內,我們共接獲3,913宗有關污水處理服務收費的電話及書面查詢,所有書面查詢均在一個月內收到正式回覆。

2020-21年度收到的各類書面查詢

C4-5-icon_3

環境管理

environment-management

氣候變化越趨嚴峻的問題與廣大市民息息相關。為盡力減緩氣候變化所帶來的風險,渠務署致力實踐「藍綠建設」的理念以提升渠務工程的可持續性。同時,我們積極尋求合適的環保技術和管理措施,減低本署的碳足跡,實現可持續發展。


藍綠建設

渠務署積極實施「藍綠建設」的概念。這項概念是指建設排水系統時融入主張順應自然、彈性適應的可持續發展理念,「藍」代表河道及水體,而「綠」指綠化景觀。本署建設及維護渠務設施時致力加入綠化元素,活化水體,推廣近水文化。為應對氣候變化及為市民提供更宜居的生活環境,我們於設施中加入滲透、蓄水、淨化元素,積極建設如海綿一樣能彈性適應天氣的城市。

Sponge-city_1204

建設「河畔城市」

《2019年施政報告》提出在香港發展和推進「河畔城市」的概念,除改善河道環境外,亦融入社區共享元素,讓市民享用河道設施,並締造舒適宜居的社區環境。為配合政策,渠務署不遺餘力地推行多項活化河道項目,讓河道不僅具有防洪的實用性,亦具備美化環境、維持生物多樣性以及供公眾休憩等功能。同時,本署亦會在新發展區規劃考慮建設合適的活化水體設施配合該區發展,包括防洪人工湖、河畔公園等,讓公眾親身感受並了解河道的多元化價值,達到環境保護和公眾教育的目的。

活化河道的主要元素

06_p49_5_icons

河道改善工程的成果

蠔涌河改善工程

渠務署積極推行河道改善工程,當中包括西貢蠔涌河。在2009年,我們完成了該河道的改善工程,擴闊河道以減低區內的水浸風險。同時,引入不少生態保育元素,例如河岸牆洞、魚梯及折流堤。這些設施可為動物提供庇蔭,使生境和河溪生態更多元化。

holesinriverwalls
riverafterimprovementworks

河岸牆洞

改善工程後的蠔涌河

林村河上游改善工程

此外,渠務署於2012年亦完成了大埔林村河改善工程。林村河上游具有重大生態價值,為多種稀有生物提供棲身地。在該項工程中,我們拉直、挖深及擴闊約2.6公里的河段,以加強其排洪能力。同時,我們採取了各項保育措施以保留河道的生態價值。為營造自然生態環境,我們以有助植物生長的石籠代替混凝土河堤,並加種樹木。工程完成後,除了水質有所改善,河道各物種如魚類、鳥類及蜻蜓的數量亦恢復至工程前水平。至於林村河的原生物種、稀有的香港瘰螈數目更勝從前,令人鼓舞。

upper Lam Tsuen River
the rare Hong Kong Newt

林村河上游的魚梯

稀有的香港瘰螈

啟德河改善工程

渠務署於2018年完成了啟德河的改善工程。該河道為東九龍其中一條主要排洪渠道,我們主要針對河道上游及中游河段進行工程,務求提升啟德河的排洪能力以緩解彩虹道一帶的水浸風險。現時,啟德河能抵禦強達二百年一遇的暴雨。我們亦在河道加入各種園境美化及生態元素,將長約 1.1公里的明渠活化成本港首條市區綠化河道走廊。

展望將來,我們正進行活化翠屏河工程,詳見第四章-主要職責

Kai Tak River

啟德河

活化明渠的規劃

除了河道,渠務署亦致力識別具潛力的明渠並進行活化工程,如火炭明渠、大圍明渠及佐敦谷明渠等,期望透過改善水質及園境美化工程提升排水道的生態價值,促進近水文化。

本署已為火炭明渠(桂地新村至香港體育學院)、大圍明渠(香粉寮至文禮閣)、佐敦谷明渠(沈雲山抽水站至佐敦谷游泳池)及石上河制定活化方案,旨在保持明渠排洪能力之餘並善用河道空間,展現水體的多重功能。

活化火炭明渠

針對火炭明渠的活化工程,渠務署自2020年4月起就桂地新村至香港體育學院之間的一段明渠進行勘查研究。擬議工程包括美化現有明渠、提供旱季截流系統以改善水質及提供公眾休憩處。

photomontage of Fo Tan Nullah

火炭明渠構想圖

活化大圍明渠

除了上述工程,本署亦正研究活化大圍明渠的可能性,期望就香粉寮至文禮閣的一段明渠進行活化工程,融入各項改善生態和具可持續性的排水措施,並勘查讓公眾於河道進行親水活動的可行性。勘查研究已於2020年4月開展。

photomontage of Tai Wai Nullah

大圍明渠構想圖

活化佐敦谷明渠

本署亦於2020年3月展開了活化佐敦谷明渠工程,為沈雲山抽水站至佐敦谷游泳池的一段長約330米的明渠進行活化,包括美化園境及在河道上建造觀景平台,為公眾提供休憩空間。為提升明渠的生態價值,上游部分會加設魚梯。工程預計將於2022年完成。

photomontage of Fish Ladders at Jordan Valley Nullah

佐敦谷明渠魚梯的構想圖

設施融入環境和社區

渠務署期望透過優化轄下污水處理設施,將之打造成可供市民休憩的環保公共空間,以提升公眾對污水處理設施的印象,同時讓其融入周邊的環境和社區。

綠化天台

我們致力綠化污水處理設施,期望達到減低溫室氣體排放、提升生物多樣性以及美化環境的作用。我們會委託具認可的機構就綠化工程進行評估,確保其可行性和安全性。年內,我們分別於屯門兆康和啟德沐泰街的污水泵房進行了天台綠化工程。

siu Hong SPS green roof
P97

兆康污水泵房

沐泰街污水泵房

社區共融設計

除了重視綠化,本署亦十分著重社區參與。我們會透過多種渠道,如工作坊等,聆聽並考慮市民意見,作為未來工程規劃的重要依據。當中,我們致力於轄下設施融入社區共融元素,期望善用設施空間並將其打造成可供市民參觀和休憩的公共空間。我們將會於觀塘污水泵房及石湖墟污水處理廠建設園景平台、河畔步道等設施。

觀塘污水泵房構想圖

Photomontage of Kwun Tong Sewage Pumping Station

渠務署與非政府組織舉辦了多場公眾諮詢活動,考慮各持份者的意見並將合適的意見融入工程設計當中。其中,就觀塘污水泵房而言,我們現正進行優化工程,於泵房上方加建設有無障礙通道的園景平台及兒童遊樂設施,為大眾提供市區休憩空間。

石湖墟淨水設施構想圖

Shek Wu Hui Effluent Polishing Plant

就石湖墟污水處理廠的改建工程,我們計劃將原有的污水處理廠升級至淨水設施,即是將污水處理級別提升至三級標準。另外,我們亦會加建觀鳥區、種植園、生態園、河畔步道等共享空間,讓市民欣賞梧桐河及石上河一帶的自然風光。

環境管理


美化設施

壁畫有助美化環境,並在文化、精神及社會上對社區帶來正面影響。渠務署近年與不同機構合作,以壁畫美化設施,期望將藝術帶進公眾的日常生活中。

美化香港機鐵中環污水泵房

為打破市民對污水處理設施的刻板印象,同時傳遞保育訊息,渠務署在2021年1月邀請AXE Colours HK藝術家團隊為香港機鐵中環污水泵房的外牆製作壁畫。壁畫展現了一些本署保育的河溪生物,包括大綠蛙和稀有的香港瘰螈。畫中的動物有的在葉子之間戲遊,有的在水中植物間穿梭,極富生活氣息,栩栩如生。

p.99_overall
p.99 _hk_newt

香港機鐵中環污水泵房外牆的藝術作品

藝術家筆下的香港瘰螈

美化深水埗一期及二期污水隔篩廠

cyber-606

深水埗一期及二期污水隔篩廠壁畫創作

在2020年10月,渠務署應邀支持旅遊事務署聯同香港設計中心和香港動漫畫聯會於深水埗舉辦的「數碼龐克號」創意時尚體驗。為展現深水埗獨特的數碼龐克文化,日籍街頭藝術家Taka為本署的深水埗一期及二期污水隔篩廠外牆創作以太陽龐克作題材的壁畫。藝術家透過作品帶出對氣候變化及城市發展的關注,並表達了對人類與高科技、人工智能機械發展及大自然融合的願景。

環境管理


水資源管理

渠務署致力於日常營運和各項工程考慮並實踐優化用水效益的措施,包括但不限於循環再用水資源。我們希望藉此向公眾推廣珍惜用水的理念,保障珍貴的水資源。

水資源採集與回用系統

渠務署於工程及日常營運當中融入節省用水的設計或措施,致力保護珍貴的水資源。我們在工程項目加入多孔路面、雨水花園、雨水收集系統及蓄洪系統等設計以收集及回用水資源。設有水資源採集與回用系統的渠務署設施包括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九龍城一號和二號污水泵房及荔枝角雨水排放隧道。

以回用水灌溉草地

HVUSSS

以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為例,我們建設了水資源採集及回用系統,旨在收集雨水、地下水和運動場的灌溉水並回用。由於收集到的水資源沒有受到嚴重污染,所以只需簡單消毒處理已能滿足非飲用用途的回用水標準。回用水適合用作灌溉及沖廁用途以及供食物環境衞生署的水車用以清洗跑馬地及灣仔一帶街道。

污水再造與回用

政府於2008年推行「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當中制訂了可持續運用水資源的策略,強調節約用水,同時開拓新水源,以保護珍貴的食水資源。為配合政策,渠務署致力推行污水再造及循環再用的概念。透過渠務署的轄下設施,污水經處理和淨化後成為再造水,可用於本署設施的日常營運。我們期望將再造水普及化,減少污水排放及減輕公眾對淡水的需求,以實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渠務署現時共有六個污水處理設施設有再造水及再用水生產設施,每日可生產超過1,600立方米再造水及再用水作非飲用用途。此等污水處理設施分別位於香園圍、昂坪、望后石、新圍、沙田及大埔。

除了上述污水處理設施,本署亦正於石湖墟污水處理廠進行升級工程,將之改建為石湖墟淨水設施。污水經三級處理後會輸送至水務署作進一步處理,為粉嶺及上水等新界東北地區供應再造水作沖廁等非飲用用途。

Tai Po STW

大埔污水處理廠

昂坪污水處理廠

渠務署轄下的昂坪污水處理廠是其中一間可以生產再造水的設施,可以提供安全無味的再造水予該區的公廁和纜車站作沖廁用途,或於廠內作養魚及灌溉用途。該污水處理廠為香港首間三級污水處理廠,於2006年已投入運作。

NPSTW

以再造水飼養觀賞魚

沙田污水處理廠

渠務署轄下另一個再造水生產設施位於沙田污水處理廠。設施由3組過濾部件組成,包括碟形過濾器、超過濾薄膜和逆滲透薄膜,每日可以生產650立方米再造水,用以清洗廠房、灌溉、沖廁及稀釋化學品。

Water reclamation facilities at Sha Tin STW

污水再造與回用

環境管理


減緩與適應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問題越趨嚴峻,渠務署致力肩負減緩氣候變化的責任,為環保出一分力。本署為政府跨部門氣候變化基建工作小組的其中一員,我們聯同政府其他部門就現時的基建設施進行評估,適時優化設施的設計標準以提升其抗逆能力。我們亦積極參考其他地區的氣候應對措施,務求令本港的抗逆能力達到國際水平。本署是「C40城市氣候領導聯盟」旗下「連結三角洲城市」以及粵港環保及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小組的其中一員,我們與其他成員進行恆常交流和溝通,了解各地的防洪技術及其他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

採用可再生能源

政府於2019年定下新的「綠色能源目標」,期望政府整體化石能源耗用量可在2020-21到2024-25年間減少6%。為達到此目標,渠務署進一步利用太陽能、流水動力和生物氣產生可再生能源,以取代傳統化石能源。我們的目標是在2024-25年度或之前,透過推展一系列可再生能源項目和節能措施,把本署對化石能源的倚賴,相比2018-19年度最少減低6.6%。

本署正逐步在轄下的設施設置可再生能源系統,產生電能和熱能以供設施使用。過去數年,本署轄下設施每年生產超過2,700萬度電,提供本署約9%的能源需求。我們於2017-18年度至2020-21年度申請了5.39億元撥款,用於推展25個各類可再生能源項目。部分項目已相繼落成,其餘項目將於未來數年陸續完成。所有項目完成後,每年可額外生產約等於1,770萬度電的可再生能源。

calculation-details

1按《香港都市節能藍圖》所述香港家庭用電量平均每月約400度電計算。

2根據全港性預設值(0.70公斤二氧化碳當量 / 千瓦時)計算。

太陽能

截至2021年3月底,本署已在28個轄下設施安裝太陽能光伏板,以擷取太陽能。這包括14所污水處理廠、13所污水泵房和1所蓄洪設施。其中,位於小蠔灣的污水處理廠擁有政府最大規模的太陽能發電場,每年可生產達110萬度電。年內,本署所有光伏系統的總發電容量約為145萬度電。

本署正探討於更多設施加裝太陽能光伏系統,包括盡量利用在昂船洲污水處理廠的空間,如污水沉澱池蓋等位置分階段安裝柔韌薄膜太陽能光伏系統。當此項目完成後,將會成為香港規模最大的同類型裝置,總發電裝機容量逾1兆瓦。預計待所有太陽能項目於2024-25年完成後,本署的總發電裝機容量預計將超過3兆瓦。此外,本署正物色廠房內的合適地方,如行人路,安裝更多可踏式太陽能光伏板。

Solar Farm at Siu Ho Wan Sewage Treatment Works
Steppable PV panels in Siu Ho Wan Sewage Treatment Works

小蠔灣污水處理廠的太陽能發電場

小蠔灣污水處理廠的可踏式太陽能光伏板

Thin-film PV system on curved sedimentation tank covers in Stonecutters Island

昂船洲污水處理廠內弧形沉澱池蓋上的柔韌薄膜太陽能光伏系統

水力發電

建設水力發電系統亦是本署重點推行的可再生能源項目之一。為配合政府的淨化海港計劃第二期甲,我們在昂船洲污水處理廠安裝了水力渦輪發電系統,利用流動經處理污水的液壓能量推動渦輪機,發電供廠房內部使用。該系統設計發電功率為23千瓦,每年可生產高達12萬度電。鑑於此項目成效顯著,我們現正在昂船洲污水處理廠安裝第二組水力渦輪發電系統,工程預計於2021年底完成。我們亦計劃陸續在廠內安裝更多水力渦輪發電系統。

Hydro-turbine system at Stonecutters Island Sewage Treatment Works

昂船洲污水處理廠的水力發電系統

生物氣

污水處理廠在污水處理過程中,會產生污泥,而污泥在進行厭氧消化,以達致生物降解期間,會釋出生物氣。本署於轄下合適的污水處理廠,裝置了7台燃燒生物氣的電熱聯供發電機及3台渦輪發電機,將產生的生物氣,轉化成電能和熱能,以及製冷,供廠內使用。年內,本署轄下污水處理廠由生物氣所產生的可再生能源相等於約2,580萬度電。為了加強使用生物氣,以生產電能和熱能,本署現正為沙田污水處理廠增設一組約1,400千瓦的電熱聯供發電系統。當這系統於2022年落成後,渠務署電熱聯供發電系統的總發電裝機容量將達6.8兆瓦。為進一步產生可再生能源,我們正計劃在大埔污水處理廠及沙田污水處理廠設置另一類發電系統,利用電熱聯供發電機的餘熱發電。

High voltage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generator at Sha Tin STW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generating system commissioned at TPSTW in early 2021

沙田污水處理廠的高壓電熱聯供發電機

於2021年初落成位於大埔污水處理廠的電熱聯供發電系統

本署一直與環保署協力推行「廚餘、污泥共厭氧消化」計劃。於2019年,本署與環保署合作在大埔污水處理廠推行的第一個「廚餘、污泥共厭氧消化」試驗計劃開始運作。此計劃除了可增加生物氣產量、減低沼渣量及減少污水處理廠的碳排放外,亦可提高香港的廚餘處理能力。渠務署在該試驗計劃負責接收由環保署輸送來的工商類廚餘,並與污泥混合進行共厭氧消化,以及利用從消化過程所得來的生物氣生產電能和熱能供廠房使用。此試驗計劃可處理每日達50公噸廚餘,預計每年可額外產生相等於約95萬度電的能源。第二個「廚餘丶污泥共厭氧消化」試驗項目選址於沙田污水處理廠,以測試處理工商及家居廚餘的效果。這個項目與大埔污水處理廠的試驗計劃相似,廚餘處理量預計為每日50公噸。由渠務署主導的共厭氧消化相關工程預計於2022年底完成。

節約能源措施

本署致力引入各種節能措施,並不斷提升轄下污水及防洪設施的運作狀況,以冀減低整體的碳足跡。其中包括:

P53_Measure-of-energy-saving-02

3 根據全港性預設值(0.70 公斤二氧化碳當量 / 千瓦時)計算。

碳審計

為進一步減低碳足跡,我們必須先充分了解自身的碳排放情況,識別並實施針對性的措施以有效地節省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我們正逐步為轄下設施進行碳審計,透過科學化的分析和評估,識別各設施的主要排放源,以便制定合適的節能減排措施。年內,渠務署就轄下七間污水處理廠進行了碳審計,包括位於昂船洲、沙田、大埔、石湖墟、望后石、小蠔灣及赤柱的污水處理廠。我們會繼續進行碳審計,以尋求並實施合適減碳措施,包括降低機器耗能、提升運作效率及利用可再生能源等。

2020年碳排放量(以公噸二氧化碳當量計算)

ch5-table

環境管理


綠色辦公室

本署積極向員工提倡綠色營運的理念,竭力於辦公室實踐多項環保措施,實現「綠色辦公室」。

源頭減廢

渠務署致力履行「綠色辦公室」的原則。為此,我們於辦公室實施多項環保措施,包括在辦公室設置多個回收點,收集及回收塑膠、金屬容器、打印機碳粉盒、充電電池、廢紙等物品,並定期巡查辦公室以提醒員工響應環保。為響應政府減少使用即棄塑膠餐具的倡議,我們提醒同事在舉辦會議和公務活動時使用可重用的餐具,並培養自備餐具的習慣。

因應科技發展,渠務署致力將「無紙化辦公室」的概念付諸實踐,包括發出節約用紙指引和綠色資訊,並鼓勵員工使用雙面印刷、重用單面紙及信封,同時積極推廣「無紙會議」,鼓勵員工以手提電腦及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進行匯報和討論,減少耗紙。本年度,我們舉行了共148次無紙會議,並以電子方式傳閱了1,181份會議文件。另外,本署自2017年年中開始推廣電子傳真,目前共有142個電子傳真號碼。自2018年起,我們轄下所有行政部門已改以電子傳真方式收發文件。在各項節約用紙的措施下,渠務署的用紙量逐漸遞減,年內總用紙量為9,555令4較2009-10年度少約32%。

4撇除用於新合約 / 工程項目的招標 / 報價程序的用紙量。

用紙量(令)

Paper-consumption-1

每名員工用紙量(令)

Paper-consumption-2

節約能源

我們在辦公室引入節能措施,加強員工對節約能源的意識。例如,我們將空調設定在攝氏25.5度、減少非必要照明及使用計時器以於辦公時間後適時關閉辦公室設備等,務求減低整體用電量,配合政府於2017年《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的建議,加強推廣綠色建築和減少政府大樓的耗電量。

支持「地球一小時」熄燈行動

除了於日常營運中實施節能減排措施,本署亦積極參與各項綠色活動,為環保作出貢獻。其中,我們連同其他政府部門響應世界自然基金會舉辦的「地球一小時」活動,於2021年3月27日晚上8時30分起關掉辦公室及設施非必要的燈及電器一小時。

綠色採購

為響應政府的綠色採購政策,我們於採購過程中會盡量考慮環保元素,包括採納環境保護署的環保採購產品清單。年內,我們所採購的產品有節能電器(如電腦、電風扇、影印機、打印機和冰箱), 以及環保辦公室消耗品(如塗改帶、垃圾袋、鉛筆、充電池、再造紙和衞生紙)。此外,我們在工程期間盡量使用電動車,以在本港推廣低碳生活。

培養可持續文化

為培養可持續發展和愛護環境的文化,一羣渠務署員工組成了「綠色先鋒」。透過向環保管理委員會作出環保倡議及舉辦各項綠色活動,如綠色耕種比賽、海岸清潔活動等,提升全體員工的環保意識,實踐綠色生活。

渠務署向來大力提倡綠化,鼓勵員工善用轄下設施的空間耕種。我們會舉辦綠色耕種比賽,邀請員工及其家人參與,體驗綠色生活。

green_farming _competition2

綠色耕種比賽

綠色耕種比賽
綠色耕種比賽

綠色耕種比賽

DSD_highways_department_and_the_architectural_services_department_participate

渠務署、路政署及建築署參與「建造業海岸清潔日」

關愛員工

caring-banner

渠務署向來視員工為本署的重要資產。我們為員工提供大量培訓及發展機會,讓他們得以不斷學習、發揮所長。同時,我們提供充分的職業健康與安全保障,照顧員工的身心健康。我們亦會舉辦多元化的員工活動,包括抽獎、興趣班、康樂活動等,讓員工在工餘時放鬆身心,平衡工作與生活。


員工培訓與發展

本署為員工提供多項定期及不定期的培訓活動,包括但不限於內部培訓課程、研討會、工作坊、交流會等,提升他們的專業知識及技術,並同時緊貼最新的行業趨勢,精益求精。受到疫情影響,本署將部分培訓活動移師網上舉行,以保障員工的安全。年內,我們舉辦了共331個培訓課程,而員工的平均培訓時數為18小時。

員工平均培訓時數

training-hours

內部培訓

年內,本署為管理層和員工舉辦各項內部培訓,讓他們能全面了解本署的政策、日常營運及最新發展,期望員工能與本署共同發展。培訓課程內容涵蓋污水處理技術、河畔城市等。

engineer_talk

工程師講座

與海外專家交流

為不斷提升本署的技術,讓本港的相關技術得以與國際水平接軌,我們鼓勵員工參與海外交流會,與外國的專家進行交流。2020年7月,本署同事在網上參與由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主持、荷蘭國際水利環境工程學院、代爾夫特理工大學、荷蘭三角洲研究中心及荷蘭國家水利局合辦的第10屆河流水力學會議。外國專家的實例分享增加了同事們對河道工程、流體力學等項目的知識。

關愛員工


安全與健康

渠務署向來十分重視員工的健康與安全。我們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統及安全政策,同時要求有關的持份者恪守適用的法例法規,如香港《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致力將員工、工程顧問和承建商的職業安全及健康(職安健)風險減到最低。我們會適時向員工提供涵蓋不同職安健範疇的培訓課程及活動,提升他們的健康安全意識。在新冠病毒疫情下,渠務署亦為前線員工提供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並採取各種防護措施,以確保員工的健康和安全。

職安健管理

渠務署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以控制職安健風險。為了更有效管理相關風險,我們成立了多個委員會管理、識別及應對重大的職安健風險,包括安全督導委員會、機電工程科安全管理委員會、污水處理廠安全管理委員會及直屬員工隊安全管理委員會。為鼓勵工作人員參與、諮詢及溝通有關職安健的事宜, 委員會由不同職級及職系的員工組成,可以了解各部門的需要和風險並加以處理。如工作人員發現任何安全相關風險,歡迎向我們提出。我們會及時了解並應對此等風險,加強安全管理。

以本署轄下的工程為例,我們明白工程期間有機會出現工傷風險。有見及此,我們遵從危害控制層級中「預防為主」的原則制定安全政策,從工程前、中、後三個階段實施預防及應對措施,盡力將工程的安全風險減到最低,保障員工的人身安全。在工程前,我們會委託認可的機構評估工程的潛在安全隱患,並依照政府指引安排合資格人士跟進及監察風險。我們會在工程期間實施相關應對措施,盡量減低該等安全隱患,避免事故發生;亦會在工程期間進行恆常巡查,確保落實相關措施。另外,我們會為員工提供足夠的個人防護裝備。如工程期間不幸發生安全事故,相關人員可立即離開對他們生命或健康構成危險的工作環境,而不會受到任何處分。在按照既定程序進行上報及調查後,我們會採取改善措施預防日後再有同類事故發生。

渠務署的工傷及嚴重工傷事故1 數據2020-21

渠務署員工
工傷事故(包括從高處墮下,與靜止的物件碰撞)
宗數 2
比率
(每200,000工時)
0.06
嚴重工傷事故1
宗數 0
比率
(每200,000工時)
0
由承辦商負責的建築及維修工程
工傷事故(包括滑倒、絆倒或在同一高度跌倒、被移動或墜下物件碰撞)
宗數 8
比率
(每200,000工時)
0.18
嚴重工傷事故1(包括被移動或墜下物件碰撞)
宗數 5
比率
(每200,000工時)
0.12

1嚴重工傷事故指職業傷害而導致死亡、或導致工作者無法、難以於六個月內恢復至受傷前健康狀態的傷害。年內發生的嚴重工傷事故主要由物理性的潛在安全危害引致。

職安健培訓

為加強員工的職安健意識,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發生,我們不時為員工安排各種培訓課程,讓他們掌握職業安全知識,防患於未然。年內,我們為超過1,700名員工舉辦多達28類職安健培訓活動,包括:

項目 課程名稱 受訓人數
1 貨車吊機操作課程 4
2 用電安全 129
3 叉式起重車新手操作員課程 12
4 叉式起重車資深操作員課程 1
5 船上貨物處理基礎安全訓練課程 5
6 密閉空間核准工人安全訓練覆證課程 141
7 密閉空間核准工人及合資格人士安全訓練覆證課程 92
8 密閉空間核准工人安全訓練課程 73
9 密閉空間核准工人及合資格人士安全訓練課程 185
10 安全施工程序 23
11 安全使用流動式鋁質通架 3
12 起重機械及起重裝置的安全使用 3
13 安全使用磨輪 19
14 化學品安全處理 38
15 肺塵埃沉着病及其預防方法 7
16 叉式起重車操作員訓練重新甄審資格課程 21
17 職業安全管理 9
18 氣體焊接安全訓練重新甄審資格課程 17
19 氣體焊接安全訓練課程 19
20 龍門式起重機重新甄審資格證明課程連測試 25
21 龍門式起重機資格證明課程連測試 12
22 如何避免在工作中被狗隻咬傷 9
23 密閉空間合資格人士之從事渠務署工程安全訓練課程 206
24 密閉空間核准工人之從事渠務署工程安全訓練課程 266
25 工場噪音評估合格證書課程 3
26 顯示屏幕設備評估合格證書課程 10
27 強制性基本安全訓練課程(建築工程)[建造業平安卡課程] 146
28 強制性基本安全訓練重新甄審資格課程(建築工程)[建造業平安卡重溫課程] 308

職安健活動

除了上述培訓,本署亦會不時舉辦職安健相關活動,包括探訪、簡報、影片製作和與前線同事交流的分享會。會上,我們分享最新的職安健知識,同時了解前線員工對本署相關措施的意見,讓我們能持續改善職安健管理。另外,依照發展局的建築地盤安全手冊,本署所有工程的工地安全委員會亦會每月舉辦一次會議。

Caring visit at Tai Po STW

到訪大埔污水處理廠

年內,本署舉辦及參與的職安健活動包括:

  • 35項工程項目參與發展局及建造業議會主辦的第27屆公德地盤嘉許計劃
  • 43項工程項目參與本署舉辦的2020年工地安全及整潔獎勵計劃
  • 為本署員工、顧問公司駐工地人員及承建商代表舉辦安全培訓
IMG_0100

第27屆公德地盤嘉許計劃頒獎典禮

IMG_0109

本署署長彭雅妮女士(左三)與在第27屆公德地盤嘉許計劃中榮獲「公德地盤獎」及「傑出環境管理獎」雙金獎的「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 – 工地開拓及連接隧道建造工程」團隊合照留念

除了嚴謹的安全管理,本署亦十分著重員工的身心健康。渠務署是衞生署旗下《精神健康職場約章》的簽署機構之一,亦是2020至2022年度「精神健康友善機構」。我們每年均會為員工舉辦壓力管理工作坊,向員工分享緩解壓力的心得,提升他們的精神健康。

mental-health-friendly-organisation

疫情下的職安健措施

在新冠病毒疫情下,我們不但須恪守為公眾提供專業高效的渠務服務的承諾,亦要同時確保員工的健康和安全,尤其是需要處理污水和與市民溝通的前線員工。除了管理層身體力行,響應政府呼籲,自行及鼓勵同事接種疫苗,本署於疫情期間亦持續為員工提供防疫指引,提醒同事注意個人衛生及佩戴合適的個人防護裝備。

為防止疾病傳播,保障公共衞生,我們為員工採購了充足的防疫物資,包括各種口罩及潔手液。同時,我們加強了前線員工的個人防護裝備,將他們接觸新冠病毒的風險降到最低,如為污水採樣人員提供口罩、面罩、手套等適當的裝備。

在疫情爆發最嚴峻的時期,渠務署為了維持對公眾的服務承諾並同時響應政府希望市民盡量留在家中及保持社交距離的呼籲,我們實施特別上班安排,指示員工採用輪更制在家工作,以減低他們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

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for-staff

本署為前線員工提供充足的個人防護裝備

關愛員工


員工康樂活動

渠務署亦持續舉辦多種康樂活動,讓員工在工作之餘放鬆身心。同時,員工可藉機會聚首一堂,加強團隊精神及對本署的歸屬感。

部門聖誕幸運大抽獎

由於疫情肆虐,我們在年內減少實體活動,包括聖誕聯歡會,以保障員工安全。不過,為了保持節日氣氛,以及感謝同事對部門工作所付出的努力和貢獻,我們特別以視像形式舉行幸運大抽獎活動。多達200份的豐富獎品主要由本署首長級人員私人贊助,為同事們帶來歡樂又難忘的時刻。

20201224_XMAS_008
20201224_XMAS_086

署長彭雅妮女士為員工活動致辭

時任副署長彭偉成先生抽出得獎幸運兒

活動及興趣班

除此之外,我們亦舉辦了多個活動和興趣班,包括網上食品製作班、立體紙雕燈工作坊和聖誕樹工作坊等,讓員工在疫情期間仍能享受當中的樂趣。

screenshot_20201219-103435_Zoom

網上甜品班

20201128_STAFF_CLUB_025

網上立體紙雕燈工作坊

Christmas Tree

聖誕樹工作坊

體育活動

在文娛活動以外,本署亦會舉辦並參與各項體育活動,鼓勵同事維持運動習慣,保持健康的體魄。年內,職員康樂會舉辦了 羽毛球及網球練習活動,並支持網上參與的運動競賽。本署高級技術主任黃艷萍女士更於2021年2月11日至3月12日舉辦的建造業線上開心跑2021獲得建造業女子長青組10公里個人賽第2名。

Construction Industry Virtual Happy Run 2021

本署高級技術主任黃艷萍女士(右)於建造業線上開心跑2021獲獎

持份者參與

stakeholder-banner

持份者無疑是推動渠務署實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柱。本署致力與持份者維持恆常和緊密的雙向溝通,透過各種正式及非正式的渠道收集各方意見。我們相信持份者的寶貴意見有助我們不斷改善日常營運和管理。我們亦積極透過此等溝通渠道,讓持份者了解本署轄下項目的進度,同時講解項目當中的綠色元素,從而提升公眾對生態保育的意識,推廣近水文化和社區共融。本署亦會不定期舉辦及參與各種義工服務及慈善活動,與員工攜手貢獻社會。


年內,我們與持份者的所有溝通渠道均舉辦了至少一次活動1,各溝通渠道詳列如下2 :

員工 供應商 顧問及 承辦商 學術組織 / 專業團體
  • 公務員建議書計劃
  • 部門各協商委員會和討論小組
  • 渠務署簡訊 - 渠務之聲
  • 公開研討會
  • 投標活動
  • 工地考察
  • 經驗分享會
  • 工地安全及整潔獎勵計劃
  • 研討會
  • 到訪渠務署總部或轄下設施
環保團體 公眾 議員 其他政府部門
  • 環保團體會議
  • 河道考察
  • 客戶滿意度調查
  • 問卷調查
  • 參觀渠務署設施
  • 工程簡介會
  • 立法會會議
  • 區議會會議
  • 跨部門會議
  • 跨部門義工活動

1活動次數視乎實際情況而定。

2102-40, 102-43


公眾參與

為提升公眾參與度,並促進渠務設施與周邊社區之間的融合,渠務署會舉辦不同活動,包括展覽和教育計劃等。透過各項公眾參與活動,市民可掌握本署的最新消息,加深公眾對本署服務的認識。

工程項目公眾參與

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

以沙田污水廠搬遷工程為例,我們透過項目網頁、社交媒體專頁、工程單張及季度簡訊,讓公眾及時掌握工程進度。項目團隊更特別於梅子林路旁建造社區聯絡中心,介紹工程的環保建築、可持續發展理念和創新科技應用。團隊又舉辦社區聯絡中心命名比賽,加強中心與社區的聯繫。為服務社區及促進交流,我們亦計劃免費開放中心的會議室予團體預約以舉辦不同活動。

Community Liaison Centre adjacent to Mui Tsz Lam Road
Rock stele with the name of the CLC selected from the naming competition

設於梅子林路旁的社區聯絡中心

公眾人士命名的社區聯絡中心「梅林洞天」

Scan QR code to make reservation at CLC

掃描二維碼預約社區聯絡中心 https://ststwincavernsclc.web.app/venue

項目團隊亦與沙田鄉事委員會及沙田區議會保持緊密聯繫,收集周邊居民的意見並及時作出回應,希望盡量減低工程對他們的影響。

團隊也舉辦了簡介會,向鄰近學校、屋苑及機構代表講解爆破工程的安排,釋除公眾對爆破工程的疑慮。

Briefing session with nearby school about blasting works arrangement

與鄰近學校講解爆破工程安排的簡介會

年內,項目團隊也舉辦和協辦了不同類型的社區活動,包括:

社區聯絡小組第三次會議

於2020年10月17日,工程團隊在社區聯絡中心舉辦了社區聯絡小組的第三次會議,與會人士包括沙田區議會代表、沙田區居民及其他相關持份者。會議旨在收集他們的寶貴意見,就工程進度及施工安排進行溝通,同時介紹剛完成的社區聯絡中心予公眾人士參觀。

Project-Team-briefed-stakeholders

工程團隊與持分者 講述工程進度

香港工程師學會虛擬參觀

基於新冠病毒疫情肆虐,為保持社交距離,我們於2020年10月31日與香港工程師學會岩土工程部合作,利用網上視像會議舉行了學會的首次虛擬工地參觀。是次活動帶領近500名參加者遊覽本項目的工地,與他們進行交流。

HKIE Virtual Visit 1
HKIE Virtual Visit 2

為見習工程師提供安全訓練

於2021年2月4日,發展局安排了一眾見習工程師到本項目工地進行工地安全視察訓練。透過實地考察,見習工程師可了解施工時會遇到的實際問題及如何有效減低發生工業意外的機會,提升他們的實戰經驗。

Safety Training for DEVB Graduates 1
Safety Training for DEVB Graduates 2

為見習工程師安排工地 安全視察訓練

啟德河改善工程

啟德河改善工程竣工後,我們於黃大仙區的一段河道設立了導賞徑。該導賞徑全長約一公里,起點設於沙田坳道,沿啟德河畔延伸至位於太子道東的終點。走畢導賞徑全程約需15分鐘,沿途可讓市民了解啟德河的歷史及改善工程的資訊。渠務署沿河畔十個不同位置設有資訊牌,冀市民在欣賞啟德河活化及綠化成果的同時,亦可認識啟德河的歷史演變、改善工程概要及生態資訊。

Information panel along Kai Tak River Trail

啟德河導賞徑資訊牌

Scan the QR code to browse the trail website

掃描二維碼瀏覽導賞徑網頁 https://www.dsd.gov.hk/others/KTR/tc/index.html

社區活動及展覽

科學為民巡禮

政府致力推動「科學為民」服務巡禮,聯合政府多個部門及其他機構向公眾展示有關的科學工作。因應本年度的主題-「生活中的科學」,我們於2020年8月22日透過網上直播,為此活動作專題演講,介紹渠務署在利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最新發展,包括所採用的技術和成效,及相關的挑戰。

DSC06151

本署機電工程師何國基先生於專題演講中介紹渠務署在利用可再生能源方面最新發展

國際環保博覽2020

本署於2020年11月19日參與了由香港貿易發展局舉辦的亞洲環保會議。於會議上,本署的機電工程師何國基先生在「政府環保項目的最新發展」環節介紹了廚餘與污泥共厭氧消化試驗計劃的推展及進度。是次會議於國際環保博覽2020舉行,旨在讓參與者了解更多各種政府環保項目。

TALK-1

何國基先生於會議上介紹廚餘與污泥共厭氧消化試驗計劃

2020 Build4Asia 會議

2020年11月20日,本署參加Build4Asia會議。是次會議以「綠色及智慧城市的創新工程」為主題,邀請了多名來自香港特區政府、本地工程和建築公司及協會的演講嘉賓。與會者透過討論交流自身在科創方面的經驗,探討了創新工程如何增加社會凝聚力和經濟活力,實現可持續願景。

Eddie MA

本署高級工程師馬世昌先生於會議就「以創新方法從污水處理發掘更多可再生能源」分享經驗

創新科技嘉年華2020

本署於2020年12月23日至12月31日參加了由創新科技署主辦的創新科技嘉年華2020。嘉年華於網上舉行,內容包括網上展覽、工作坊及講座。為配合活動主題「攜手共創.超越所想」,本署以工程項目「水塘間轉運隧道計劃」為主軸。透過網上展覽及動畫,我們介紹了工程進度及創新意念,同時讓市民了解此項目於防洪及惜水兩方面的雙重目標。

annimation

水塘間轉運隧道計劃工程動畫片段

具教育意義的參觀活動

我們透過舉辦導賞活動,讓市民參觀本署轄下的設施,加深他們對本署服務及日常運作的了解。鑑於政府在疫症大流行期間實施社交距離措施,我們既透過渠務署網頁提供渠務設施網上遊,亦與本地環保團體「綠色力量」合辦可讓公眾以虛擬形式或親身參與的「人生幾『 河 』-元朗排水繞道導賞團」,讓市民可隨時隨地深入了解設施運作。年內,我們曾接待團體參觀赤柱污水處理廠和荔枝角雨水排放隧道等本署設施。

360 tour

赤柱污水處理廠360度虛擬實境導覽

154469823_121116929936314_5401803940779772512_n

人生幾「河」-元朗排水繞道導賞團

持份者參與


工作夥伴參與

在渠務署的供應鏈中,我們主要透過聘請顧問及承辦商,以合約形式提供顧問服務、進行工程及提供建築材料。渠務署積極與工作伙伴建立緊密互信的合作關係,達至雙贏。我們正逐步推行「新工程合約」的合作模式,提升工作伙伴的參與度,有助提升項目效率。與此同時,本署亦致力實施嚴謹的職業安全與健康措施,保障工作伙伴的安全。

採用「新工程合約」

相比傳統合約模式,「新工程合約」較著重工作伙伴的承擔。此模式強調本署與工作伙伴的合作性,期望攜手加強工程管理,提升工程效率,減低因工程延誤而造成的負面影響。截止目前為止,本署已完成33份「新工程合約」,涵蓋土木工程、機電工程、維修保養和工程顧問服務等範疇。其中,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的工程也採用了新模式,最終提早了14個月完工,可以節省約 1.1億元工程費用。

121

本署由2009年至今共批出的新工程合約數目

30

年內共批出的新工程合約

推動「新工程合約」所獲得的認可

nec

年內,本署獲英國新工程合約用戶組織頒發三項「新工程合約」獎項。其中,「建造櫻桃街箱形雨水渠旱流截取設施」及「沙頭角污水處理廠第一期擴建工程及塘肚鄉村污水收集系統」分別獲頒「年度水利工程項目」大獎及優良獎,而「沙頭角污水處理廠第一期擴建工程及塘肚鄉村污水收集系統」工程亦憑藉其工程監督系統數碼化等創新措施,獲頒「年度創新合約項目」優良獎。這次是本署繼2019年榮獲「工程委託機構大獎」後再次獲獎。

dc_2017_01_nec_water_project_of_the_year_2020

渠務署推動「新工程合約」的工作得到肯定

伙伴工作坊

為實踐「新工程合約」模式的團隊精神,渠務署不時與承建商的管理層和前線員工進行伙伴工作坊,互相交流分享在工程上所面對的問題和意見,並訂定共同目標,以減低工程阻礙、加強溝通及資訊交流、加快工程進度和提升品質控制,以及提升地盤管理效率,攜手克服工程上的挑戰。我們期望雙方能通過工作坊了解到各展所長、創新求變和平衡各方意見的重要性。

workshop
workshop_1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伙伴工作坊」參加者合照

參加者在工作坊為工程訂定共同目標

推廣職業安全與健康

本署亦強調工作伙伴的健康與安全。我們透過推行多項工地安全改善措施及舉辦不同活動,包括經驗分享會和工地安全及整潔獎勵計劃,保障員工以及工作伙伴的職業安全與健康。

經驗分享會及實地考察

我們於2020年10月為超過20名來自本署不同分部的同事舉行有關污水處理工作的職安健講座,並邀請職業安全健康局的安全專員作講解,以提升同事們的安全意識。

20201020_safety_training

本署同事參與職安健講座

工地安全及整潔獎勵計劃2020

除了員工和工作伙伴的安全,我們亦相當重視環境的安全。本署自2004年起每年舉辦「工地整潔獎勵計劃」,旨在與本署工地督導人員、承建商和工程顧問建立優良的工地管理文化並加強彼此的團隊合作精神。該計劃於2018年改名為「工地安全及整潔獎勵計劃」,我們認可並頒發獎項予工地安全及整潔表現突出的團隊。共有43支隊伍參與2020年度的計劃,當中13支獲頒「最佳工地安全及整潔獎」或「優異獎」。

持份者參與


與區議員聯繫

渠務署非常重視社區共融,故此我們積極與項目的所在社區保持緊密聯繫,透過定期出席區議會會議,聆聽區內居民的需要並作出及時而合適的回應。年內,渠務署署長出席了離島、西貢、屯門及灣仔區議會的會議。除了聆聽該區的需要,我們亦在會議上向區議員介紹本署在區內正進行的項目,加深他們對本署項目的了解。

Sai Kung DC

2020年11月3日,時任渠務署署長盧國華先生(左二)出席西貢區議會會議

P139a
P139b

渠務署署長彭雅妮女士(左)在灣仔區議會議員參觀跑馬地地下蓄洪池期間與他們交流

持份者參與


環保團體參與

為推動環境可持續發展,本署積極保持與本地環保團體的友好關係,以就保育及環保事宜進行交流。年內,我們安排共兩次會議,與長春社、創建香港、綠色力量、香港觀鳥會、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和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等本地環保團體溝通。會議內容包括提高河道生態價值、保育現存河流生境、活化水體、促進生物多樣性、推廣親水文化,以及解決渠務工程的環保議題。

green group 1
green group 2

2020年5月8日,渠務署代表與環保團體會面,交流對打鼓嶺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的意見

渠務署代表與環保團體在元朗明渠擬建防洪設施的地點進行實地考察

持份者參與


媒體參與

本署一直與媒體保持緊密聯繫。透過多種渠道,如節目、專訪及簡報會等,讓公眾更了解本署於創新科技、淨流防洪和藍綠排水建設等方面的工作,鞏固部門的專業形象並提升工作透明度。

管理層與傳媒溝通

2020年11月23日

IMG_9077

署長彭雅妮女士介紹渠務署的發展方向

本署署長彭雅妮女士於2020年11月23日應香港工程師協會邀請,接受香港經濟日報訪問,分享她在工務部門的工作點滴,以及渠務署未來工程項目的發展方向。相關專訪於2020年11月30日刊登。

2021年3月25 日

20210325_2021AMB_021
20210325_2021AMB_105

署長彭雅妮女士簡介渠務署的防洪新措施

署長彭雅妮女士向傳媒簡介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工程進度

本署邀請各大傳媒出席年度簡報會,向他們講解轄下設施的新防洪措施,並帶領記者到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的工地參觀。

渠務署工程及工作宣傳

地下蓄洪計劃

2020年5月28日

IMG_8939-photo

時任工程師袁佩姍女士(右)和工程師張飛傑先生(左)簡介規劃中的地下蓄洪計劃

工程師張飛傑先生向蘋果日報、明報、大公報和香港01記者闡述渠務署應對極端天氣的方法,以及介紹規劃中的6個地下蓄洪計劃。時任工程師袁佩姍女士於石硤尾公園向記者講解石硤尾蓄洪計劃的工程背景和初步設計構想。相關報道已於同年6月2日刊登。

水塘間轉運隧道計劃

2020年6月23日

IMG_20200623_160451

工程師葉浩朋先生向記者介紹隧道鑽挖機的組裝過程

於2020年6月23日,本署的工程師葉浩朋先生向蘋果日報、香港01、明報、東方日報、星島日報及大公報的記者,介紹水塘間轉運隧道計劃,包括其防洪功能和效益,並解釋使用隧道鑽挖機建造輸水隧道的好處。報道於同月26日發布。

應對極端天氣

2020年6月11日

IMG_0202

總工程師劉勝昌先生解釋應對極端天氣的方法

總工程師劉勝昌先生接受了明報專訪,分享了一系列渠務署採取的長期及短期防洪措施,包括增建蓄洪池、河道活化和實施「及時清渠」等以實際行動應對越趨嚴峻的氣候變化問題。訪問已於同月14日刊登。

2020年7月7日

IMG_9518-photo

工程師劉耀文先生(左)向記者介紹跑馬地地下蓄洪池

本署高級工程師梁華明先生接受了美國有線新聞網的專訪,介紹本署的防洪策略。同日,工程師劉耀文先生帶領記者參觀跑馬地地下蓄洪池及港島西雨水排放隧道,實地講解設施的設計及運作。相關報道於同月26日發布。

「設計思維」工程規劃

2020年11月19日

PXL_20201119_034056085

工程團隊於石湖墟污水處理廠接受訪問和拍攝

時任高級工程師劉永華先生和工程師張詠欣女士接受香港經濟日報網頁平台訪問,分享本署於石湖墟淨水設施工程規劃中,如何應用「設計思維」的思考模式,將持份者的意見融入設計當中,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參與電子媒體資訊節目

新式遙控清淤機械人

2020年6月30日

IMG_20200630_143304

工程師葉林先生(右)講解新式遙控清淤機械人如何操作

本署工程師葉林先生於2020年6月30日接受無綫電視節目《創科導航》訪問,介紹新式遙控清淤機械人的功能,以及如何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安全。節目已於同年9月30日播出。

應對氣候變化

2020年8月12日

IMG_20200812_102231
IMG_20200902_115256

高級工程師黃德誠先生簡介跑馬地地下蓄洪池運作

高級工程師黃德誠先生於壆圍雨水蓄洪池講解鄉村防洪計劃的設計及運作

高級工程師黃德誠先生於2020年8月12日出席香港電台節目《環保身開始》。節目中,黃先生講解了本署在市區和鄉村地方以不同方法,應對氣候變化和規劃防洪設施。黃先生表示,渠務署除考慮設施的防洪能力外,亦重視自然環境和生態保育,並會應用新技術減省能源耗用。節目已於同年10月24日播放。

2020年9月4日

IMG_0282

工程師鄧梓輝先生(右)介紹渠務署尖沙咀防洪計劃

此外,本署工程師鄧梓輝先生亦在2020年9月4日出席了香港電台電視節目《日常八點半》,透露渠務署正研究在市政局百週年紀念花園建造一個地下蓄洪池,同時為附近一帶增建雨水渠,最終可以大大減低該區的水浸風險。訪問已於同年10月21日播出。

提升工業安全

2020年8月20日

IMG_0271

時任高級工程師黃紹祥先生(左)和合約安全顧問柯炳坤先生(右)接受訪問

時任高級工程師黃紹祥先生與合約安全顧問柯炳坤先生接受工業傷亡權益會邀請,為其香港電台社區參與廣播節目《職業死亡的十三個懸念》進行錄音訪問,分享本署如何提升進入密閉空間工作的安全措施。

推廣維港沿岸設施

2021年2月28日

DSC_2059

機電工程師梁婉婷女士介紹位於維多利亞港近岸的渠務署設施

機電工程師梁婉婷女士參與海濱事務委員會與活現香港共同製作的虛擬導賞節目「周遊.海濱」,介紹本署兩個位於維多利亞港近岸的上環雨水泵房和中環基本處理廠。梁女士亦解釋了污水處理過程和淨化海港計劃。

分享義務工作

2020年5月20日

PHOTO-2020-05-20-17-09-26

渠務署義工隊代表徐泳雯女士(左)接受香港電台第五台訪問

渠務署義工隊代表徐泳雯女士接受香港電台第五台長者資訊節目「香江暖流」的電話直播訪問,分享渠務署「愛.與耆義同行」義工項目的內容和服務感受。

2020年11月15日

DSC_6873

渠務署義工隊成員徐詠雯女士向記者展示多款由義工隊創作的健腦遊戲

此外,徐泳雯女士亦代表義工隊接受了香港01、經濟日報和文匯報的訪問,分享義工隊榮獲「建造業義工獎勵計劃」非凡建造業義工項目(金獎)的喜悅。訪問中,徐女士分享籌辦及參與「愛.與耆義同行」-認知障礙症義工項目的過程,並展示義工隊創作的健腦遊戲。相關訪問已於同月16日刊登。

持份者參與


專業團體參與

作為強調科研創新的機構,渠務署一向積極與各專業團體,包括學者、專業人士、業界代表、其他持份者和政府部門等進行交流,分享對業界最新發展的心得。同時,我們交流最新技術,期望共同推進可持續發展。年內,本署舉辦並參與了多場研討會。

P148

與外國代表團會面

西班牙商務署代表團到訪渠務署

本署於2020年5月6日接待了西班牙駐香港總領事館的西班牙商務署代表團到訪本署總部。時任渠務署署長盧國華先生向代表團簡介本署的架構及主要工作。此外,高級工程師彭靜儀女士及沈儀芝女士分別介紹渠務署正進行招標的工程及招標安排。

20200506_023

時任渠務署署長盧國華先生(左二)向西班牙商務署代表團簡介渠務署的工作

持份者參與


義工服務及慈善活動

本署同事於工餘時熱心參與義工活動,即使面對新冠疫情仍無阻我們貢獻社會的決心。年內,本署的義工隊參與了14項義工服務活動,總服務時數超過520小時。

「建造業義工獎勵計劃2020」

渠務署義工隊自2017年起舉辦一系列以「愛.與耆義同行」命名的義工活動,旨在幫助有認知障礙症長者。今年的重點項目「『愛.與耆義同行』-認知障礙症」在建造業議會舉辦的「建造業義工獎勵計劃2020」中脫穎而出,榮獲「評審嘉許-非凡建造業義工項目」金獎。此外,本署社區關係主任許月婷女士獲業界嘉許,贏得「評審嘉許-卓越建造業義工」銀獎。

在項目內容方面,我們除了安排義工接受培訓以便了解認知障礙症患者所面對的困難,如肢體協調能力退化、溝通能力變差等,亦鼓勵義工設計各種有助長者改善肢體協調能力的工具,如「波子盤」及「西環舊照拼圖」。

20201115_CIC_067
20200122_006

建造業議會主席陳家駒先生(左五)、署長彭雅妮女士(左四)、前署長盧國華先生(右五)與渠務署義工隊成員合照

義工就「『愛.與耆義同行』-認知障礙症」項目為長者設計的「波子盤」及「西環舊照拼圖」

魯班服務月2020 - 建造業海岸清潔日

為響應每年的魯班服務月,時任渠務署署長盧國華先生於年內率領本署同事,參與建造業海岸清潔日,藉此保護珍貴的海岸環境,以及承傳魯班先師的精神。

clean up day
Then D cleaning

時任署長盧國華先生(右三)率領本署同事在東涌灣參與建造業海岸清潔日

時任渠務署署長盧國華先生(左二)與同事合力清理海岸

「渠心關顧」嘉許計劃

本署義工隊推出「渠心關顧」嘉許計劃,旨在鼓勵本署同事及其家庭成員攜手提供義工服務,體現「助人為快樂之本」的精神。這項計劃雖然在推出首年因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而受影響,但本署仍有10位同事累積超過目標義務工作時數並獲頒「嘉許狀」,充分彰顯本署「以心為心 盡力盡心」的精神。

prize

時任渠務署署長盧國華先生頒發「渠心關顧」嘉許狀予同事

「渠心抗疫」口罩製作

本署致力與市民攜手對抗新冠疫症。2019冠狀病毒病爆發初期,市面上出現口罩搶購潮,不少老人家均通宵達旦排隊搶購口罩,有見及此,義工隊繼在2020年5月3日與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合辦口罩縫製和包裝活動後,於同年同月9日再次與該中心及路政署義工隊合辦口罩縫製和派發活動,期間邀請長者義工擔任導師,負責教授其他義工如何利用布料縫製出精緻的布口罩。其後,義工將縫製好的口罩派發予西環區內有需要的人士,藉以協助他們紓緩因口罩不足而受到的困擾。

20200509_0082
20200509_0049

義工學習縫製口罩

「渠心抗疫」口罩包裝活動

「渠心關顧 - 暖暖心意」

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期間,長者院舍及獨居長者的探訪活動因社交接觸受限而大減,而部分基層亦因生計受影響而承受巨大壓力。本著「為善最樂」的精神,本署義工隊十分關注各個社羣在疫症大流行期間的心理健康及日常需要,於是舉辦名為「渠心關顧-暖暖心意」的活動項目,透過與多家機構合作,招募不同年齡層的義工為長者及基層兒童準備獨一無二的禮盒,藉以向他們傳達關懷與節日祝福之意。禮盒內容由各義工因應所贈者親自構思,當中包括防疫用品、文具、圖書、保暖衣物、日用品、健康食品、節日裝飾、手作品、手寫心意卡等。此項目大受歡迎,除得到渠務署署長的積極支持外,還有部分同事邀請子女一同參與活動,在疫症大流行期間與為長者及基層家庭並肩同行。

DSD-Volunteers-prepared-Chinese-New-Year-giftboxes

渠務署義工為長者及基層兒童準備新年禮盒

附錄一:完成目標

本附錄總結了本署於年內在環保、社會和常規服務方面的目標及整體表現。展望2021-22年度,我們會繼續訂立目標,以監察及確保本署的工作及服務質素,實踐對各持份者及香港的可持續發展承諾。

環保事務

2020-21年度環保事務目標 成果
發展智能科技、完善運作、引入創新技術以提升成效和效率、減少環境影響及符合公眾期望
自2019-20年起,三年內進行三項嶄新的可持續發展技術的試驗計劃 我們試驗以無人機及三維激光掃描,對有蓋的渠道設施進行勘測,並在昂船洲污水處理廠試驗採用薄膜光伏技術以提供再生能源供應,並於沙田污水處理廠展開以殺泥技術作污水處理的試驗計劃。
展開三項研發完善運作及創新技術的項目 達標。我們已展開三項研發項目,包括在沙田污水處理廠改進初級沉澱池的試驗、低電能污泥除臭技術(LEEO 技術),以及試驗以無人機對新界的一些主要河道進行空中勘測。
每年至少六次與社區組織/環保團體/學者會面,研討可持續發展事務 達標。我們舉辦了超過十次會面及實地考察。
藉提高能源效益、使用可再生能源、減少二氧化碳及污染物排放、發展水資源管理及再造水重用,作為可持續發展技術和氣候變化的減緩、適應及應變措施
自2019-20年起的三年內,將電動車佔所有車輛的行車里數比率提高至13% 進度良好。2019-20年度及2020-21年度電動車的行車里數分別為整體車輛的16.2%及22.4%。
進行七次監察碳審計 達標。我們已為七間主要污水處理廠進行了監察碳審計。
透過新落成的項目(再生能源及完善運作)估算於 2020-21 95萬度電 達標。我們評估新落成的項目(再生能源及完善運作)於2020-21年度共節省了99.6萬度電。
再造水和回用雨水的使用量達到平均每日1,700立方米 達標。年内平均每日使用約1,726立方米再造水和回用雨水。
標準化用紙量達至零增長,保持在2019-20年度的水平 達標。用紙量是9,555令(較全年目標用紙量少180令)。
引入藍綠建設、增加綠化、保護生態系統及促進社區的健康、宜居性及生物多樣性
透過園境和綠化工程美化三個現有設施的外觀 達標。我們已完成了四個現有設施的美化工程。
種植12,000棵樹或灌木 達標。我們種植了28,829棵樹或灌木。
在工程項目和日常運作中全面遵守有關環保的法例和規定
完全符合法定環境影響評估程序 達標。
完全符合環保法例要求 達標。
2021-22年度環保事務目標
發展智能科技、完善運作、引入創新技術以提升成效和效率、減少環境影響及符合公眾期望
自2019-20年起,三年內進行三項嶄新的可持續發展技術的試驗計劃
展開三項研發完善運作及創新技術的項目
每年至少六次與社區組織/環保團體/學者會面,研討可持續發展事務
藉提高能源效益、使用可再生能源、減少二氧化碳及污染物排放、發展水資源管理及再造水重用,作為可持續發展技術和氣候變化的減緩、適應及應變措施
自2019-20年起的三年內,將電動車佔所有車輛的行車里數比率提高至13%
為七個主要的污水處理廠進行監察碳審計
透過新落成的項目(再生能源及完善運作)估算於2021-22年度節省150萬度電
再造水和回用雨水的使用量達到平均每日1,700立方米
用紙量達至零增長,保持在2020-21年度的水平
引入藍綠建設、增加綠化、保護生態系統及促進社區的健康、宜居性及生物多樣性
透過園境和綠化工程美化三個現有設施的外觀
種植12,000棵樹或灌木
在工程項目和日常運作中全面遵守有關環保的法例和規定
完全符合法定環境影響評估程序
完全符合環保法例要求

社會工作表現

2020-21年度社會事務目標 成果 2021-22年度社會事務目標
降低渠務署員工的工傷意外率
渠務署員工的工傷意外率每年每1,000名員工應少於5宗 達標。報告期內每年每1,000名員工有1.1宗工傷意外。 與2020-21年度工作目標一致
降低渠務署承建商的工傷意外率
渠務署承建商的工傷 意外率應低於每100,000 工時0.6宗須呈報意外 達標。報告期內渠務署承建商每100,000工時有0.15宗須呈報意外。 與2020-21年度工作目標一致
舉行內部簡報會,確保專業、技術及工地督導人員、顧問和承建商時刻具有職安健意識
最少舉辦兩次署內職安健工作坊 達標。共舉辦了兩次署內職安健工作坊。 與2020-21年度工作目標一致
提高承建商的職安健意識
保持最少80%合資格的渠務署新建工程合約及30%合資格的渠務署維修定期工程合約參加發展局的「公德地盤嘉許計劃」 達標。全部27項合資格的渠務署新建 工程合約均參加了發展局的公德地 盤嘉許計劃(100%);而在16項合資格的渠務署維修定期工程合約中,則有12項(75%)參加了該計劃。 與2020-21年度工作目標一致

常規服務

服務 承諾 2020-21年度工作目標 成果 2021-22年度工作目標
清理堵塞污水渠/排水渠 即日回應在下午一時前接獲投訴 99% 99.79% 與2020-21年度工作目標一致
翌日正午前回應在下午一時後接獲的投訴 99% 99.74%
市民對清理工作的滿意程度1 95% 99.64%
為接駁公共排水/ 排污系統的工程提供技術審核 於接獲 HBP1表格後九個工作天內回應 99% 100%
回應關於排污費帳目的書面查詢 兩個工作天內作出初步回應 100% 100%
一個月內作出詳細回覆 98% 100%
回應其他投訴和查詢 10天內作出回應 98% 98.78%
提供渠務系統紀錄圖則 即日安排查閱 95% 100%
確認付款後的四個工作天內提供影印 95% 100%
在涉及挖掘路面的渠務工程工地張貼告示,說明工程目的及預計竣工日期 在工地張貼告示,簡介正進行的渠務工程及預計竣工日期讓公眾了解需要施工的原因及工程將於何時完成 98% 100%

1透過隨機選擇受訪者,每星期進行一次市民對清理淤塞的污水渠 / 排水渠滿意度調查。

附錄二:主要統計數據

環境工作表現

能源使用量

  單位 2016-17 2017-18 2018-19 2019-20 2020-21
渠務署 (302-1)
汽油 徵用車隊 千兆焦耳1(公升) 627
(18,995)
599
(18,155)
379
(11,474)
533
(16,132)
685
(20,737)
部門車隊 千兆焦耳1(公升) 3,173
(96,097)
3,421
(103,615)
2,874
(87,045)
2,837
(85,928)
2,605
(78,895)
購買電力 千兆焦耳1(百萬千瓦時) 1,024,092
(284.47)
1,082,376
(300.66)
1,054,656
(292.96)
1,081,184
(300.33)
1,113,362
(309.27)
總能源使用量2 千兆焦耳1
1,027,892 1,086,396 1,057,909 1,084,554 1,116,652
處理每單位體積污水的平均購買用電量 (302-3) 千瓦時/立方米 0.28 0.30 0.28 0.29 0.29
可再生能源所產生的等量總電力3 百萬千瓦時 21.70 28.15 28.50 27.96 27.28
生物氣4 百萬立方米 7 9 8 9 9
渠務署的承建商 (302-2)
汽油 千兆焦耳1(公升) 4,473
(135,461)
4,525
(137,045)
4,035
(122,186)
5,191
(157,208)
10,907
(330,313)
柴油 千兆焦耳1(公升) 12,540
(343,571)
16,566
(454,411)
39,106
(1,071,408)
67,626
(1,855,021)
93,028
(2,551,807)
電力 千兆焦耳1(百萬千瓦時) 56,616
(15.73)
16,480
(4.58)
22,693
(6.30)
14,808
(4.11)
20,903
(5.81)

1換算成千兆焦耳的轉換系數為汽油(0.033千兆焦耳/公升)、柴油(0.036千兆焦耳/公升)、電力(0.0036千兆焦耳/千瓦時)。因估算方式使用不同的轉換系數,致能源使用量的有效數據有細微不同。

2總耗電量包括九龍政府合署和西區裁判法院的辦公室,以及本署轄下防洪和污水處理設施(包括污水處理廠、污水泵房及雨水泵房)。並不適用於稅務大樓的辦公室耗電量。總能源使用量的計算方式為汽油使用量和購買電力量相加。

3渠務署使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水力能、太陽能和生物氣產能。

4由污水處理廠產生。

溫室氣體排放量5

  單位 2016-17 2017-18 2018-19 2019-20 2020-21
渠務署
燃燒汽油(範圍1) 徵用車隊 二氧化碳,以公噸計算 44.83 42.85 27.08 38.07 48.94
部門車隊 二氧化碳,以公噸計算 226.79 244.53 205.43 202.79 186.19
購買電力(範圍2)6(305-2) 二氧化碳,以公噸計算 199,129 210,462 205,072 210,230 215,740
渠務署的承建商(305-3)
購買電力(範圍3) 二氧化碳,以公噸計算 11,009 19,019 4,412 2,879 4,064
燃燒燃料(範圍3)7 二氧化碳,以公噸計算 1,218 1,511 3,089 4,749 6,802

耗水量8 (301-1, 303-3, 303-5)

  單位 2016-17 2017-18 2018-19 2019-20 2020-21
用於防洪及污水處理設施的淡水耗用量 立方米 2,433,500 2,191,991 2,436,440 2,525,919 2,682,821
污水處理設施的再造水每日生產量 立方米 1,332 1,340 1,861 1,576 1,607
再造水佔用水量百分比 % 0.05 0.05 0.08 0.06 0.06

5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計算是參考香港環境保護署及機電工程署在2010年2月編制的《香港建築物(商業、住宅或公共用途)的溫室氣體排放及減除的審計和報告指引》。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及氧化亞氮。

6間接(範圍2)溫室氣體排放是根據全港性的預設值0.7千克/千瓦時計算。

7由固定燃燒柴油及流動燃燒汽油產生,即車輛用油。渠務署承建商的車輛用油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是基於所有車輛均為消耗汽油的私家車的假設而計算。渠務署會持續改善數據統計方式以提高數據準確性。

8渠務署所耗用的淡水和再造水均為可再生物料。其中,淡水為來自城市供水系統的自來水。

污水處理

  單位 2016-17 2017-18 2018-19 2019-20 2020-21
污水處理量 (102-7) 百萬立方米 1,015 1,007 1,028 1,033 1,044
從污水中移除的生化需氧量 公噸 151,406 146,159 132,797 132,089 131,888
從污水中移除的懸浮固體量 277,232 223,165 194,751 207,672 216,345
從污水中移除的氮量 6,683 7,106 7,388 7,084 7,250
從污水中移除的脫水污泥量 410,526 386,137 392,140 381,045 389,878
從污水中移除的隔濾物量 14,823 14,970 14,292 12,842 12,671
從污水中移除的砂礫量 6,513 4,996 5,721 4,981 4,998

廢物管理9 (306-3)

  單位 2016-17 2017-18 2018-19 2019-20 2020-21
建築及拆卸廢料
運往堆填區的建築及拆卸廢物10 千公斤 5,801 2,273 2,335 6,188 14,380
運往公眾堆填區的建築及拆卸廢物11 千公斤 170,162 155,469 151,918 68,491 230,594
可循環再造廢料收集量
廢紙12 公斤 20,587 15,954 20,087 15,083 16,415
鋁罐13 公斤 29.51 32.23 92.21 86.76 80.20
膠樽13 公斤 18.76 22.72 52.66 45.53 33.10

9渠務署中央收集不同分部和承建商的廢物數據。

10廢物包括金屬、塑膠、紙張或紙皮包裝物料,以及其他廢料,包括一般廢物。

11廢物包括磚塊、混凝土、建築廢料、瓦礫,以及挖掘料。

12數字並不包括於工地所收集的廢紙量。

13由於未能獲得相關數據,數字並不包括於西區裁判法院辦公室收集的鋁罐及膠樽數量。

物料使用14 (301-1)

  單位 2016-17 2017-18 2018-19 2019-20 2020-21
渠務署
紙張總用量 9,285 9,231 9,223 9,091 9,555
A4 紙張 8,992 8,854 8,817 8,726 9,230
A3 紙張 293 377 406 365 305
購買含再造成分的 A4/A3 紙張 令(佔購入紙張的百分率) 9,285 (100%) 9,231 (100%) 9,223 (100%) 9,091 (100%) 9,555 (100%)
每名員工紙張用量(以職員編制計算) 4.8 4.8 4.6 4.5 4.7
渠務署的承建商
鋼筋 公噸 10,643 13,325 11,811 14,998 8,257
公噸 3,402 5,042 4,159 9,843 7,416
磚塊 立方米 5,817 1,993 126 140 209
水泥 公噸 2,248 3,500 763 2,181 3,816
沙漿 立方米 640 1,946 873 812 982
混凝土 立方米 73,175 74,651 52,150 57,418 71,794
公噸 24,117 23,111 2,602 6,857 25,245
石料 公噸 31,898 26,775 8,762 6,326 13,308
辦公室用紙 公噸 40 74 20 66 34

綠化

  單位 2016-17 2017-18 2018-19 2019-20 2020-21
總種植樹木數量 10,000 1,300 64 239 62
增設的綠化天台面積 平方米 4,200 4,150 2,028 7,359 644

14除紙張為可再生物料外,其他均為非可再生物料。

社會工作表現

員工

  單位 2016-17 2017-18 2018-19 2019-20 2020-2115
職員編制 (102-7) 數目 1,937 1,940 1,986 2,020 2,050
首長級人員 數目 18 18 18 18 18
專業人員 數目 310 307 327 346 368
技術人員及工地督導人員 數目 884 888 908 920 962
一般職系人員 數目 531 533 538 540 543
第一標準薪級人員 數目 194 194 195 196 159
培訓
培訓課程16 數目 674 638 681 600 331
受訓員工 人數 9,042 8,033 10,011 6,873 4,062
員工培訓時數 小時 57,737 60,524 66,110 58,781 31,374
員工平均培訓時數(以員工實際人數計算) 小時 33 35 38 34 18
培訓總開支(只包括本地培訓)16 3,046,283 2,929,551 2,701,879 3,772,082 2,017,411

15數據截至2021年3月31日。

16包括內部和外界座談會、工作坊、培訓課程、參觀,以及由公務員培訓處舉辦的培訓班和員工發起的外部課程。

2020-21年度職員編制17 (102-8)

  單位 以實際人數計算
員工人數 數目
1,787
按職位分類
首長級人員 %(人數) 1.06 (19)
專業人員 19.75 (353)
技術人員及工地督導人員 51.32 (917)
一般職系人員 22.77 (407)
第一標準薪級人員 5.10 (91)
按僱用類型分類
全職 %(人數) 100 (1,787)
兼職 0 (0)
  單位 以實際人數計算
按僱用合約及性別分類
永久合約(男性) %
(人數)
81.09 (1,449)
永久合約(女性) 18.91 (338)
按年齡分類
20-29 歲 %
(人數)
13.93 (249)
30-39 歲 26.97 (482)
40-49 歲 27.31 (488)
50-59 歲 28.43 (508)
60 歲或以上 3.36 (60)
按國籍分類
中國 %
(人數)
100 (1,787)
外國 0 (0)

17我們的主要營運由渠務署員工負責執行。

2020-21年度高級管理人員編制(405-1)

  單位 以實際人數計算
員工人數 人數 6
按年齡分類
20-29歲 %(人數) 0 (0)
30-39歲 %(人數) 0 (0)
40-49歲 %(人數) 0 (0)
50-59歲 %(人數) 83.33 (5)
60歲或以上 %(人數) 16.67 (1)
  單位 以實際人數計算
按國籍分類
中國 %(人數) 100 (6)
外國 %(人數) 0 (0)
按性別分類
男性 %(人數) 83.33 (5)
女性 %(人數) 16.67 (1)

2020-21年度員工培訓時數 18 (404-1)

職位 員工人數 (以實際人數計算) 接受培訓時數 (小時) 每名員工培訓時數(小時)
首長級人員 19 175 9.21
專業人員 353 9,023 25.56
技術人員、工地督導人員、一般職系人員及第一標準薪級人員 1,411 22,176 15.71

18培訓方面沒有特定的性別要求,因此我們不按性別細分相關數據。

2020-21年度新入職員工和員工流失量(401-1)

    新入職員工19 員工流失量20
單位 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
按年齡分類
20-29歲 人數 57 13 3 1
30-39歲 人數 33 11 7 1
40-49歲 人數 8 3 3 1
50-59歲 人數 1 0 4 4
60歲或以上 人數 1 0 61 6

19以上數字包括於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期間入職的員工。

20員工流失率數字不包括在部門間轉職的人員。

社區工作及慈善捐款(203-1)

  單位 2016-17 2017-18 2018-19 2019-20 2020-21
員工參與義工活動的總時數 小時 1,115 1,795 1,200 1,332 411
已完成的義工數目 數目 20 41 40 39 21
員工募捐 千元 53 49 40 65 25

職業安全及健康(403-9)

  單位 2016-17 2017-18 2018-19 2019-20 2020-21
死亡數目
總死亡數目 人數 0 1 0 0 0
渠務署員工 0 0 0 0 0
由承辦商負責的建築及維修工程 0 1
(男性)
0 0 0
每20萬工時發生的致命意外率21
渠務署員工 - 0 0 0 0 0
由承辦商負責的建築及維修工程 - 0 0.02 0 0 0
非致命意外數目
渠務署員工 人數 7 5 8 5 2
由承辦商負責的建築及維修工程 人數 8 15 6 10 13
每20萬工時發生的非致命意外率21
渠務署員工 - 0.20 0.16 0.24 0.16 0.06
由承辦商負責的建築及維修工程 - 0.22 0.44 0.18 0.28 0.30
  單位 2020-21
總工作時數
渠務署員工 小時 6,415,365
由承辦商負責的建築及維修工程 8,768,358

21香港建造業的意外率依據勞工處公布的統計數字,使用每 10萬工時發生1.67 宗意外換算,相當於每 1,000名工人每年發生 60 宗意外,轉換系數為55.71人/20萬工時 。

經濟工作表現

本署的開支主要分為營運開支和公共工程項目開支兩類。我們的日常營運經費來自政府的一般收入帳目;公共工程項目的開支,則由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按個別項目批核。為確保公帑用得其所,我們採用創新技術及管理模式,致力提高營運效率。

營運開支(201-1)

  單位 2016-17 2017-18 2018-19 2019-20 2020-21
經常開支 個人薪酬 百萬元 917.19 916.87 958.68 1,009.37 1,040.59
部門開支22 百萬元 1,646.92 1,692.80 1,774.93 1,869.07 1,999.50
非經營帳目開支 百萬元 30.04 37.26 94.99 81.12 90.79
總額 百萬元 2,594.15 2,646.93 2,828.60 2,959.56 3,130.88

基本工程的項目開支(203-1)

  單位 2016-17 2017-18 2018-19 2019-20 2020-2123
正在規劃、設計和施工階段的雨水排放工程項目數目 數目 18 24 24 {2}
[24]
{9}
[19]
正在規劃、設計和施工的雨水排放工程項目總值 百萬元 14,445 26,876 31,935 {1,345}
[34,758]
{4,577}
[33,897]
正在規劃、設計和施工階段的污水處理工程項目數目 數目 69 66 63 {21}
[44]
{35}
[40]
正在規劃、設計和施工的污水處理工程項目總值 百萬元 70,093 73,175 89,220 {27,031}
[77,608]
{57,532}
[59,880]

22包括強制性公積金和公務員公積金的供款。

23{ }內數字為施工中的甲級工程,金額以付款當日價格計算;[ ]內數字為正在規劃或設計的乙級工程,金額以2021年3月價格計算。

污水處理服務經營帳目(102-7)

  單位 2016-17 2017-18 2018-19 2019-20 2020-2124
排污費收入 百萬元 1,161.1 1,296.2 1,323.1 1,189.3 1,061.6
工商業污水附加費收入 百萬元 231.8 243.5 241.0 160.6 0
其他收入 百萬元 45.5 45.9 50.6 54.4 55.1
總收入 百萬元 1,438.4 1,585.6 1,614.7 1,404.3 1,046.0
開支(不包括折舊) 百萬元 (2,340.6) (2,334.2) (2,515.4) (2,634.2) (2,724.5)
折舊 百萬元 (1,518.2) (1,546.1) (1,547.0) (1,595.9) (1,620.4)
總開支 百萬元 (3,858.8) (3,880.3) (4,062.4) (4,230.1) (4,344.9)
(虧損) 百萬元 (2,420.4) (2,294.7) (2,447.7) (2,825.8) (3,298.9)

污水處理服務成本回收率25

  單位 2016-17 2017-18 2018-19 2019-20 2020-2124
排污費及工商業污水附加費收入 百萬元 1,392.9 1,539.7 1,564.1 1,349.9 1,061.6
排污費及工商業污水附加費開支(不包括折舊)26 百萬元 2,295.7 2,288.9 2,465.5 2,580.4 2,670.0
收回經營成本比率 % 60.7 67.3 63.4 52.3 37.127

污水處理服務的使用量和付款統計數字

  2016-17 2017-18 2018-19 2019-20 2020-21
自來水用戶數目 (以千計) 2,955 2,989 3,043 3,078 3,116
需繳付排污費的用戶數目(以千計) 2,735 2,765 2,818 2,853 2,889
工商業污水附加費繳納戶數目 (以千計) 27 28 29 30 31

242020-21年度數字只屬暫時性,有待污水處理服務帳目委員會確認。

25本表的收入及開支總額均不包括「其他雜項服務」。

26現時,本署並未透過排污費及工商業污水附加費收回折舊的開支。

27數字已反映2019-20和2020-21年度的排污費及工商業污水附加費的寬減措施。2019-20和2020-21年度未計寬減措施的收回經營成本比率分別為58.9%及58.4%。

常規服務

過去五年接到有關污水處理服務收費的查詢數目

電話查詢

書面查詢

telephone-enquiries
written-enquiries

過去五年所處理有關行業重新分類的申請

個案數目

no-of-cases-handled

過去五年所發現工商業污水附加費的新繳納戶數目

工商業污水附加費的新繳納戶數目

no-of-new-tes-accounts

2020-21年度污水排放用戶用水量(619 百萬立方米)-用戶情況

water-consumption-of-sewered-accounts-3

住宅用戶-2020-21年度排污費收費情況(元 / 月)

domestic-accounts

工商業污水附加費用戶-2020-21年度工商業污水附加費收費情況(元 / 月)

trade-effluent-surcharge-accounts

排污費(10.6億元)-2020-21年度用戶種類收費情況28

sewage-charge-revenue-pattern

28數字只屬暫時性,有待污水處理服務帳目委員會確認。

其他主要數據

  單位 2016-17 2017-18 2018-19 2019-20 2020-21
防洪
水浸黑點總數 數目 7 6 6 5 4
地下雨水渠總長度 公里 2,386 2,388 2,410 2,410 2,410
人工河道總長度 363 363 363 363 366
雨水排放隧道總長度 21 21 21 21 21
雨水泵房總數 數目 36 36 36 36 36
污水處理
公共污水收集網絡覆蓋(佔人口百分比)29 % 93.5 93.5 93.6 93.7 93.8
污水收集網絡總長度 公里 1,755 1,770 1,832 1,841 1,864
污水隧道總長度 63 63 63 63 63
污水處理設施總數 數目 304 314 319 324 328
總污水處理量 百萬立方米 1,015 1,007 1,028 1,033 1,044
基本處理 45 58 75 50 22
一級處理 5 5 6 5 4
化學強化一級處理 779 757 751 784 821
二級處理 186 187 196 196 197
三級處理 0.17 0.17 0.16 0.17 0.14
每天產生的總污泥量30 公噸 1,121 1,043 1,075 1,041 1,068
處理污水時使用電力而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系數 - 0.20 0.21 0.20 0.20 0.21

29以有繳付排污費的住宅水務帳戶計算。

30大部分的污泥於污水處理廠內以磅秤量度重量,而小型廠房的污泥重量由環保署接收後量度。

附錄三:全球報告倡議組織內容索引

全球報告倡議組織已審議「實質性議題審核」,並認為全球報告倡議組織內容索引闡述清晰,102-40至102-49披露議題的參照索引與報告內文的相應章節相符。此審核是以報告英文版本評核。

可持續發展報告標準 一般披露 參照/直接解釋/省略資料的原因 頁數 外部認證
GRI 101: 基礎 2016
GRI 102: 一般披露 2016 組織概況
102-1 機構名稱 關於本報告 P.6
102-2 業務活動、品牌、產品及服務 主要職責 p.54
102-3 機構總部的位置 香港灣仔稅務大樓43樓 -
102-4 營運地點 只限香港 -
102-5 擁有權及法律形式 屬於香港特區政府的一部分 -
102-6 所服務的市場 只限香港 -
102-7 機構的規模 附錄二:主要統計數據 P.163, 164, 166, 171
102-8 有關僱員及其他員工的資料 附錄二:主要統計數據 P.166
102-9 供應鏈 持份者參與 P.136-138
102-10 機構與其供應鏈方面的重大改變 沒有顯著改變 -
102-11 謹慎方針或原則 管治方針
渠務署於日常營運中採取預防措施以盡量減少對環境及社會產生的負面影響。
P.50-53
102-12 由外部所制定的倡議 年度大事
持份者參與
P.32-43
P.148-149
102-13 機構參與的協會的會員資格 渠務署屬於以下協會的成員:國際公用事業專業網絡;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香港分會;香港綠色建築議會;香港水務及環境管理學會;及新工程合約用戶組織及建造業創新及科技應用中心i-Club. -
策略
102-14 最高決策者的聲明 署長序言 P.2-5
操守與誠信
102-16 價值、原則、標準和行為規範 管治方針 P.46
管治
102-18 管治結構 管治方針 P.47-52
102-20 管理層在經濟、環境和社會議題方面的責任 管治方針 P.47
102-21 就經濟、環境和社會議題與利益相關方進行的磋商 關於本報告 P.8
P.128
102-23 最高管治機構主席 管治方針 P.47
102-32 機構可持續發展報告的最高委員會 管治方針 P.52
持份者參與
102-40 持份群體清單 關於本報告
持份者參與
P.8
P.128
102-41 集體談判協議 沒有 -
102-42 界定及挑選持份者 關於本報告 P.8
102-43 引入持份者參與的方針 關於本報告
持份者參與
P.8
P.128
102-44 提出的主要議題及關注事項 關於本報告 P.11-13
匯報實務
102-45 財務報表所包含的單位 關於本報告 P.7
102-46 界定報告內容及議題界限 關於本報告 P.12-13
102-47 重要議題清單 關於本報告 P.12-13
102-48 重整信息 *上年度報告的主要統計數據中,以下資料作出更正︰
1. 2017-18年度的部門車隊汽油使用量從3,422千兆焦耳更正為3,421千兆焦耳;及
2. 2018-19年度的地下雨水渠總長度從2 427公里更正為2,410公里,2019-20年度的地下雨水渠總長度從2,429公里更正為2 410公里。
-
102-49 匯報上的改變 關於本報告 P.11
102-50 匯報期 關於本報告 P.7
102-51 上一份報告的日期 2020年12月 -
102-52 匯報周期 自2012-13年度起每年發表可持續發展報告 -
102-53 查詢報告的聯絡點 回應表格 P.190-191,封底
102-54 按照GRI標準提出的的匯報申述 關於本報告 P.7
102-55 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内容索引 附錄三:全球報告倡議組織內容索引 P.176-185
102-56 外部認證 關於本報告
核實聲明
P.7
P.186-189
可持續發展報告標準 特定議題標準 參照/直接解釋/省略資料的原因 頁數 外部認證
經濟
經濟績效
GRI 103: 管理方針 2016 103-1
103-2
103-3
管理方針 關於本報告
管治方針
附錄二:主要統計數據
P.8-13
P.46,51
P.170-171
GRI 201: 經濟績效 2016 201-1 機構所產生及分配的直接經濟價值 附錄二:主要統計數據 P.170
201-2 氣候變化所造成的財務影響及其他風險與機會管理 署長序言
管治方針
環境管理
P.2-5
P.46,51
P.104-109
接經濟影響及保持公共資金和資產管理的透明度
GRI 103: 管理方針 2016 103-1
103-2
103-3
管理方針 關於本報告
管治方針
主要職責
持份者參與
P.8-13
P.46,51
P.54-55
P.126-153
GRI 203: 間接經濟影響 2016 203-1 基礎設施投資和支持性服務 主要職責
附錄二:主要統計數據
P.64-67, 70-85
P.168,170
203-2 重大間接經濟影響 主要職責
持份者參與
P.64-67, 70-85
P.126-153
採購實務
GRI 103: 管理方針 2016 103-1
103-2
103-3
管理方針 關於本報告
管治方針
持份者參與
我們跟隨政府的採購政策,依從公開及公平的程序甄選承辦商和供應商,並定期檢討他們的表現
P.8-13
P.46,51
P.136-138
GRI 204: 採購實務 2016 203-1 本地供應商採購的支出比例 於2020-21年度,經本署物料供應組採購的服務和產品100%來自本地(即指香港)供應商/承辦商或分銷商。 -
反貪污
GRI 103: 管理方針 2016 103-1
103-2
103-3
管理方針 關於本報告
管治方針
我們要求員工恪守最高的道德標準。如發現任何涉嫌貪腐的個案,會立即向廉政公署舉報,以作進一步調查。
P.8-13
P.46,51
GRI 205: 反貪污 2016 205-3 經確認的貪污事件和採取的行動 自2013-14年度起並沒有確認的貪污事件 -
環境
氣味管理
GRI 103: 管理方針 2016 103-1
103-2
103-3
管理方針 關於本報告
管治方針
主要職責
為控制污水處理過程中有可能產生的氣味滋擾,渠務署在轄下的污水處理設施採用了防臭處理措施,並定期監察氣味控制措施的成效。防臭處理措施的資訊已上載於渠務署網頁。
P.8-13
P.46,51
P.79
減緩及適應氣候變化
GRI 103: 管理方針 2016 103-1
103-2
103-3
管理方針 關於本報告
管治方針
環境管理
P.8-13
P.46,51
P.104-109
物料使用
GRI 103: 管理方針 2016 103-1
103-2
103-3
管理方針 關於本報告
管治方針
環境管理
P.8-13
P.46,51
P.110
GRI 301: 物料 2016 301-1 所採用原材料的重量或體積 附錄二 - 主要統計數據 P.162,165
能源
GRI 103: 管理方針 2016 103-1
103-2
103-3
管理方針 關於本報告
管治方針
環境管理
P.8-13
P.46,51
P.104-109,112
GRI 302: 能源2016 302-1 組織內部的能源消耗量 附錄二:主要統計數據 P.161
302-2 組織外部的能源消耗量 附錄二:主要統計數據 P.161
302-3 能源強度 附錄二:主要統計數據 P.161
302-4 減少能源的消耗 環境管理
附錄一:完成目標
P.108
P.154-157
水與放流水
GRI 103: 管理方針2016 103-1
103-2
103-3
管理方針 關於本報告
管治方針
環境管理
附錄二:主要統計數據
P.8-13
P.46, 51
P.90-103
P.162-163
GRI 303: 水與放流水2018 303-1 共享水資源之相互影響 主要職責
環境管理
附錄一:完成目標
附錄二:主要統計數據
P.54-55
P.90-103
P.154-157
P.162-163
303-2 與排水相關衝擊的管理 主要職責 P.68-69, 78
303-3 取水量 附錄二:主要統計數據 P.162
303-5 耗水量 附錄二:主要統計數據 P.162
生態保育 (GRI 304:生物多樣性)
GRI 103: 管理方針2016 103-1
103-2
103-3
管理方針 關於本報告
管治方針
力求創新 與時並進
環境管理
P.8-13
P.46,51
P.31
P.90-98
GRI 304: 生物多樣性2016 304-3 受保護或經修復的棲息地 力求創新 與時並進
環境管理
P.31
P.92-94
排放物
GRI 103: 管理方針2016 103-1
103-2
103-3
管理方針 關於本報告
管治方針
環境管理
P.8-13
P.46,51
P.104-109,112
GRI 305: 排放物2016 305-1 直接溫室氣體排放(範疇 1) 附錄二:主要統計數據 P.162
305-2 能源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範疇 2) 附錄二:主要統計數據 P.162
305-3 其他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範疇 3) 附錄二:主要統計數據 P.162
305-5 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環境管理 P.105
廢棄物
GRI 103: 管理方針2016 103-1
103-2
103-3
管理方針 關於本報告
管治方針
環境管理
P.8-13
P.46,51
P.110
GRI 306: 廢棄物2020 306-1 廢物產生及與廢物有關的重大影響 環境管理 P.106-107
306-2 管理與廢物有關的重大影響 環境管理
附錄二:主要統計數據
P.106-107
P.163-165
306-3 廢物產生 附錄二:主要統計數據 P.163-165
環境法規遵循
GRI 103: 管理方針2016 103-1
103-2
103-3
管理方針 關於本報告
管治方針
附錄一:完成目標
P.8-13
P.46,51
P.156
GRI 307: 環境法規遵循2016 307-1 違反環境法律和法規 渠務署於2020-21年度,並沒有該類別的違規情況 -
評估供應商的環境表現
GRI 103: 管理方針2016 103-1
103-2
103-3
管理方針 關於本報告
管治方針
環境管理
P.6-13
P.46,51
P.112
GRI 308: 評估供應商/承辦商的環境表現2016 308-1 按照環境準則篩選的新供應商 渠務署歡迎供應商遵從環保規格或準則,並未有採用環境準則篩選新供應商 -
社會
匯報可持續發展進程
GRI 103: 管理方針2016 103-1
103-2
103-3
管理方針 關於本報告
管治方針
P.8-13
P.46,51
投訴機制
GRI 103: 管理方針2016 103-1
103-2
103-3
管理方針 關於本報告
管治方針
關愛員工
附錄一:完成目標
P.8-13
P.46,51
P.124
P.159
內部溝通渠道
GRI 103: 管理方針2016 103-1
103-2
103-3
管理方針 關於本報告
管治方針
關愛員工
P.8-13
P.46,51
P.124-125
員工政策及員工比例
GRI 103: 管理方針2016 103-1
103-2
103-3
管理方針 關於本報告
管治方針
關愛員工
我們跟隨政府的員工政策及指引,如《公務員事務規例》等文件,確保有效管理員工,為市民提供優質服務。
P.8-13
P.46,51
P.114-123
GRI 401: 僱傭 401-1 新進員工和員工流動率 附錄二:主要統計數據 P.168
GRI 405: 多元化與平等機會2016 405-1 管治機構與員工的多元化 附錄二:主要統計數據 P.167
職業健康及安全
GRI 103: 管理方針2016 103-1
103-2
103-3
管理方針 關於本報告
管治方針
關愛員工
持份者參與
P.8-13
P.46,51
P.118-123
P.136-138
GRI 403: 職業健康及安全2018 403-1 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系統 管治方針
關愛員工
P.46,51
P.118-119
403-2 識別危險、評估風險及調查事故 關愛員工 P.118-119
403-3 職業健康服務 關愛員工 P.118-123
403-4 鼓勵員工參與職安健事務、諮詢及溝通 關愛員工 P.122-123
403-5 員工的職安健培訓 關愛員工 P.120-121
403-6 促進員工健康 關愛員工 P.122-123
403-7 預防及減輕與業務關係直接相關的職安健影響 關愛員工 P.118-119
403-9 工傷 關愛員工
附錄二:主要統計數據
P.119
P.169
員工培訓與教育
GRI 103: 管理方針2016 103-1
103-2
103-3
管理方針 關於本報告
管治方針
關愛員工
P.8-13
P.46,51
P.116-117
GRI 404: 培訓與教育 2016 404-1 每名員工每年接受培訓的平均小時數 關愛員工
附錄二:主要統計數據
P.116
P.168
服務質量標準
GRI 103: 管理方針 2016 103-1
103-2
103-3
管理方針 關於本報告
管治方針
主要職責
附錄一:完成目標
P.8-13
P.46,51
P.54-55
P.154, 159-160
GRI 416: 客戶健康與安全 2016 416-2 涉及產品和服務的健康與安全的違規事件 渠務署於2020-21年度並沒有該類別的違規情況。 -
社會經濟法規遵循
GRI 103: 管理方針 2016
103-1
103-2
103-3
管理方針 關於本報告
管治方針
附錄一:完成目標
我們跟從政府於社會經濟方面的政策及指引,並確保合符法規。
P.8-13
P.46,51
P.158-160
GRI 419: 社會經濟法規遵循 2016 419-2 違反社會及經濟領域方面的法律和規定 渠務署於2020-21年度並沒有該類別的違規情況。 -

獨立保證意見聲明書

渠務署可持續發展報告2020-21

聲明書號碼: SRA-HK-761085

英國標準協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渠務署(以下稱為“渠務署”)為相互獨立的公司及組織,英國標準協會除了針對渠務署可持續發展報告2020-21(以下簡稱“報告”)進行評估和核查外,與渠務署並無任何財務上的關係。

本獨立保證意見聲明書的目的,僅作為對下列有關渠務署可持續發展報告所界定範圍內的相關事項進行保證之結論,而不作為其他之用途。英國標準協會就提供本獨立保證意見聲明書,對關於其他目的之使用,或閱讀本獨立保證意見聲明書的任何人,英國標準協會並不負有或承擔任何有關法律或其他之責任。本獨立保證意見聲明書供渠務署之持份者及管理人員使用。

本獨立保證意見聲明書是基於渠務署提供予英國標準協會之相關資料審查所作成之結論,因此審查範圍乃基於並只限於這些提供的資料之內,英國標準協會認為這些資料都是完整且準確的。

對於這份獨立保證意見聲明書所載內容或相關事項之任何疑問,只能向渠務署提出。

核查範圍

渠務署與英國標準協會協議的核查範圍包括:

1

保證涵蓋整份報告,並專注於渠務署在香港,於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期間的系統及活動,包括污水處理及防洪工作。報告依據符合全球報告倡議組織標準(GRI Standards)的核心選項編制而成。

2

第一類型中度保證等級評估渠務署遵循四項當責性原則: 包容性、實質性、回應性及影響性的本質與程度,以及對指定可持續發展的資料/數據作出核查。

本聲明書以英文編制,中文翻譯本只供參考。

意見聲明

我們可以總結,報告為渠務署的可持續發展計劃與績效提供一個公允的觀點。我們相信報告內之經濟、社會及環境績效指標是被正確無誤地展現。報告所披露的績效指標展現了渠務署為可持續發展所作出的努力,備受持份者的廣泛認同。

這次核查工作是由一組具有可持續發展報告核查能力之團隊執行。透過策劃和進行核查時所獲得的資料及說明,我們認為渠務署就符合全球報告倡議組織標準(GRI Standards)的核心選項的聲明,是屬公允的描述。

核查方法

為了收集能讓我們得出結論的證據,我們執行了以下工作:

  • 對來自外部團體關於渠務署政策的議題,進行高階管理層的審查,以確認報告中聲明書的合適性
  • 與渠務署管理人員討論有關持份者參與的方式,然而,我們並無直接接觸外部持份者
  • 訪問涉及可持續發展管理、報告編制及資料提供的有關員工
  • 審查組織的主要發展內容
  • 審查報告中所作宣告的支持性證據
  • 審查報告的製作及管理流程是否按照包容性、實質性、回應性及影響性的原則進行

結論

我們對於包容性、實質性、回應性及影響性原則,及依據全球報告倡議組織標準(GRI Standards)的審查如下:

包容性

此報告反映渠務署透過以下多種渠道作持份者參與,包括: 公務員建議書計劃、部門各協商委員會和討論小組、渠務署簡訊 - 渠務之聲、公開研討會、投標活動、工地考察、經驗分享會、工地安全及整潔獎勵計劃、立法會會議、區議會會議、研討會、到訪渠務署總部或轄下設施、客戶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工程簡介會、環保團體會議、河道考察、跨部門會議、跨部門義工活動、展覽、教育計劃、項目網頁、社交媒體專頁、工程單張、簡訊、社區聯絡中心、簡介會、虛擬參觀、啟德河導賞徑、網上直播、會議、網上嘉年華。

渠務署透過日常營運並以多種渠道與持份者保持溝通。此報告包括持份者關注的經濟、社會及環境範疇,並以公允的方式披露。我們專業的意見認為,渠務署遵循包容性原則。我們對報告的改善意見已被渠務署於發出本意見聲明書前採納。

實質性

渠務署發布可持續發展資訊,讓持份者對渠務署的管理及表現可作出有事實根據的判斷。我們專業的意見認為,報告遵循實質性原則,並透過合適的方法識別出渠務署的實質範疇,以矩陣方式展現出實質範疇。我們對報告的改善意見已被渠務署於發出本意見聲明書前採納。

回應性

渠務署實行措施以回應持份者的期望與意見,包括對內部及外部持份者的各種問卷及反映機制。以我們專業的意見,渠務署遵循回應性原則。我們對報告的改善意見已被渠務署於發出本意見聲明書前採納。

影響性

渠務署設立流程以定性及定量方式去了解、計量及評價其影響,讓渠務署評估其影響及於報告內披露。以我們專業的意見,渠務署遵循影響性原則。我們對報告的改善意見已被渠務署於發出本意見聲明書前採納。

全球報告倡議組織標準

渠務署向我們提供已符合全球報告倡議組織標準(GRI Standards)的自我聲明。

從審查的結果,我們確定報告內之三個類別 (環境,社會及經濟) 的社會責任及可持續發展披露,是符合全球報告倡議組織標準的核心選項披露。以我們專業的意見認為,本報告包括渠務署的社會責任及可持續發展事務。我們對報告的改善意見已被渠務署於發出本意見聲明書前採納。

保證等級

我們提供的第一類型中度保證等級審查,是以本聲明書內之範圍及方法作定義。

責任

渠務署的高層管理有責任確保這份可持續發展報告內的資料準確。我們的責任為基於所描述的範圍與方法,提供專業意見並提供持份者一個獨立的保證意見聲明書。

能力與獨立性

本核查團隊是由具專業背景,且接受過包括GRI(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3、GRI G3.1、GRI G4、GRI標準、AA1000、香港聯交所“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聯合國全球契約十項原則、ISO 20121、ISO 14064、ISO 14001、OHSAS 18001、ISO45001、ISO 9001及ISO 10002等之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環境及社會標準的訓練,具有主導擔保及核查員資格之成員組成。 英國標準協會於1901年成立,是全球標準及驗證機構的領導者。本保證是依據英國標準協會公平交易準則執行。

英國標準協會代表 :

Signature

余英泰先生

香港首席營運總監

本報告驗證員 :

Signature

詹子龍先生

主任驗證員

香港
2021年12月21日

重要說明 - 私隱政策聲明

© 2022 渠務署 - 覆檢日期: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