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河治理工程

深圳河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深圳经济特区之间的分界河,发源于深圳市梧桐山牛尾岭,由东北向西南流入深圳湾,全长37公里,流域面积达312平方公里。它是香港梧桐河、平原河及新田溪流的排放出口,也是深圳市沙湾河、布吉河及福田河的排放出口。两岸过往经常泛滥成灾,对深港两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深圳市政府均决心整治深圳河,并成立了联合治理深圳河工作小组,专责推行这项工程。渠务署与深方在工程规划、设计及施工方面都保持紧密合作。

整个工程分四期进行,首三期将原有长约18公里的深圳河拉直、扩阔和挖深为13.5公里的新河道。工程除预防水浸外,亦同时改善了河流环境及河道航运情况。第四期工程进一步改善了深圳河流上游4.5公里的自然河流,以提高拟建莲塘/香园围管制站附近的防洪标准。

第一期:拉直落马洲河曲及料壆河曲;

第二期:扩阔和挖深料壆河曲至河口的余下段落;

第三期:扩阔和挖深料壆河曲上游至平原河汇流处的段落;及

第四期:改善平原河汇流处至白虎山(包括莲塘/香园围口岸)一段的河道。

深圳河治理工程第一期和第二期乃新界北区最关键的防洪计划,分别耗资港币三亿元及八点五亿元,新河道长9.5公里。这两项工程已先后于一九九七年及二零零零年竣工,大大提高了从罗湖至后海湾河口一段深圳河的防洪能力,并配合了新界北区其它的上游河道整治,基本消除了该区的水浸威胁。

深圳河治理工程第三期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属前期工程,将工程范围内的边防巡逻路及边防围网迁移重建,第二阶段属河道工程,并分三个合同分段建造,主要工程项目包括河道疏浚、局部裁弯取直、筑堤护岸护底、改建或加固罗湖铁路桥、人行老桥、文锦渡桥等五座桥梁、改造东深供水管线及生态环境恢复与绿化工程等。新河道长4公里,耗资港币六点五亿元。

深圳河治理工程第四期分前期重建边防巡逻路及围网工程和河道工程,河道工程项目包括扩阔河道、筑堤护岸护底、重置罗芳耕作桥、建造容量达8万立方米的蓄洪湖泊、生态环境恢复和绿化工程等。新河道长4.5公里,耗资港币约八点四亿元。

随着深圳河治理工程第四期的圆满完工,深圳河一改她狭窄曲折、杂草丛生的旧貌,换上了新颜。新河道宽阔顺直,堤坝连绵整齐,护坡平整流畅,并将防洪标准提高到五十年一遇。

 

深圳河治理前后

工程前 工程后
 罗湖  罗湖
罗湖  罗湖 
   
 圆岭仔  圆岭仔
圆岭仔 圆岭仔 
   
 文锦渡桥上游  文锦渡桥上游
文锦渡桥上游  文锦渡桥上游 
   
 平源河汇流处  平源河汇流处
平源河汇流处  平源河汇流处 
   
 蓄洪湖泊  蓄洪湖泊
蓄洪湖泊  蓄洪湖泊 

 

罗湖铁路桥的迁移及保存

原罗湖铁路桥因治河工程而须重建。因极具历史价值并可追溯至一九四五年,双方政府决定将原罗湖铁路桥作为文物保存,放置于罗湖火车站旁深圳河边的空地上,让两地居民往返时都可以看见,保留集体回忆。

施工期间我们用了整体拖行法,将整条罗湖铁路桥从原来位置,迁移到最终的位置,使桥体能完整的保留下来,不受施工损害。

 罗湖铁路桥夜景  安放在深圳河边的旧罗湖铁路桥
罗湖铁路桥夜景 安放在深圳河边的旧罗湖铁路桥 
 罗湖铁路桥的迁移过程
罗湖铁路桥的迁移过程

 

建造蓄洪湖泊

治理深圳河第四期工程建造蓄洪湖泊,旨在减少排入现有深圳河下游的洪峰流量。主要建设包括进水溢流堰系统,出水闸和80,000立方米的蓄洪湖泊。采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来减轻洪水的威胁。

在暴雨期间,蓄洪湖泊将暂时储存部分上游河流采集的雨水,从而控制下游河道水位。除了提升河道排洪能力之余,在设计中也加入适当的生态保育元素,并种植湿生植物及加入河畔绿化元素,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丰富深圳河的生态环境。

项目资料

深圳河治理工程 建造费用(百万港元) 动工日期 完工日期

第一期

300

5/1995

1/1997

第二期

840

11/1996

6/2000

第三期

655 12/2001 11/2006

第四期

約 840 3/2012 7/2017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