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渠務署 - 可持續發展報告 2013-2014

渠務署主要職責 / 污水處理概要

[English Version] [简体] [圖像版本] [核實聲明] [回應表格] [主要統計數據] [全球報告倡議組織內容索引] [網頁指南]

渠務署主要職責之下章節

[防洪概要] [污水處理概要]

[banner5.jpg]

4,497公里 污水收集及雨水排放系統總長度

渠務署的污水收集網絡範圍廣闊,總長度幾達1,700公里,妥善收集全港各區的污水,服務覆蓋香港約93%的人口。污水經過不同程序及利用先進技術處理後,去除了大部分污染物、有毒物質和細菌,符合各項法定環保及排放標準。

污水處理概要

現有污水處理設施的運作及維修保養

我們一直為轄下污水處理設施進行適當的維修保養,確保其有效運作,同時亦不斷尋求改善空間以優化服務。

目前,我們營運的污水處理設施共有293座,當中包括68座污水處理廠和225所污水泵房。於2013-14年度,我們每日平均處理約280萬立方米的污水。

[section5_photo8.jpg]

2013-14年度污水處理廠位置圖
污水處理設施及污水收集系统概要 2009-10 2010-11 2011-12 2012-13 2013-14
年度污水處理量(百萬立方米) 979 979 981 1,001 1,021
公共污水收集系統覆蓋率(佔人口百分比) 93% 93% 93% 93% 93%
污水收集系統總長度(公里) 1,622 1,637 1,647 1,683 1,695
污水處理設施總數 277 284 287 292 293

年度污水總處理量:10.21億立方米

[section5_chart2.jpg]

污水處理過程會產生污泥,我們於2013-14年處理了約300,000公噸污泥。

[section5_photo9.jpg]

沙田污水處理廠鳥瞰圖

污水處理服務收費

「污水處理服務收費計劃」是根據「污染者自付」原則由1995年4月1日起實施,所有已接駁至公共污水渠之建築物的用戶均須繳付。污水處理服務費包括排污費和工商業污水附加費兩種,而現時須繳付工商業污水附加費的行業共有27類。

客戶查詢

在2013-14年度,我們共接獲6,042個電話及書面查詢。我們積極履行本署的服務承諾,當中超過98%的書面查詢,均在收到後一個月內獲正式回覆。

2013-14年度收到的各類書面查詢

[section5_chart3.jpg]

帳單及用水量統計數字

全港約有286萬個自來水用戶,其中大約265萬個用戶須繳付排污費。非住宅用戶中,約有23,000個用戶經營須繳付工商業污水附加費的指定之27類行業之一。工商業污水附加費繳納戶所屬行業的分佈見下圖。

2013-14年度工商業污水附加費繳納戶的所屬行業

[section5_chart4.jpg]

重新評估工商業污水附加費收費率及排污比率

非住宅用戶如認為其所排放的污水濃度或排污比率低於法例所列明的相關數值,可申請重新評估工商業污水附加費收費率或排污比率,獲重新評估的收費率有效期為3年。

[section5_chart5.jpg]

專業化驗室服務

渠務署的專業化驗室服務,是我們達到嚴格法定環保標準的強大後盾。早於1999年,我們的沙田中央化驗室和昂船洲化驗室已獲創新科技署轄下的香港認可處,頒發「香港實驗所認可計劃(HOKLAS)證書,確認測試環境樣本(水及廢水)的認可資格。此外,昂船洲化驗室亦於2007年通過測試化學樣本的認證,有助核實渠務署採購的化學品主要成份,確保符合規格。於2013-14年度,我們為6個測試微量金屬的項目申請認可資格,並預計在2014-15年度將認可的測試項目增加至26項。

我們設有廣泛全面的樣本採集計劃,確保經處理的污水符合排放牌照的要求。樣本會送到沙田、大埔、西貢、石湖墟和元朗污水處理廠的化驗室,進行超過14類分析。於2013-14年度,渠務署的化驗室共完成了超過248,000項分析。有關污水排放水水質的分析結果,請瀏覽本署網站

[section5_photo10.png]

利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 — 質譜聯用儀分析污水污染物

規劃、設計及興建新的污水處理設施

淨化海港計劃第二期甲工程

淨化海港計劃旨在收集和處理維多利亞港兩岸排放的污水,從而改善維港水質。第一期工程於2001年12月啟用後,維港兩岸約75%的污水已得到妥善處理;淨化海港計劃現正進行第二期甲工程,目的是收集餘下源自港島北部及西南部的污水,其主要工程項目將於2015年陸續啟用。

[section5_photo18a.jpg]
昂船洲污水處理廠現正進行二號主泵房建造工程
[section5_photo18b.jpg]
[section5_photo18.jpg]
建造污水隧道壁組件
[section5_photo19.jpg]
昂船洲污水處理廠現正進行污泥脫水房建造工程
[section5_photo20.jpg]
華富、香港仔及鴨脷洲基本污水處理廠現正進行幼隔篩及除砂設施建造工程

南丫島污水處理廠改善工程

為改善南丫島的水質及衛生情況,我們於2008年在島上展開第一階段的鄉村污水收集工程,在榕樹灣和索罟灣建造污水處理廠,另鋪設總長約5.1公里的污水管道用以接駁八條鄉村;日後,經處理後的污水將會經海底管道排放出海。鄉村污水收集工程已於2011年完成,榕樹灣污水處理廠亦已於2013年11月投入運作,索罟灣污水處理廠則預計在2014年年底啟用。

望后石污水處理廠改善工程

自1980年代啟用的望后石污水處理廠,屬於基本污水處理設施,污水在篩除較大的固體廢物及清除砂粒後,會經長約2公里的雙管海底排水管道排放至龍鼓水道。為應付屯門區的人口增加及發展,以及減少西北部海域的污染物,我們需要提高該廠的處理能力。因此,渠務署於2010年7月展開改善工程,將該廠的污水處理量由每日215,000立方米增至241,000立方米,同時將污水處理級別提升至化學強化一級處理加紫外線消毒,並預計於2014年年中落成啟用。

[section5_photo12.jpg]
坐落於索罟灣沙灘旁的污水泵房
[section5_photo21.jpg]
望后石污水處理廠鳥瞰圖

梅窩污水處理廠改善工程

現有的梅窩污水處理廠於1985年啟用,為源自涌口、銀灣邨及梅窩渡輪碼頭一帶地區的污水提供二級處理。由於該區的人口將會增加,而鄉村污水收集系統亦將擴建,預計污水流量會隨之上升,我們因此於2007年已著手研究改善梅窩污水處理廠的可行性。研究建議將該廠的設計處理量由每日1,190立方米提高至3,700立方米,並建造相關的除味設施和環境綠化措施。改善工程於2012年展開,預計於2017年完成。在改善工程進行期間,承建商需要維持該廠的日常運作,確保現有污水處理服務不受影響。

沙田污水處理廠搬遷至岩洞計劃

香港的社會及經濟發展迅速,土地需求非常殷切,我們需要以可持續發展及具創意的方式增加土地供應,而發展岩洞則是騰出土地資源的可行方案之一。將沙田污水處理廠遷入岩洞,將可騰空現址約28公頃土地,作更有利社會和適切的用途,為沙田整個社區及環境帶來裨益。

我們於2012年5月就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進行可行性研究,當中包括進行初步技術及環境影響評估,以及兩個階段的公眾參與活動。我們已於2013年年底完成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工作,確定搬遷計劃切實可行。我們將於2014年年底前展開計劃的勘查及設計工作,預計相關工作可在2022年前分階段完成。

[section5_photo14.jpg]
梅窩污水處理廠改善工程
[section5_photo22.jpg]
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的初步佈局

石湖墟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

現有的石湖墟污水處理廠於1984年落成,為上水、粉嶺及鄰近地區提供二級污水處理服務。石湖墟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將於數年內飽和,即達到每日93,000立方米的設計處理量。為應付該區預期增加的污水量和配合鄉村污水收集系統擴建工程,同時為擬議的粉嶺北及古洞北發展計劃作好準備,我們現正籌備分階段提升該廠的處理量。

污水在該廠經處理後最終會排放至后海灣,為對該處海域水質的影響減至最低,我們會將污水處理級別提升至三級。此外,我們會藉此機會改善石湖墟污水處理廠的環境,包括進行全面的氣味管理措施及園境綠化工程。擴建工程同時會兼顧可持續發展,我們會研究在日後經該廠處理的再造水,可否用作供應上水、粉嶺及新發展區作沖廁和其他非飲用用途。

我們已於2012年12月展開擴建計劃的勘測研究,並自2013年9月舉行多次實地參觀和會議,以促進持份者參與討論。我們計劃在2015年年中,開始為石湖墟污水處理廠進一步擴建工程進行詳細設計及前期工程。

[section5_photo23.jpg]
石湖墟污水處理廠
[section5_photo24.jpg]
[section5_photo25.jpg]

元朗市明渠改善工程(市區中心段)— 第一期改善工程

此工程項目主要為改善長約800米的元朗市明渠市中心段,並優化附近環境。項目分兩階段進行,第一期將建造旱季污水截流系統,包括約40個截流設施、長約3公里的截流管道,以及一所處理量達每日18,000立方米的泵房。

擴建鄉村公共污水收集系統

渠務署多年來為擴建鄉村公共污水收集系統不遺餘力,藉以改善鄉郊地區的衛生環境及其附近水體的水質。目前建造中的鄉村污水工程分別位於北區、大埔、沙田、元朗、錦田、屯門、將軍澳、西貢及離島。截至2014年3月,我們已為160多條鄉村鋪設了公共污水渠,亦正在籌備90多條鄉村的相關工程,另外尚有240多條鄉村的工程在規劃和設計之中。

[section5_photo16.jpg]
進行中的鄉村污水收集系統工程
[section5_photo17.jpg]

管理地下排水及污水收集網絡

渠務署現時管理超過4,000公里的地下管道,包括污水渠及雨水渠。這些地下管道不少已使用數十年,有老化和損耗的情況。我們訂立了定期檢查計劃,以監察管道的狀況,並按需要進行復修工程。在2013-14年度,我們復修了總長約26公里的污水渠及雨水渠,工程費用約為9,500萬元。

由於預計未來需要復修的管道將日益增加,我們於2012年10月展開了相關研究,制訂長遠及全港性的更換及復修策略,務求更完善地管理地下渠務管道。當研究完成後,我們將擬定全面的更換及復修策略及工程計劃,以及時更新排水及污水收集網絡。與此同時,我們亦會研究及採用各種先進更換及復修技術的可行性及優勢,以便以最有效率和效益的方法進行工程。透過以上措施,我們可以訂定系統化和具成本效益的方案,有效保養管道網絡,確保其功能健全。

 

[English Version] [简体] [圖像版本] [核實聲明] [回應表格] [主要統計數據] [全球報告倡議組織內容索引] [網頁指南]

主頁 | 署長序言 | 關於本報告 | 年度大事 重點輕描 | 管治方針 | 渠務署主要職責 | 環境管理 | 持份者參與活動 |
與供應商攜手合作 | 營運效率 | 關己及人 愛護員工 | 完成目標 |

(c) 版權所有 2014 請使用微軟IE 8.0 或以上及 1024 x 768 解像度來獲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