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渠务署
渠务署主要职责

渠务署主要职责

corner
4,466

污水收集及雨水排放系统总长度

我们竭力提供可靠专业的防洪及污水处理服务,为安居于香港这个世界级都会的逾700万名市民创造更优越的生活条件。

防洪的概要

香港是太平洋周边地区降雨量最高的城市之一,每年平均降雨量约为2,400毫米,容易受暴雨影响而发生水浸。连场大雨加上热带气旋带来的风暴潮,往往令低洼地带和雨水排放系统不足的地区出现水浸。我们肩负着保障广大市民免受水浸威胁的使命,矢志确保雨水排放系统时刻运作完善,符合世界一级标准。

在过去,我们推行了一系列防洪工程,从而提高防洪水平及减低各区的水浸风险。现时,我们正分阶段检讨各区域的雨水排放整体计划研究,并制订改善排水系统的策略,以应付本港的急速发展及不断变化的雨水排放需要。

已完成的粉岭双鱼河改善工程

已完成的粉岭双鱼河改善工程

已完成的治理深圳河第一、二及三期工程

已完成的治理深圳河第一、二及三期工程

已完成的治理深圳河第一、二及三期工程

现有设施的运作与维修保养

为确保雨水排放系统按照设计运作畅顺,我们定期巡查及进行预防性维修保养工作。

人工河道

为纾缓新界的水浸问题,渠务署自成立至今先后在区内实施一系列河道治理工程,将现有河道拉直、加阔或挖深,增加河道的排洪能力,并提升相关集水区的防洪水平。现时新界大部份河道治理工程均已竣工,余下的工程主要集中在上游地区,当中包括治理深圳河第四期工程。

乡村范围, 基堤, 蓄洪池, 雨水泵房, 排水渠道, 泵房排水口

乡村防洪计划的设计图

乡村防洪计划

现时全港共有27个乡村防洪计划,自运作以来,成功保护35条低洼村落免受水浸威胁,并减低这些地区的水浸风险。

一般而言,乡村防洪计划包括在位处低洼地带的乡村四周建造防洪基堤,将乡村与邻近土地分隔以阻截基堤外的雨水流入村内,另于村内建造蓄洪池,在暴雨期间暂时将雨水储存在蓄洪池内,此外并设置雨水泵房,在暴雨过后将蓄洪池内的雨水抽出至基堤外的渠道。

乡村防洪计划采用自动运作模式而无需员工长期驻守监察,因此我们必须定期巡查蓄洪池及排水道、测试和试行雨水泵房,并使用遥测装置,以确保计划运作畅顺,设施保养完善。

元朗乡村防洪计划

元朗乡村防洪计划

元朗乡村防洪计划

元朗乡村防洪计划

蓄洪计划

当下游雨水排放系统的容量不足以应付上游地区因发展而增加的洪峰流量时, 便可采用蓄洪池的方法。当上游地区进行开发而下游地区经已完全都市化,采用传统方法在下游的繁忙道路施工改善现有雨水排放系统, 会严重影响交通和公众。公用服务设施亦大大限制渠务设施的建造工程。蓄洪计划的原理是暂时将暴雨期间的雨水储存于地下蓄洪池,从而纾缓下游雨水排放系统的压力。当下游雨水排放系统的雨水退去后,蓄洪池内的雨水便会被抽走,腾出空间以准备下次暴雨。位于大坑东及上环的蓄洪计划,分别有效地纾缓了旺角和上环的水浸风险。

大坑东地下蓄洪池内部

大坑东地下蓄洪池内部

大坑东地下蓄洪池构思图

大坑东地下蓄洪池构思图

雨水排放隧道

雨水排放隧道系统将高地集水区的雨水截取,收集并改道直接排放到大海或河道。采用这个方法可减少从上游流入下游市区现有雨水排放系统的雨水,从而减低下游市区的水浸风险,同时减少进行雨水排放系统改善工程所造成的交通阻塞和对公众的影响。

香港4条雨水排放隧道

香港4条雨水排放隧道

紧急事故控制中心

紧急事故控制中心

紧急事故控制中心

目前本署正运作4条雨水排放隧道,包括启德雨水转运计划、港岛西雨水排放隧道、荔枝角雨水排放隧道及荃湾雨水排放隧道,总长度约22公里。4条雨水排放隧道启用后,大幅减少流入上环、中环、金钟、湾仔、铜锣湾、旺角、荔枝角、长沙湾、深水埗、荃湾及葵涌等下游市区的地面径流,同时大大提高上述地区的防洪水平,并纾缓水浸风险。

雨水渠

为确保排水系统时刻正常运作,我们定期为雨水进水口、雨水渠及河道进行功能性和结构性检查,以找出问题,并迅速进行保养及维修工作,并特别于雨季前及雨季期间加紧管理。2012-13年度,我们巡查了全港逾2,000公里的雨水渠及河道。

紧急事故及应变措施

除了日常的运作及保养维修工作,我们亦设有「紧急事故及暴风雨应变组织」(ESDO),全年专责处理紧急事故及水浸问题。组织设有由高级专业人员管理的紧急事故控制中心,在紧急状况时紧急事故控制中心会开始运作,协调全港紧急清理淤塞雨水渠和河道的工作、处理及汇报水浸报告, 并向政府内部及在有需要时向市民发放消息。

规划、设计及建造新工程

雨水排放整体计划检讨

我们在雨水排放研究方面一直不遗余力,并积极推行防洪工程,务求保障市民免受水浸威胁。本署自1989年成立至今,已完成8项雨水排放整体计划研究及3项雨水排放研究,范围涵盖全港所有易受水浸影响的地区,同时完成一系列排水工程项目以提升各区的防洪水平。

为配合社区的最新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对雨水排放系统将造成的影响,我们必须适时检讨及更新雨水排放整体计划,同时构思有效策略以满足公众对雨水排放服务日益殷切的需要。本署现正分阶段进行各区的雨水排放整体计划检讨研究。检讨研究将深入检讨和评估雨水排放整体计划所建议及完成的各项渠务改善工程的成效,如有需要亦会建议及实施进一步的改善措施。

首先进行的元朗及北区雨水排放整体计划检讨研究已于2011年完成。为促进九龙的可持续发展和应付区域内多个大型建设项目,我们于2012年展开西九龙及东九龙的雨水排放整体计划检讨研究,预计于2014年完成。此外,大埔、沙田及西贡的雨水排放整体计划检讨研究亦已于2013年开始,预计于2015年完成。未来数年,余下集水区将陆续展开同类的雨水排放整体计划检讨研究,以满足不断增加的雨水排放需要。

未来雨水排放整体计划检讨将研究具透水效能的多孔路面设计

具透水效能的多孔路面能让相当流量的雨水渗透到路面下的泥土,它不仅提供结构稳固的路面,其多孔设计更可大幅减少地面的雨水径流,发挥在源头控制雨水流量的作用,纾缓下游排水系统的负荷和降低水浸风险。雨水可通过孔口渗透到路面下的泥土,不会积聚于行人路面,同时有助减少暴雨期间雨水排放系统的高峰流量,令雨水排放系统的设计更符合经济效益,惠泽社会。

我们分别于大埔墟污水泵房及梅窝污水处理厂试验了此项源头控制雨水技术,效果令人满意。我们在检讨雨水排放整体计划检讨时,将会进一步深入研究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目前市场可供应的各种具透水效能的多孔路面和这些路面如何与现有雨水排放系统结合。在研究进行期间,我们会与相关部门紧密合作,并初步联络及咨询公众和有关当局,听取各界的意见,以成功推行这项技术。

设计及建造工程

我们现正进行下列主要防洪工程,进一步提升香港的防洪水平:

  • 跑马地地下蓄洪计划

    跑马地地下蓄洪计划旨在纾缓跑马地及湾仔一带的水浸问题。工程包括建造一个容量达60,000立方米的地下蓄洪池、一所绿化泵房、一所配备垂直绿化设计的风扇房、一条长约650米的双管道箱形暗渠和相关的运动场重建及园境工程。位于跑马地马场赛道附近的前期工程已于2012年年中完成,主体合约工程则于2012年9月展开。地下蓄洪池第一期预计于2015年雨季前启用,而整项工程则预计于2018年雨季前落成。

  • 启德河上游改善工程

    启德河上游改善工程旨在提升九龙区的防洪水平。工程包括重建及修复一段由蒲岗村道到东光道长约600米的启德河上游,以及在启德河侧建造一条长约400米的箱形暗渠。建造工程已于2011年11月展开,预计于2015年至2017年年中分阶段落成。此外,我们现正设计启德河中游改善工程,建造工程预计于2013年年底展开,2017年年底完成。

  • 治理深圳河第四期工程(莲塘/香园围段)

    本署现正进行治理深圳河第四期工程,致力提升平原河河口至莲塘/香园围口岸一段深圳河的防洪水平。工程包括改善平原河至白虎山一段4.5公里的深圳河,前期工程(即位于有关河段侧一段边境巡逻路的重新定线工程)已于2012年4月展开,主要治河工程亦已于2013年动工,预计2017年年底竣工。